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明朝始终不能征服蒙古,而清朝却能彻底征服蒙古并使其臣服?

小岛知风 2024-02-02 11:22:59

蒙古人曾经打遍半个地球,还统治中国将近1个世纪,最终还是被明太祖朱元璋赶出中原,跑回了蒙古草原。

虽然蒙古人被明朝打败,可是明朝却始终没能彻底征服蒙古人,蒙古人也一直成为明朝的边患,而到了清朝就不一样了,清朝彻底征服了蒙古。那么问题就来了,把蒙古人赶出中原的明朝为何始终不能征服他们,而清朝却能彻底征服蒙古了呢?

其实清朝之所以能彻底征服蒙古还得感谢明朝做出的贡献,正所谓“前人种树,后人乘凉”,清朝之所以能征服蒙古,是在当年明朝所奠定的基础,明朝就是“种树的前人”,而清朝就是那个“乘凉的后人”,下面就来说说这个问题。

虽然明朝没有征服蒙古,却瓦解分化了蒙古各部

其实明朝从建国开始,在朱元璋的带领下,对待蒙古人就是一个字“打”,朱元璋的目的就是要把蒙古人打散、打服。

在朱元璋和他的儿子明成祖朱棣在位时期,明朝先后多次对蒙古发起北伐战斗,这也说明了明朝最开始对待蒙古人的态度非常强硬,以军事打击为主。

可是到了朱棣的儿子明仁宗朱高炽和孙子明宣宗朱瞻基时期,仁宣二帝发现太祖、太宗(朱棣最初的庙号是明太宗)奋二世之勇武也征服不了蒙古人,所以蒙古人不是那么好征服,于是仁宣二帝时期开始减少对蒙古人的强力军事打击,同时采用了分化瓦解蒙古各部贵族的手段,即一面对蒙古进行军事打击,一面又采取怀柔手段笼络瓦解蒙古各部的贵族。

这个策略很正确,其实从洪武三十年(1380年)时的版图可以看到,在朱元璋统治后期,虽然蒙古人被逐出中原,但是蒙古的北元势力还是很强大,版图几乎与占据中原的大明不相上下,这说明北元的统治力和凝聚力还在,只有把北元分化瓦解,才能征服蒙古人,所以仁宣二帝采用分化瓦解之策也是很正确的。

明朝对蒙古的分化瓦解之策其实起到了很大作用,这使得蒙古人统一的标志北元政权逐渐从统一且具有凝聚力走向松散瓦解的状态。

到了明穆宗隆庆帝朱载坖时期,蒙古各部之间的内讧达到顶峰,内阁辅臣张居正和高拱等人趁机与北元俺答汗达成了“隆庆和议”,俺答汗名义上接受明朝册封为顺义王,表明了蒙古与明朝的从属关系,这也标志着明朝与蒙古之间将近二百年的战斗状态结束,明朝也逐渐放弃了对蒙古的军事打击。

尽管“隆庆和议”后,蒙古人还是时不时骚扰明朝边境,但是明朝与蒙古之间没有再爆发大规模战斗,这说明了蒙古已经无力入侵中原,也代表着明朝分化瓦解蒙古各部的策略成功了。

此后到了明朝末年,蒙古更是分化成了三大部,分别是漠北蒙古即喀尔喀蒙古、漠西蒙古即卫拉特蒙古(又称厄鲁特蒙古)、漠南蒙古。

蒙古三大部都是由各个部落之间组成,它们互不相统属,虽然名义上都奉成吉思汗的黄金家族(即北元皇室家族)后裔为尊,但实际上当时的北元皇室在蒙古各部已经基本不具备号召力和凝聚力了。

而在明朝历史上其实也是有机会能征服蒙古的,在明英宗朱祁镇时期,蒙古已经分裂成瓦剌部和鞑靼部,当时瓦剌部的太师也先大肆屠杀北元皇室成员,这导致了蒙古各部基本人心离散。

这时候本来是一个很好的征服蒙古的机会,朱祁镇也把握住了,只可惜朱祁镇居然亲自率兵北伐蒙古,而且还任由太监王振瞎指挥,最终导致了“土木堡之变”,大明军队几乎全军覆没,朱祁镇千里送人头自己也被瓦剌部俘虏,在后世被戏称为“大明战神”。

