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位安乐死医生,干完第一单说:给我100万,都不愿再干

游心笔记 2023-05-28 12:10:53

阅读此文之前,辛苦点击一下“关注”,这样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也让我了解您的需求,感谢您的支持!

对于安乐死想必都有所耳闻,它是指对无法救治的病人使用药物,已到达让饱受病痛折磨的病人可以没有痛苦的死去。安乐死的使用是对是错,群众对此向来众说纷纭。

而中国第一位执行安乐死的医生蒲连升,在执行完首例安乐死之后,却无比悔恨。甚至一度说道:“再给我一百万,我都不会再干”。而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蒲连升如此的后悔?

病痛缠身,无药可救;病人寻求安乐死

这一切都要从蒲连升的一次普通接诊开始。1986年,王明成将患有肝硬化腹水的母亲送到医院进行诊治,蒲连升是当时正在值班的主治医生。

肝硬化腹水被称为“肝病之王”,治疗难度极大,如若病人身处疾病晚期,可以说是几乎无药可救。

由于病情越来越严重,王明成的母亲每天都被病痛折磨,希望能够摆脱痛苦,安详离去。王明成为了他母亲的监护人,面对母亲的请求,他陷入了痛苦的挣扎和困境。

在王明成的心底,他并不愿意看到母亲离开这个世界。他想尽一切可能去寻求医疗帮助,让母亲得到治疗,

然而,医生告诉他母亲的病情过于严重,药物治疗已经无望。王明成毅然决定,要满足母亲的愿望,让她安享最后的日子。

然而,作为接诊医生的蒲连升,却坚决拒绝了王明成的请求。他认为安乐死并非治疗的一部分,安乐死不符合伦理道德,而且它会让很多人产生质疑和恐慌。它不是结束痛苦的好方法,还有很多其他替代方案。

王明成却并不这样认为,他始终坚持自己的决定。他反复哀求蒲连升,试图让医生站在他的立场上考虑,但蒲连升仍然坚持自己的态度。

王明成开始感到绝望,他不明白为什么医生不能理解他的苦难。但是王明成并没有因此放弃,他反复的找到蒲连升,央求他答应为母亲执行安乐死。

在一次次的央求无果后,为了让蒲连升能够答应手术,王明成甚至立下了一张“无责书”。书面上明确写明了为母亲执行安乐死是他自己和母亲的意思,医生只是帮助他们完成心愿,由此引发的一切后果都与医生无关。

开创先河,中国第一台安乐死手术

苦苦哀求的王明成,让蒲连升的内心逐渐有了一丝变化。他来到病人床前,望着被病痛折磨的奄奄一息的病人,他的内心开始动摇。

作为一名医生,虽然无法将眼前身患重病的病人治好,难道要眼睁睁的看着病人在弥留之际依然不得安生吗?难道要让病人忍受病痛的巨大折磨直到死去吗?

想到这些,久久不能平息的蒲连升,似乎作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他的目光逐渐变得坚毅起来。如果不能设身处地的为病人考虑,那当医生的意义又是什么呢?

次日,面对再次上门恳求的王明成,蒲连升一改往日的态度,他同意了这台安乐死手术。不久后,中国第一台安乐死手术便开始了。

蒲连升在反复确认后,为王明成的母亲注射了安乐死所需的药剂。在注射器缓缓推至底部时,饱受折磨的病人也得以安详离开。

王明成望着离去的母亲,眼泪夺眶而出,他既不舍母亲的离去,同时又为自己了却了母亲的心愿感到宽慰。

突发意外,蒲连升深陷泥潭

就在执行完手术之后,本以为应该受到病人家属感激的蒲连升,却被告上法庭。

原来是王明成的姐姐,对于为母亲执行安乐死并不赞成,她认为蒲连升的行为无异于杀人,也直接导致了自己未能见到母亲最后一面。于是愤怒的她要求医院还她一个公道。

这件事情很快受到了各级单位的重视。医院领导第一时间将蒲连升停职,执法单位也迅速展开调查。不久后,蒲连升被送往了汉中市人民法院进行判决。

这一事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无数人民群众都关注着这一次法院判决的最终结果。由于这次事件属于中国第一例安乐死事例,在案件的性质判定上出现了很大的分歧。

