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科技圈被两条重磅消息搅得沸沸扬扬。先是美国豪掷5000亿美元,要搞“星际之门计划”,紧接着,我国公布人造太阳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这两条消息单独看,各有各的亮点,可要是把它们放在一起,那背后的故事可就精彩了。
先来说说美国的“星际之门计划”。这可是个野心勃勃的大项目,美国拉上软银公司,还要OpenAI、甲骨文这些科技巨头参与,打算在德克萨斯州打造全球最大的AI算力中心。
软银,就是日本孙正义的那家公司。之前特朗普竞选的时候找过孙正义,让他投资1000亿美元,孙正义那叫一个豪爽,直接回怼“你投2000亿”,这一番拉扯,话题度直接拉满。
没想到没过多久,软银真的配合OpenAI和甲骨文,要在德州搞这个算力中心。
OpenAI大家都不陌生,它就是ChatGPT的母公司,站在这一轮AI浪潮的最前沿。再加上甲骨文这个美国最大的服务器算力公司,有资本又有技术,这计划一公布,全球都为之震动。
一时间,大家都在热议,AI的新纪元难道真的要从美国开启了?美国真的要稳坐AI技术头把交椅了?
不过这看似美好的计划,真的能顺利落地吗?我看未必。
就拿选址来说,德克萨斯州地处墨西哥湾附近,是典型的飓风带。
每年6月之后,飓风就会来德州“打卡”,给当地经济带来不小的冲击。2024年6月,飓风过境,大量风力设备被吹倒,德州大面积断电。而且德州的电力系统很“奇葩”,和其他州不兼容,处于独立状态。
一旦自家闹电荒,想从其他州调电过来,门儿都没有。可搞AI算力中心,那可是耗电大户啊!
咱们来算笔账,“星际之门计划”电力设备标准是5千兆瓦每小时,也就是每小时发电量500万度,一天24小时就是1.2亿度,一年下来差不多438亿度。
对比一下,普通家庭一年平均用电2000度,这相当于2190万个家庭一年的用电量,三个上海家庭一年的总用电量才抵得上“星际之门”一年的耗电量。
德州频繁停电,电力供应都不稳定,拿什么来支撑这个超级算力中心呢?
有人可能会说,那把德州和其他州的电力系统连起来不就行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远距离调电,靠的是特高压远距离电力传输技术。
提到这项技术,全球第一是谁?
当然是咱们中国!难道要美国腆着脸来求咱们帮忙建特高压输电设备?就算咱们愿意,美国恐怕也会给你扣上“威胁国家安全”的帽子,最后不欢而散。
还有就算要在德州大面积建设发电设施,像风力发电、光伏发电这些,那也得花时间啊。看看美国,建个高铁,快十年了才修了50多公里,指望他们短时间内建起足够的发电设施,不现实。
所以说美国这个5000亿美元的“星际之门计划”,听起来很美好,实际上更像是画了个大饼。
再看看咱们中国这边,人造太阳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乍一听,这和美国的AI算力中心没啥关系,可仔细想想,人造太阳是干啥的?
发电啊!咱们的人造太阳,能在1亿摄氏度的高温下平稳运行1000秒。核聚变,其实就是太阳产生热量的原理,两个氢原子核聚合成重原子核,释放出巨大能量。
咱们现在实现了可控核聚变,就相当于掌握了取之不尽的清洁能源。
前两年,咱们的可控核聚变只能在1亿摄氏度下运行101秒,如今达到1000秒,这是质的飞跃。一旦人造太阳技术成熟,投入使用,咱们再也不用担心缺电的问题。
把这两条消息放在一起,就会发现其中的有趣之处。美国搞“星际之门计划”,就像复制上个世纪末的互联网信息高速公路计划,想掌控AI领域的“根服务器”,躺着赚钱。
可今时不同往日,美国不再是一家独大,咱们中国在背后紧紧追赶。这次中国人造太阳技术的突破,就是在告诉美国,搞AI算力中心,你连电的问题都解决不了,光会吹牛可不行,能把技术真正落地才是真本事。
未来,到底是美国的“星际之门计划”能成功,还是中国的人造太阳技术会带来更多惊喜?
让我们拭目以待,这场科技竞赛,才刚刚开始。
文本来源@小智侃财经的视频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