朱祁镇的失败导致明朝错失了征服蒙古的机会,此后明朝对蒙古是畏之如虎,基本放弃了对蒙古的军事打击,从主动对蒙古进行军事打击转变成了被动防守。而且明朝中期之后,文官集团开始掌控决策权,而文官集团更是彻底放弃对蒙古的军事打击,此后明朝对蒙古的策略基本是以分化瓦解为主。

而且明朝中后期皇帝不信任武将集团,靠着文官集团就注定了明朝征服不了蒙古。其实对比一下明朝初期和中后期的名将就能看出来,明朝初期名将如徐达、常遇春、蓝玉等人哪个不是把蒙古人打的不敢犯边,尤其是明初这些大将都善于指挥军团作战。相比之下明朝中后期的名将如李成梁、戚继光、袁崇焕等人,他们大多是打的防御性的局部战争,很少能指挥大规模的军团作战。

那么是李成梁等这一辈的名将能力不如徐达那些明初的大将吗?实际上并不是,单以能力来说,明朝中后期的武将素质没有比明朝初期的武将素质差太多,区别就在于皇帝对武将的使用方面。

朱元璋时代需要开拓天下,朱元璋能给予徐达等武将很大的权力,而且朱元璋也有能力能压制住这些武将,再对比一下明朝中后期的皇帝,他们不敢放权给武将,因为他们担心的是压制不住这些武将,所以明朝中后期的武将在皇帝面前没有太多的机会,话语权和决策权都掌控在文官手中,皇帝利用文官集团压制武将集团,武将得不到发挥,拿什么去征服蒙古。

文官集团在对待蒙古问题上的战略和胆魄都要比武将集团差远了,虽然文官集团对蒙古的分化瓦解策略起到了作用,但是由于“土木堡之变”给文官集团造成了很大阴影,这也导致文官集团对蒙古人害怕到家了,他们不敢轻易对蒙古用兵。在明朝中后期,基本谁敢提议对蒙古用兵,绝对会遭到绝大多数文官的反对。

所以明朝虽然分化瓦解了蒙古,可是由于皇帝对武将的不信任以及文官集团的决策,这导致了明朝错失了征服蒙古的机会。

其实在明朝中后期,蒙古已经分裂的越来越厉害,这时候如果明朝能抓住机会,决心征服蒙古的话,那么肯定能成功,只可惜明朝中后期皇帝不给力,文官集团更不给力,导致了大明自身军备松弛,即便想征服蒙古都是有心无力了。

不过如果把明朝中后期的蒙古局势放到朱元璋和朱棣父子时代,这对军事强人父子绝对能征服蒙古,可以说明朝是在正确的时间里遇到了错误的决策统治阶层。

清朝把握住了明朝奠定的基础最终征服了蒙古

明朝中后期蒙古各部人心离散,明朝无力征服蒙古 ,不代表着崛起的女真人所建立的后金政权即清朝没有想法。

在清太祖努尔哈赤起兵时,努尔哈赤就准备长期和明朝对峙,但是后金的地盘与漠南蒙古各部相接,努尔哈赤就向漠南蒙古提出了满蒙联姻之策,努尔哈赤想以此拉拢漠南蒙古各部一起对抗明朝。

漠南蒙古其实乐于努尔哈赤去挑衅明朝,可是后来随着努尔哈赤的坐大坐强,引起了漠南蒙古名义上的首领也就是成吉思汗嫡系后裔北元末代大汗林丹汗的警觉。

林丹汗是一个比较有野心的人,他一直想带领蒙古人重新入主中原,重建元朝统治。可是他空有野心,虽然他当时是名义上的北元大汗,但实际上不管是漠西蒙古还是漠北蒙古甚至是漠南蒙古都只是名义上尊他为北元大汗,尊的是成吉思汗黄金家族的血统,他在蒙古各部中根本没有统治力,他的统治区域只限于漠南蒙古察哈尔部。

林丹汗想恢复元朝统治,重整蒙古帝国的辉煌,而努尔哈赤的坐大坐强自然让他很不安,因此林丹汗决定先统一蒙古各部,然后再消灭努尔哈赤,最后趁着明朝内忧外患之际入主中原。

