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梅子
小宇是我姐家的孩子,今年上大二,上的是一所大专。
为了勤工俭学,挣点学费生活费,减轻家里负担,今年放寒假去了浙江打工,过年都没回家。他自己的工资加上中介给的提成,共挣了一万多块钱。
我爸对小宇赞不绝口,说虽然小宇学习成绩不太好,但人家能吃苦,把社会这所大学读好也一样有前途。
在一个以分数衡量一切的单一评价体系下,那些成绩不好的孩子就会被认为一无是处。
但其实,他只是成绩不好,他并不是一个坏孩子。相反,离开分数的遮蔽之后,他身上的很多优点呼之欲出。
一个成绩不好,被老师忽视,被家长数落的孩子,他的高中注定过得痛苦万分,十分煎熬。
小宇就读于县城一所民办高中,中考考不上县高的孩子基本都会被分流到这里。很少有家长愿意让孩子去上职高,觉得不体面,丢人,更怕孩子会学坏。
这所民办高中规模庞大,人数众多,每个年级有将近三十个教学班,开学时几乎都是七八十人以上的超大班,学生坐得挨挨挤挤。而且这所高中以管理严苛著称,在当地颇有名气。在家长们普遍的认知里,严点总归是好的,不苦教苦学怎么出成绩?
小宇胖乎乎,戴副黑框眼镜,总是笑眯眯。也因为上不了台面的成绩总被亲戚长辈聚会时调侃,当成茶余饭后的谈资,比如,会被问能不能考600分,清华北大准备选哪一个。没人知道,这样的玩笑对一个孩子有多残忍。他也不气不恼,笑笑算是回应,大人也以为他不在意。
当初因为不擅长理科,小宇才被迫学的文科。其实,他文科也不擅长,数学不行,英语不行。但相对于天书一样的数理化,文科多少能听懂一点。明明学不会,还要熬完三年,有些孩子真不是学习的料。
但家长想,高中总要上完吧,只是不知道一个孩子坐在教室听着天书一样的数学、英语,从没在学习上得到过任何正面反馈,是怎样熬过了漫长的一千多天。
除了成绩不行,其实这孩子身上有很多优点,比如他很勤快,会经常主动帮妈妈做家务,为生理期的妈妈熬红枣姜茶,会在父母分身乏术的时候接妹妹下晚自习,给妹妹做饭。吃饭时会体贴照顾长辈,会细心的地后面的人挡住门。
他在班里人缘也很好,勤快有眼色,热心班级公益。走读的他会为住校的同学代买东西,不嫌麻烦,不怕辛苦,当然,也会深夜偷玩游戏被母亲数落。
小宇还有个妹妹,温顺乖巧,成绩优异,很懂得照顾哥哥的自尊和情绪,从不提自己傲人的成绩,怕哥哥伤心。妹妹想来市里读高中,妈妈无意间说起需要一大笔钱。小宇马上说,一定要让妹妹读,我少花点就行了,惹得妹妹当场泪奔。
我一年见他的次数很少,仅有的几次见面,见他长高了,长痘了,他妈就调侃,学习压力大煎熬的。孩子温和一笑,不恼不气。一个活力充沛的孩子,寒来暑往,起早贪黑,每天在学校待上十几个小时,但他隐秘的内心世界,我们无从知晓。
面对300多分的高考成绩,小宇爸一边翻厚厚的招生指南,看着一个个金光闪闪的大学名字滑过,一边连连叹气。
我姐一边安慰自己学渣都是来报恩的,一边问我那个她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他看着脑瓜也不笨,干啥都行,为啥就是搞不定学习?
在分数衡量一切的评价体系里,学习成绩不好成了孩子最无法原谅的缺点,似乎再多的光芒优点也遮不住学习不好的“原罪”。
高考被赋予了太沉重的意义,在很多家长眼里,高考失败等于人生失败,看孩子的眼光像看绝症病人。很多高考失利的孩子选择回避,刻意遗忘,甚至毕业多年都不愿意参加同学聚会,不愿意回忆那段人生至暗时刻,包括看似习惯了打击毫不在意的小宇。
6月23日,小宇妹妹中考完,说题很容易,感觉良好,让我姐稍感欣慰,笑称大号有遗憾,小号接着练。为了让孩子们放松一下考后紧绷的神经,我邀请他们一家四口来吃饭。
小宇到底没来,爸妈反复劝说,他以自己没胃口为由推脱。我姐说,其实,他是怕大人饭桌上谈到高考和上大学的话题,嫌丢人。这话让我心里一紧,难受得很。
也许高考失利被很多人定义为了人生至暗时刻,可是将来却发现,和后来又发生的事情相比,这根本都不算什么。高考结束,人生的苦难和喜悦才刚刚开始,这才哪到哪。
以后你会发现,这不是什么人生困境,它只是生活的本来面目。分数不是一个静止的符号,它关系到你遇到怎样的人,身处怎样的环境,拥有怎样的眼界,它不决定你成为谁。
放在人生漫长的时间轴上,一次高考失利并不代表人生失败,高考考好也不代表万事大吉,从此一劳永逸。未来有很多事情比高考重要,别怕跌倒,你用过去创造了现在,你也可以用现在创造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