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位也是烫手山芋,历史上有人明明可以当皇帝,却主动辞让机会

梦沉古道 2025-02-02 09:48:52

皇帝是九五至尊,很多人为了皇位争得头破血流,自古皇家也是最无情的,为了皇位骨肉相残的事,历史上比比皆是。有共性,就有特例,下面的五位,要么本身是皇帝,要么有机会成为皇帝,面对皇位的诱惑,都主动让出皇位,落得个清闲。

1.朱瞻墡(3次)

朱瞻墡是明成祖朱棣的孙子、明仁宗朱高炽的第五子,也是明宣宗朱瞻基的同母弟。朱瞻墡本来可以安静的做一个藩王,但多次被卷入明朝皇位之争。

一次是朱高炽在位突然病逝,而太子朱瞻基在南京监国,汉王朱高煦又试图截杀朱瞻基,朱瞻基之母张太后让朱瞻墡在北面监国,这样明朝就出现了一南一北两个皇子监国的局面,如果这个时候,朱瞻墡要是觊觎皇位,明朝很有可能就乱了。朱瞻基虽然众望所归,但他不在京城,朱瞻墡获得大臣支持,容易威胁到他的皇位。朱瞻墡没有这么做,等哥哥回来就让出了监国之位,做自己的藩王。

一次是朱瞻基在位几年后去世,其子朱祁镇和朱祁钰年幼,主少国疑,有人提出让朱瞻墡继位。朱瞻墡没有妄动,也是安守藩王的本分。朱瞻基之母张太后依然选择年仅七岁的朱祁镇继位。作为皇叔,朱瞻墡也被迫迁移了封地。

一次是朱瞻基之子明英宗朱祁镇被迫留学瓦剌的时候,明朝需要选择一个皇族成员继位以稳定局面,很多人就推举了身为皇叔的朱瞻墡,而当时朱祁镇之母孙太后也有想法,召令朱瞻墡进京,朱瞻墡审时度势,拒绝了这次近在咫尺的成为皇帝的机会。朱祁镇有弟也有子,皇叔继承大统不合适,再一个朱祁镇并没有死,只是被俘虏,如果朱祁镇回来,自己还是要挪地方。后来,孙太后没有选择朱瞻墡,而是选择朱祁钰继位。

2.李旦(2次)

李旦两度成为皇帝,第一次就是其母武则天的傀儡,凡事都要听从武则天的,形同傀儡。武周建立后,李旦被降为皇嗣。武则天年事已高时,在狄仁杰等人的劝说下,有意把天下还给李氏。为了让李显顺利成为太子,身为皇嗣的李旦,数次称病不朝,请求将储君之位让于李显。

第二次是在唐隆之变后,被妹妹太平公主和儿子李隆基扶上了皇位。李旦经历了从李治时期、李显时期到武则天掌权、李显复位的过程,对于权力早已厌倦,更怕有一天自己会死于皇族内斗。李旦因彗星出现,禅位于太子李隆基,退为太上皇,在李隆基扑灭太平公主势力后,正式归政于李隆基。

3.李成器(1次)

李成器是唐睿宗李旦的长子,是后来继位的唐玄宗的兄长。唐隆之变后,其父李旦第二次成为皇帝,本来作为长子的李成器是有机会成为太子,进而成为皇帝的,但是李成器在看到唐朝建立以来出现的骨肉相残血腥局面后,果断拒绝了成为太子,其三弟李隆基顺利成为太子,并继位。

客观的说,李成器的选择是明智的,唐隆之变的过程中出力最多的是李隆基,李隆基也颇有李世民的风范,深得大臣支持。如果李成器做太子,极有可能唐朝再度上演玄武门变。李成器的辞让,既保住了自己和家人,也得到了李隆基的尊重,一举多得,聪明人的选择。

4.代善(2次)

代善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次子,在褚英被努尔哈赤幽禁后,代善成为了大贝勒,变成了努尔哈赤的继承人。后来,因为传出代善和努尔哈赤大妃阿巴亥之间暧昧的事,逐步被努尔哈赤疏远,但是在努尔哈赤去世时,并没有指定继承人,在家族推选继位人选时,代善也是最合适的,至少可以争夺一下汗位。他却和儿子岳托、萨哈廉支持皇太极继位。

皇太极去世后,又是没有指定继承人,作为努尔哈赤的儿子,代善同样拥有皇位继承权,但是他再次拒绝了继位,同时,作为皇太极的兄长,他主持了大局,确保家族不分裂,清朝顺利从皇太极过渡到福临时期。

5.刘交(1次)

刘交是刘邦的弟弟,追随刘邦起事,在刘邦废掉韩信的楚王位置后,改封刘交为楚王。刘交治楚还是非常有水平的。在刘邦去世后,吕后掌控大权。刘氏皇族成员试图拉拢刘交,反对吕氏掌权,但刘交很有自知之明,不掺和吕后和刘氏皇族其他人员的纷争,最终得以明哲保身。

在吕后去世后,刘襄等宗室和周勃、陈平这些功臣派联合铲除诸吕,同时斩草除根,直接除掉了刘盈的所有儿子,毕竟刘盈是吕家的外甥,他后人有可能给吕家复仇。此时,汉朝已经没有了皇帝,有人率先提出辈分最高又德高望重的刘交,刘交马上拒绝,他明白刘襄这些刘肥家的儿子们是想继承皇位的,而功臣派又惧怕他们势力太大,不想拥立,自己如果继位,年事已高,被两方势力夹在中间,容易不得善终。刘交果断拒绝是聪明的选择,同时他力主汉太祖刘邦第四子刘恒继位,既符合礼制,又避免了纷争,有利于汉朝的平稳。

以上话题,欢迎关注留言评论。

0 阅读:240
梦沉古道

梦沉古道

爱家、爱国、爱己、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