总体而言林丹汗的策略没问题,但实际执行起来就不是那么简单了。林丹汗先是联络明朝,表示愿意与明朝联手对付努尔哈赤,可是实际上在打努尔哈赤时,还是以明朝为主,林丹汗只是说说而已,因为他抽不出兵力帮助明朝,他还得忙着统一蒙古各部。

在统一蒙古各部时,林丹汗决定是先从漠南蒙古开始,于是他就开始强行武力统一漠南蒙古各部,可是他的武力统一策略远比努尔哈赤的和亲策略差远了,漠南蒙古各部反而被他逼得一致倒向了努尔哈赤这一边,都与努尔哈赤结成了同盟。

结果就是林丹汗不仅没有统一漠南蒙古各部,他反而在漠南蒙古地区内受到了孤立,迫使漠南蒙古各部都倒向了努尔哈赤,他算是间接帮了努尔哈赤。

努尔哈赤去世后,他的儿子清太宗皇太极在突破不了明朝的关宁防线的情况下,就转而准备打林丹汗了。

公元1628年,皇太极出兵打败了林丹汗,迫使林丹汗放弃了察哈尔部,跑到了河套地区(即现今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一带)。林丹汗由于被皇太极打得丢了老巢,他情急之下就想从明朝这头掠夺点地盘,带兵去攻打明朝的大同,结果林丹汗也是够菜的,不仅打不过皇太极,还打不过明朝,不仅损兵折将还把明朝给彻底得罪死了。

而皇太极后来还是没能突破明朝的关宁防线,因此在1632年时皇太极因为打不过明朝拿林丹汗出气,又发兵讨伐林丹汗。这一次皇太极与漠南蒙古各部王公贵族会盟,要求他们派兵一起攻打林丹汗,于是皇太极凑出了十万满蒙八旗军,不出意外的是林丹汗又被皇太极打败了,这一次他跑到了青海。

其实皇太极第二次攻打林丹汗时是几乎抽调了所有的精锐部队,他的老巢盛京沈阳十分空虚,当时明朝如果能趁此机会奇袭沈阳很可能会成功,但是明朝宁可错失奇袭沈阳的机会,也要让皇太极往死了打林丹汗,可见明朝有多么憎恨林丹汗的背盟。

林丹汗跑到青海之后不久就感染天花去世,他的儿子额哲继承了他的位置,额哲又趁机跑回河套地区,试图召集林丹汗旧部东山再起。

皇太极当然不能给额哲机会,于是1635年皇太极派弟弟多尔衮和长子豪格率军攻打额哲,林丹汗的大福晋娜木钟向皇太极投降,并交代了额哲的藏身之所,为表诚意娜木钟还嫁给了皇太极。因此多尔衮可以率军突然包围了额哲的大营,额哲被迫投降,并向皇太极献出元朝的传国玉玺,这也标志着元朝蒙古帝国彻底灭亡。

额哲为了向皇太极表示忠心,他以成吉思汗黄金家族后裔名义率领漠南蒙古各部首领向皇太极表示臣服,并请皇太极出任蒙古大汗,给皇太极上汗号为博格达彻辰汗。此后皇太极建立了清朝,因此清朝历代皇帝也都享有蒙古大汗的汗号,这代表着清朝皇帝既是统治满人和汉人,也是统治蒙古人的大汗。

皇太极则册封额哲为察哈尔亲王,并把次女马喀塔下嫁,此后清朝主要就与漠南蒙古各部贵族联姻,融合的非常好,清初时期很多皇后和妃嫔都出自漠南蒙古,比如清朝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她就是出身于漠南蒙古科尔沁部。

后来林丹汗的孙子布尔尼在康熙时期趁着三藩之乱时想反清恢复元朝统治,最终被康熙打败,康熙下旨将布尔尼这一脉全部屠灭,林丹汗其他的子孙后裔都被清朝监视起来,就这样林丹汗家族彻底报废了,随着林丹汗家族报废,漠南蒙古各部也彻底被清朝所统治。