有人认为蒲连升为患病老人注射安乐死,属于是非法剥夺了他人生命,应该严厉处罚。还有的人认为蒲连升只不过是应了病人自己的要求,帮助病人摆脱折磨罢了。

在公众的聚焦下,第一次庭审如期召开。在此次判决中,法官认为蒲连升使用安乐死手段非法剥夺生命罪名成立,判处蒲连升无期徒刑。

这一判决结果对蒲连升来说无异于一记惊雷,他不明白“医者仁心”怎么就变成了“故意杀人”。于是悲愤的蒲连升并没有接受这一判决结果,要求上诉再次判决。

由于此次事件没有先例,于是执法人员认真的对此进行了二次评判,在多次讨论过后,法院给出二审判决——判处蒲连升无罪释放。免去牢狱之灾的蒲连升仿佛是经历了一次新生,对此前的判决结果一阵后怕。

被判无罪,职业生涯却大受打击

蒲连升被判无罪释放之后,心境十分矛盾。他做出了执行安乐死的决定,本是出于对病人的同情和爱,但是让他无法想象和接受的是,这种决定却也导致了他医生职业的突然结束。

回到了医院工作后,蒲连升深感寂寞和失落,仿佛他的人生被剥夺了方向。他甚至曾怀疑自己所做的决定是否正确。然而,他也深知自己心中的信念:宁愿被孤立、背叛,也要坚持对病人的爱和同情。

然而,医院对他的安排并不如他所愿,因为担心给医院造成负面影响,医院领导决定暂停蒲连升的医生工作,甚至安排他去当清洁工。

在工作过程中,他深感自己被忽略和轻视,甚至对自己过去的决定产生了更多的疑虑。他自责、悔恨,也对世界产生了怀疑和困惑。

在经历了无数个内心挣扎的日夜后,由于此次事件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反响,越来越多的人趋向于认为蒲连升的举动是为了帮助病人。迫于社会舆论的压力,医院方面恢复了蒲连升的工作,让他得以继续担任医生。

然而恢复了工作的蒲连升并没有完全摆脱影响,在工作中始终无法得到领导的重用。这一事件带来的影响也将持续下去。他没有想到,当初为病人考虑,帮助病人脱离苦海的好心,如今却成了一把指向自己的利刃。

虽然他明白自己所做的选择意义非凡。他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成为了执行安乐死任务的行业内代表、精神符号。他认为执行安乐死任务并不只是一种医学行为,而是一种照顾和关爱他人的重要方式。

他的选择,不仅为那些痛苦的病患创造了机会,让他们获得了有尊严的生命的最后一刻,也向社会传递出一种关于人道主义的可贵信仰。

但是后来面对媒体的采访,蒲连升对此表示悔恨万分,“再给我一百万,我都不干了”,蒲连升如是说道。他本该前途光明、一片大好的职业生涯因为执行了安乐死大受影响,甚至一度面临牢狱之灾。想到这些,蒲连升无比的悔恨。

一石激起千层浪,安乐死合理与否?

安乐死是一个非常敏感和争议性的话题。其是否合乎道德又是否合乎法律一直是人们讨论的热点。人们对此的看法和态度也相差巨大。

在这个背景下,蒲连升的选择引起了社会的广泛争议和反响。一方面,很多人认为安乐死应该是合法化、规范化的医学疗法,严格把握安乐死的标准和条件。

而另一方面,一些人则认为执行安乐死任务,违背了医学职业伦理和人性原则。但是,蒲连升所做的选择,让人们开始关注安乐死这个话题,高度重视个人尊严和人道主义。

此外,蒲连升的执行安乐死任务,也引起了人们对安乐死立法的重视和呼吁。安乐死立法的合法化和规范化,是保护病患权益和人类尊严的重要保障。在此背景下,蒲连升所做出的行动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总的来说,蒲连升是中国首例执行安乐死任务的执行者。他的选择和行动引起了社会的广泛讨论、争议和反响。

他的经历也展示了医学职业伦理和人性关怀的精神内涵,表达了一种关于人道主义和尊严的可贵信仰。应该高度关注这种精神和行动的实践。

结语

蒲连升开创了中国安乐死手术的先河,此次事件注定是意义非凡的。在这个过程中,他的内心经历了无数次的煎熬,才能做出这样的决定。

然后这一事件还是给他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他的职业生涯受到打击,甚至一度面临牢狱之灾。在此背景下的蒲连升对此悔恨万分,绝不愿意重蹈覆辙。

此次事件还引发了社会各界对于安乐死的激烈讨论,安乐死问题需要综合考虑医学、伦理、社会等多种因素,然后做出理智和公正的决定。

0 阅读:17

游心笔记

简介:娱乐历史,娱乐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