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交所已经很久没有这样的盛景了。
7月12日,包括映客在内的8家公司于同一天在香港上市。港交所有上市敲锣的传统,为了让这8家公司能同时敲锣上市,港交所搬出来4面锣,两个人敲一面。
新装修完的港交所挤满了人,九点半一过,4面铜锣同时响,欢呼声、掌声骤起,气氛好不热闹。
在这8家公司中,最引人瞩目的当属映客,这家成立仅仅三年的直播公司,顺利在港交所IPO。除了映客以外,同在“互联网+”概念下的还有做游戏的指尖悦动,做互联网家装的齐屹科技以及提供汽车电子解决方案的英恒科技。
而第二天,7月13日,51信用卡上市时是三面锣。
港交所对于科技股的欢迎已经溢于言表了。痛失阿里巴巴以后,港交所为了引入新鲜血液,推出“同股不同权”的巨大改革。因此2018年以来,科技公司纷纷把港交所作为了上市首选。
超级独角兽小米已经敲锣,美团已经递交了招股书,此外,沪江、找钢网、宝宝树、蜜芽、平安好医生、同城艺龙、齐家网都在积极筹措在港交所上市。
不过并不是所有公司都能在上市后被投资者的追捧,新股破发率高,就算是小米在首日开盘后也一度破发,更何况这么多科技公司共同上市,投资者的钱恐怕都不够用了,破发风险直线上升。
一面是港交所张开双臂热烈欢迎,一面是不顾破发坚持上市,这不禁让人发问,港交所为什么给科技股大开便利之门?科技公司为什么在今年扎堆上市?港交所投资者的钱还够用吗?
港交所为什么给科技股大开便利之门?
香港给外界的形象一直是富裕的、先进的,建国以来,香港的房地产业、金融业蓬勃发展,一大批优秀的企业和企业家应运而生。
李嘉诚一直是香港的ICON,半个多世纪以来,整个中国都在讲述着他的财富神话。
但是李嘉诚已经90岁了,以他为代表的老一代的创业家已经老去,目前的企业家多是一群“守业者”。
香港依然富裕,但却逐渐失去活力。从数据上来看,从1997年到2012年,香港的GDP增速仅为2.0%,排在亚洲四小龙末尾(韩国4.77%、新加坡4.29%、台湾2.7%)。
香港逐渐失去的活力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恐怕是它和21世纪最大的经济变量“科技” 和“互联网”没有太多的关联。香港需要新的生命力,这激发了香港对科技公司,以及港交所对于科技股的异常渴求。
其渴求程度从阅文的上市便可见一斑。
拥有腾讯纯正血统的阅文,上市首日便大幅上涨58%,在此后多日内,股价持续走高。在很大程度上,它是借了在香港有“股王”之称的腾讯的光,但是从投资者的热烈追逐也可以看出,香港的投资者多么希望有科技题材的投资标的。
港交所决意变革。
为方便科技股上市,港交所开始考虑打开“同股不同权”的闸门。在此之前,因为无法实现同股不同权,本来有意在香港上市的阿里巴巴最终选择了纽交所,港交所因此错失了阿里巴巴。
2018年4月,讨论许久的“同股不同权”政策最终在港交所落地,小米成为了享受“同股不同权”待遇的第一股。内地的一大批科技公司也因为这个变革纷纷把港交所作为了上市的第一首选,沪江、找钢网、宝宝树、蜜芽、同城艺龙都在赴港上市的路上。
科技公司为什么在今年扎堆上市?
这是继2000年度、2014年度两拨上市大潮之后,国内互联网公司的第三次上市大潮。
2000年开始,百度、腾讯、搜狐、网易等公司陆续上市;2014年,阿里、京东先后上市。
和前两次上市相比,今年的上市潮和2000年的上市潮更为相似。
回到2000年的纳斯达克,随着美联储连续6次加息,市场流动性收紧,互联网泡沫迅速破灭——新浪流血上市,紧跟其后的网易搜狐也没能幸免。互联网泡沫的破灭迅速反映在了股价上,以网易为例,网易上市即破发,并在其后的一年内市值蒸发了90%。
当下的市场流动性收紧得和2000年一样明显。自2015年以来,美联储已经宣布了7次加息。美元利率回到2%的整数关口,为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重回此心理敏感点位。美元带动着全球市场流动性收紧,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投资公司很难再找到慷慨的基金了。没有了基金公司的资金支持,投资公司本身也就没有钱大把地投给创业者。
全球市场流动性收紧的影响从基金到投资公司逐层传递给了创业者,不仅如此,他们还面临着一些财务投资者的压力。
战略投资人会和创业者走得更远,因此也会对其更加宽容,但是财务投资者需要的是更多的回报。大批在2014年左右投资互联网公司的背后的投资基金进入3-4后的退出期,换句话讲,这些投资人要把之前投的钱连本带利地要回来了。
自身的发展需要更多的钱,财务投资人的钱也要还上,在双重压力下,创业者寻求去二级市场上市变现。
港交所也是摸透了投资人和科技公司的需求,才选择在这个时间点大开方便之门。
上市虽好,但破发常有,就连小米也没能逃过。不过对于这些忙着上市公司来说,破发不破发已经不重要了。在全球流动性都在收紧,经济危机隐约浮现的大环境下,上成上不成是生与死的问题,只要能上市,就有回转的机会,网易便是可参考的先例,至于股价会是多少,那是活得好活不好的问题了。
虽然是赶在2018年上市,但是各家科技公司的心态却不一样,小米、美团自信满满,但是体量较小的公司就不同了。他们很清楚,二级市场即便有钱,钱也不是无尽的,先到先得,都被大公司占了先机,自己恐怕连喝汤的机会都没有了。现在如此多公司抢着上市,恐怕是想在蚂蚁金服上市之前,先分得一杯羹。
港交所投资者的钱还够用吗?
这么多科技公司共同上市着实让港交所的投资者们兴奋,但是扎堆上市的科技股似乎也让投资者们的钱不够用了。
昨天上市的映客最终以10.65%的涨幅收盘。不知道首日发行的成绩会不会让奉老板欢呼雀跃,但是对比虎牙首日33%的涨幅,映客的涨幅并不算高。
据虎牙递交的招股书披露,其2017年营收为21.848亿元,净亏损0.81亿;而映客同年营收是虎牙的1.8倍,净利润7.92亿元,相比较之下,映客的发行估值不足70亿人民币,虎牙为70多亿美元,映客其实有很大的上涨空间。
但因为紧跟小米发行,映客特意把自己的发行价定的比较低。用其早期投资人朱啸虎的话说,“我们的定价很厚道”。
然而投资人并没有因为其“厚道”的定价把股价抬得足够高。前有小米后有美团,二者都是吸金大户,再加上还有那么多其他的科技公司可供选择,投资人的选择很谨慎。
“厚道”成了最近港交所的关键词,几天前,雷军还说“做好价格厚道、感动人心的产品”,雷老板的产品厚道,奉老板的发行价厚道,来上市的公司都讲求个性价比。
在市场流动性收紧的大环境里,明星股也好,绩优股也罢,都要谦逊定价发行,映客的做法非常值得后面的公司参考。
在当下的上市盛宴面前,港交所的投资者虽然兴奋,但是在投出真金白银钱,还是会谨慎地捂一捂钱包。因为一旦选好了,投资者或许在未来几个月内,都不会考虑同一题材里新的上市公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