这就是清朝最先征服并统治了漠南蒙古区域,接下来就是漠北蒙古,清朝能统治漠北蒙古还得感谢漠西蒙古的助力,是漠西蒙古想吞并漠北蒙古,才迫使漠北蒙古投降了清朝。

这一切还得从漠西蒙古准噶尔部崛起说起,卫拉特蒙古主要分成四大部,分别是和硕特部、准噶尔部、土尔扈特部、杜尔伯特部,由于和硕特部的首领家族是成吉思汗的弟弟拙赤合撒儿的后裔,具有黄金家族血统,因此漠西蒙古以和硕特部为尊。

和硕特部在固始汗的带领下崛起,并称霸青藏高原,建立了和硕特汗国,固始汗与漠西蒙古各部会盟,相约组成卫拉特蒙古联盟,和硕特部为盟主。在额哲带领漠南蒙古各部尊皇太极为蒙古人大汗时,固始汗也在名义上归附皇太极,所以在名义上漠西蒙古是归附于清朝的。

而漠北蒙古一直是成吉思汗的黄金家族后裔统治,在明朝中后期时主要分为三大部,分别是土谢图汗部、车臣汗部、札萨克图汗部,也称之为喀尔喀三部。在明朝末年时,漠北蒙古再度分裂,又分裂出来了五小部,分别是巴林部、弘吉剌部、扎鲁特部、巴岳特部、乌济叶特部,分裂后三大部留在漠北草原,这五小部南下,因此又被称为内喀尔喀五部。

内喀尔喀五部曾帮助明朝攻打后金,所以被皇太极先后三次讨伐,而当时林丹汗还想趁机吞并内喀尔喀五部,在皇太极和林丹汗的夹击下,内喀尔喀五部最后只剩下巴林部和扎鲁特部,这两小部落后来跟着漠南蒙古一起被清朝所统治,而留在北方漠北草原的三大部和漠西蒙古一样只是在名义上归顺了清朝。

在清圣祖康熙初期,漠西蒙古准噶尔部在首领噶尔丹的带领下崛起,噶尔丹就想着先统一蒙古各部,再与清朝一较高低。于是噶尔丹先是用武力强行统一了漠西蒙古各部,紧接着他就剑指漠北蒙古喀尔喀三部。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时,噶尔丹先后击败了喀尔喀蒙古三部,当时沙俄垂涎于漠北蒙古的土地,于是就趁机喀尔喀三部加入俄罗斯国籍,帮他们夺回漠北领土的牧场,但最终在土谢图汗部首领丹津和蒙古活佛哲布尊丹巴一世呼图克图的建议下,喀尔喀三部决定内迁归附清朝。

此后康熙与喀尔喀三部会盟,三次御驾亲征噶尔丹,最终将其打死,由于噶尔丹的刺激,这也使得漠北蒙古彻底并入了清朝版图。

相比于漠北蒙古和漠南蒙古的顺从,漠西蒙古算是最让清朝头疼了,在噶尔丹败亡之后,他的侄子策妄阿拉布坦以及策妄阿拉布坦的儿子噶尔丹策零对清朝造成了很大的困扰,从康熙晚年到乾隆初期,漠西蒙古都是清朝最主要的边患。

乾隆初期,准噶尔部爆发瘟疫,噶尔丹策零因此去世,此后准噶尔部陷入了争夺权力的内斗中。乾隆二十年(1755年)时,乾隆派傅恒为统帅发兵攻打准噶尔部,傅恒仅用了半年时间就攻克准噶尔部的老巢伊犁,并生擒末代大汗达瓦齐。此后乾隆又派大将兆惠和阿里衮等人先后多次平定漠西蒙古地区不肯臣服的贵族,最终使得漠西蒙古彻底并入清朝版图。

至此蒙古基本被清朝征服,漠西蒙古即现今新疆地区,漠北蒙古即现今蒙古国,漠南蒙古即现今内蒙古地区。

此后乾隆皇帝把蒙古各部完全打散,更加分散弱化他们,将所有蒙古各部分为两百个旗,任命蒙古贵族为札萨克(执政官的意思)统治,同时又派驻防将军、大臣对他们进行监督管理,还为蒙古各部设定固定的游牧区,把他们固定在一处游牧,这样更加有利于清朝的统治管理。

