据新华社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当地时间2月1日签署行政令,对进口自中国的商品加征10%的关税。根据行政令,美国还将对进口自墨西哥、加拿大两国的商品加征25%的关税,其中对加拿大能源产品的加税幅度为10%。对此,特朗普表示,这与他支持的“保护主义措施”相吻合。
这一看似对保护美国企业利益有好处的行为,实则是在伤害美国企业、美国居民利益,因为,加征关税在对被加征国企业带来出口难度、出口压力加大的同时,也会加重美国企业和居民的负担。特别是美国企业和居民必须拥有的产品,会负担大大加重。
事实上,在经历了几十年的产品输入和进口之后,美国企业和居民已经对国外、尤其是中国企业生产的产品具有很大的依赖性,不可能因为特朗普加征关税而减少使用、减少消费。在这样的情况下,只会降低美国企业的竞争力和增加美国居民的负担。
特朗普为了自己的政治利益目标和所谓的“美国利益至上”、让美国再次强大需要,想通过保护主义手段来达到目的,显然是想当然,也是不可能达到目的的。原因就在于,企业是否强大,靠的是创新;国家能否强大,靠的是发展。而特朗普的加征关税行为,不仅不能让美国企业的竞争力提升,反而会削弱美国企业的竞争力,也让美国更加依赖于打压和制裁等非市场手段。
事实也是,企业只有在市场的大潮中拼搏,竞争力才能不断提升。特朗普想通过加征关税来提高美国企业的竞争力,只会适得其反,美国企业只会越来越依赖政府、依赖政策的保护。最终,也就慢慢地失去竞争能力、竞争动力、竞争意识。
殊不知,美国自制造业向外转移开始,就进入了新一轮科技快速发展阶段。硅谷的高科技、华尔街的金融业等,都在这一阶段得到了很大发展,并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才向美国集聚。如果没有这个阶段的发展,美国的科技水平、金融实力就绝对不会达到目前的水平。即便发生了次贷危机,美国的科技、金融等也没有受到很大影响。相反,却通过美元霸权、高科技竞争力、金融影响力等大割其他国家韭菜,获取大量利益。
尤其在这个阶段,美国企业和居民通过购买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生产的价廉物美的产品,企业获得了大量超额利润,居民也节省了大量开支,可谓是赚得钵满盆满。如果没有制造业的转移,没有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生产的价廉物美产品,美国企业能够获得如此多的利益吗?美国居民的生活水平能够不断提高吗?
特朗普没有充分认识美国获得的巨大机会和超额利益,反而认为其他国家损害了美国利益,认为贸易逆差是其他国家赚了美国的便宜,完全是“欲加之罪”。实际情况是,美国占据的是高端技术、高端产品以及金融输出的优势,表面上的贸易逆差,并不能改变美国割其他国家韭菜的现实。以芯片为例,美国企业开发的芯片,到中国来生产和制造,80%的利益都被美国企业拿走了,中国企业提供了土地、厂房、劳动力、基础设施等,却只获得不到20%的利益,这样的账,特朗普算过吗?到底是中国赚了美国的便宜,还是美国赚了中国的便宜。
在金融领域,美国通过资本输出、企业股权投资、制造业转移等,也从其他国家源源不断地吸收利益。特别是全球金融危机发生以来的量化宽松政策,更是让美国赚尽了便宜、享尽了危机带来的收益。别的不说,单是股市,美国就从量化宽松政策中得到了多少利益,让美国股民获取了多少收益,这是一本难以算清的巨额财富账。
贸易逆差,并不是特朗普眼里的美国利益受损。恰恰是,美国企业和居民在贸易逆差中享尽了其他国家给予的红利。特别是中国,能够将大量价廉物美的产品出口到美国,是建立在中国的廉价劳动力基础之上。这些产品,如果放在美国本土生产,美国企业和居民的成本都将大幅提升。不算美国企业和居民赚到的大量便宜,而只看到贸易逆差,特朗普的数学,是谁教的呢?
贸易战、关税战没有赢家,特朗普想通过打贸易战、打关税战来让美国再次强大、让美国利益最大化,最终的结果,只会是自欺欺人、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加拿大、墨西哥都已经表示,将采取反击措施,应对特朗普的贸易战。自然,中国也绝不会不闻不问,不会任由特朗普加征关税,而是会严厉反击。一旦中国、加拿大、墨西哥等都采取反击措施,到时候,美国企业和居民的利益也将受到严重创伤。而且,伤害是多重性的。既让美国企业和居民负担加重,也会让美国的通货膨胀反弹,更会让美国企业的产品出口等产生严重影响。
在全球化已经深入人心的情况下,加征关税不仅不能让美国更强大,反而会让美国更受伤。加征关税不利于中美双方,也不利于世界。所以,特朗普的关税大棒,打的不是中国,不是加拿大和墨西哥,而是美国自己。如果特朗普不撤回加征关税政策,最终会把美国打得皮开肉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