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城里居民看病治疗使用的是医保,而农村居民看病住院使用的是新农合。新农合从2003年开始实施至今,已经覆盖了所有的农村地区,给农村居民提供了基本的医疗保障。在实施新农合之前,很多农村居民因为没钱看病,往往是小病拖成大病。而在实行了新农合之后,农民看病住院压力也大幅减轻,农民的预期寿命也有了明显提高。
不过,最近这几年,农民缴纳新农合的积极性越来越弱,还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断缴”。从今年9月份开始,我国又启动了2024年新农合收费。但是,今年愿意缴纳新农合的村民数量却越来越少。对此,不少城里人感到困惑,新农合不是给农村居民提供医疗保障,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农民会选择“断缴”呢?
对此,有一位农民网友表示,虽然村干部们挨家挨户通知缴纳新农合,但是也没见几个人去村委会缴费的。不是大家不想缴纳新农合,而是新农合涨得太快了,而且每年费用都在上涨,去年是350元/人,今年涨到了380元/人。这对于人口数量较多的家庭来说,感觉支出压力非常大,很多农民只能选择断缴新农合。
事实也是如此,新农合在过去这20年里(从2003年至2023年),从10元/人到380元/人,足足涨了37倍,这样的涨幅在其他任何一项社会保障制度当中都是比较少见的。那么,新农合为什么每年都要进行上调?对此,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现在无论是医疗设备仪器、医疗器械、药品等价格,还是医务人员的收入和待遇,每年都在上涨,为了维持新农合的正常运行。所以,新农合费用才会逐年上升。值得一提的是,尽管新农合费用每年都在上涨,但是我国给每位参保人员的补贴也在不断增加。2023年国家给每位参保人员的补贴就高达610元。
第二,虽然新农合费用年年都在上涨,但是新农合参保人员的福利待遇也不断的提高。比如,提高住院报销的比例,从之前的60%上调至70%。此外,扩大药品的报销范围,现在一些治疗慢性疾病的药品也被纳入医保报销的范围。总之,新农合参保人员的福利待遇在改善,缴纳费用逐年上调也不就足为奇。
而面对新农合费用的逐年上调,郑凤田教授则表示:应该审慎制订新农合制度的费用标准,避免涨价过快,要充分考虑农民经济承受能力。同时,郑凤田教授还建议:新农合应先稳几年再涨。对于郑凤田教授的上述观点,我们也表示赞同:应该稳妥推进新农合的改革,既要确保制度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要保障农民的切实利益。
实际上,要想提高农村居民缴纳新农合的积极性,应该采取以下几点措施:首先,现在选择断缴新农合的农村居民,主要是经济欠发达地区,他们收入并不高,对于缴纳新农合就会觉得压力较大。对此,新农合就应降低缴费标准和增加这些地区农村居民的补贴。只有缴纳新农合标准下降了,并且再给予一定的医疗补贴,那些经济贫困地区的农民也就不会有放弃缴纳新农合的想法了。
再者,进一步加大新农合的报销比例,扩大药品的报销范围,这样可以真正降低农村居民医药费用上的支出。比如,新农合将一些慢性疾病的药品也纳入到药品报销范围目录,接下来就应该进一步提高这些药品的报销比例。虽然,治疗漫性病药品并不贵,但是患者要经常服用,时间长了也可以节省一大笔费用。总之,要让农民真正享受到参与新农合的好处,人们参加新农合的积极性就能不断提高。
新农合涨到380元/年,越来越多的农民出现“断缴”?其实,一些农村居民选择“断缴”新农合的主要原因,还是费用年年都在上涨,缴费压力越来越大。对此,郑凤田教授提出新建议:新农合应先稳几年再涨。
而我们则认为,可以先降低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民缴纳新农合的标准,并且增加对其的补贴。同时,继续提高新农合的各种待遇,真正把农民的医药支出给降下来。只有这样,新农合才能既确保其可持续发展,又能保障农民的利益。
年年在长谁受得了去医院买药没得报不说去一次这检查那检查搞一堆检查费出来不住院一毛都没得报我的钱又不是大风刮来的谁爱交谁交还不如自己买份保险呢
农民根本没点好处除非住院,你不是咒我们年年住院吗?平时买药只有正式单位的人有报
为什么不暂停提高报销比例来降低投保金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