与此同时,乾隆也给后世继任者三大基本国策来制衡蒙古各部,三大国策分别是满蒙联姻以结亲、分封以制其力、崇释以制其生。

满蒙联姻就是继续保持和蒙古贵族通婚联姻,蒙古贵族始终都和清朝皇室联姻,这样就不会再想着叛乱了;分封以制其力就是大肆分封蒙古贵族,把他们全部弱化分散,这样他们就难以凝聚起来反叛;崇释以制其生就是在蒙古地区大力推行喇嘛教,用佛教思想去驯化尚武的蒙古人,而且蒙古人都信佛了,生育率也会下降,这样将来也不会对清朝造成太大威胁,这一招可以说是从思想上和生理上都抑制蒙古人。

因此在乾隆这三套组合拳之下,蒙古彻底被清朝征服,此后蒙古一直臣服于清朝,直到清朝灭亡。

写在最后

所以清朝能使得蒙古完全臣服,是建立在明朝对蒙古分化瓦解政策基础之下,没有明朝先对蒙古的分化瓦解,就没有清朝能彻底征服蒙古的结果。

其实明朝本来在中后期可以收割果实的,可惜当时的明朝日渐衰败,再加上文官集团主政,皇帝暗弱,错失了征服蒙古的机会,最终让清朝捡了便宜。

当然,清朝统治者在明朝基础上又进行了革新,乾隆制定的针对蒙古的三大国策是非常犀利的,不仅笼络加分化蒙古各部,还在宗教信仰上都抑制了蒙古发展,这才使得蒙古彻底被清朝征服。

1 阅读:186
评论列表
  • raul 1
    2024-02-28 17:23

    你嘴里畏之如虎的明朝一个总兵翻过阴山差点就把达延汗剿灭了,绕了半天还是为了吹清[得瑟]

    raul 回复: 小岛知风
    你对蒙古的理解还很片面,蒙古什么都蒙古,然而是各个蒙古部落为个体而不是蒙古为个体,明朝为什么不征服蒙古?蒙古多少部落做了明朝的附属封王,你是不是还想当然蒙古就是一个统一体还征服蒙古。蒙古的部落多了历代王朝哪一个全面征服所有了,就是元朝他也不是统治所有蒙古部落啊。你对蒙古的历史一窍不通。还什么遭弹劾,那有毛关系,扯不到点子上也扯些没用的。明朝打北元朱祁镇三大营甚至明末崇祯时期的关宁军都有不少蒙古兵。你的理解太狭隘总站在现代概念去硬套明朝,你想当然认为明与一些蒙古部落的冲突就是汉蒙民族战争,你这理解简直儿戏。明军终其一朝稳定的蒙古兵员哪来的?归根结底明朝也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而不是你那狭隘的民族主义分析历史的理解
    raul 回复: 小岛知风
    你这类水平就别写历史文章了,肤浅的可笑,身在官场高迁贬谪都是各种因素的,照你这理解那古代那些打了仗的将军都得跟祖宗一样供着?你这也太可笑了,你想质疑历史就拿出切实证据史载呀考古呀,要不然你就别在这用你那可笑的水平来--推论--了,多么苍白无力还很可笑,如果有史书考古拿出来,没有的话如果只靠一张嘴那记得下次就别说了那就
    小岛知风 回复:
    明朝与蒙古一直有摩擦战斗,互有胜负,但是明朝中后期对蒙古的整体策略就是以防守为主,你说的王越翻阴山击败达延汗之战,那么明朝这么厉害,为什么征服不了蒙古?王越后来在朝廷内部一直受到文官弹劾,说他勾结宦官,是阉宦党羽,文官在后面一直制掣他,他最后晚年就是因为受到太多文官弹劾忧惧而死,所以你说的明朝这么威武就是把打败蒙古的名将弃之不用,然后弹劾的让人家忧惧而死?
  • 155
    2024-02-26 22:10

    时代不同了,游牧势力大衰退不主动投靠定居帝国,就等着被定居帝国打死,沙俄淹沿荒漠草原北线的农耕带依托河运和木制堡垒锁死了蒙古的退路,蒙古人投靠黄色人种宗教多元的满清成了唯一选择

  • 2024-03-01 07:48

    放气。

小岛知风

简介:杂家一枚,爱好摄影、旅游、文学、越野,天南海北都爱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