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一生与元朝为敌,元世祖忽必烈对他的评价却只有四个字

冷玉看文化 2024-06-04 22:47:16

​文天祥,字宋瑞,被称为“天之祥、宋之瑞”,是南宋末年政治家、文学家,民族英雄。

他前半生立志报国,寒窗苦读,考取功名,后半生散尽家财,抗元救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可以说,他大半辈子都在与元朝为敌,是元朝侵略中原最顽强的对手和最坚实的障碍,但元世祖忽必烈只给了他四个字的评价——“是好人也。”

“好人”是个中性词,可以指这个人人品很好,也可以指他太单纯,不合时宜,特别是谈恋爱的时候,如果女方说你是好人,那就说明她并没有相中你。

既然“好人”有这么多种意思,那忽必烈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从我的理解来看,忽必烈的意思有可能是:文天祥是一个心系天下、为国为民、从不为己的大好人。

但还有一句潜台词:这种好人在官场或者叫政坛,却难以立足。

稍微了解些宋史的应该知道,文天祥是状元出身,他的能力和才学是相当出众的,那为何会在官场无法立足呢?

下面我们来翻翻他的履历就清楚了。

公元1256年,21岁的文天祥参加科举考试,殿前策对,一举夺魁,被宋理宗亲自选拔为进士第一,也就是状元。

公元1259年,蒙古大举南侵,皇帝的“身边人”宦官董宋臣建议理宗迁都,以避敌锋芒。满朝文武没有一人敢提出异议,只有担任宁海军节度判官的文天祥直言上疏,请求立即斩杀董宋臣,以振奋国人矢志抗敌之心。可是他官职低微、人微言轻,其建议根本没有人采纳,气得自己辞职不干了。

过了不久,文天祥又再次出来做官,当上了刑部侍郎,这个时候董宋臣已经升为了都知,权力和地位比以前更大了。

文天祥又再次上疏,揭露他的种种罪行,希望国家能够惩治他,可惜还是石沉大海,根本没有引起一丝波澜。

之后,文天祥被外调,还多次遭受台官议论而被罢职,说白了就是被董宋臣一干人穿了小鞋。

后来,文天祥又奉命掌理军器监兼权直学士院。

当朝宰相贾似道假称自己患病,以此要挟皇帝,请求致仕,也就是退休,但皇帝没有答应。

文天祥看不惯贾似道的所作所为,在起草制诰时,颇多讽刺之辞,而且事先不呈送宰相贾似道审查,贾似道非常生气,指使台臣张志立弹劾文天祥,又将他罢免。

这个时候,37岁的文天祥已经多次遭受弹劾罢免,实在难以忍受这个官场风气,便申请了提前退休。

公元1275年,国家危难,文天祥散尽家财,招募兵丁,率军勤王,又再次返回朝廷,当上了平江府知府。

此时,吕师孟为兵部尚书,平时骄横跋扈,但对蒙古的政策上,却是奴颜婢膝,一味妥协退让。

文天祥依然不改蔑视权贵、刚直不阿的性格,再次上疏请求斩吕师孟祭旗,并提出了一系列改革强军政策,但朝廷都没有予以采纳。

公元1276年,宋朝对元作战失利,准备投降,派担任右丞相兼枢密使的文天祥作为使臣,到元军中议和,可是言语之间,又发生了激烈冲突,文天祥面斥元军主帅伯颜,伯颜恼羞成怒,一气之下就把文天祥和一干宋朝使臣给抓起来了。

还好,文天祥比较机灵,后来带着他的几个手下逃跑了。

文天祥的履历我们暂时看到这里,大家发现没有?他在官场可谓步步荆棘、屡屡受挫,几乎从来没有过过一天好日子。

这是为什么呢?我觉得和他的三个性格特点是分不开的。

一、不畏权贵

从文天祥的几次上疏来看,他胆子很大,自己没有背景、没有后台也就罢了,却从来都不畏惧权贵。

不管是皇帝近臣、朝中耆宿,还是当朝宰相、顶头上司,只要做出危害国家的事,他都敢于上疏直斥其非,甚至还请求皇帝予以斩杀。

说的好听点,这叫文人风骨、浩然正气;说的现实点,这叫“蚍蜉撼树”、“初生牛犊不怕虎”;再说的形象点,这不就是“愣头青”嘛。

朝中权贵可不是那么好对付的,他们无不党羽众多、盘根错节、根深蒂固,所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文天祥要动的不是一个人,他动的是一个利益集团,甚至是整个官场体系。

文天祥就算有三头六臂,也绝对斗不过整个官场集团,所以迎接他的只有被诬告、被弹劾、被罢免。

这就是仁人志士的悲剧,你再有风骨、再有正气,得罪了朝中权贵,朝廷不能容你,你还是什么事都办不成!

二、刚正不阿

所谓“至刚易折”,任何东西,只要太刚太硬了,就容易伤到别人,自己也容易折断。

无论在官场还是职场,人太刚正了,会被视为异类,因为大家都是习惯“打太极拳的”,话要绕着弯说,事要迂回着办,你直来直去的只会处处碰壁,一无所成。

文天祥就是这样,他太刚正了,多遭弹劾罢免,久经宦海浮沉,却从来不懂虚与委蛇、明哲保身,哪怕是让他装出一副笑脸,他都会“呸”的一声向你吐出一大口吐沫。

所以,他在上疏直谏的时候,没有一个人支持他,没有一个人声援他,哪怕只是一个肯定的眼神都没有;

所以,他在提出改革建议的时候,满朝文武想都不想,就摇摇头说:“不妥不妥,再议再议。”

因此,文天祥是正直的好人,但他是孤独的好人,也是悲剧的好人。

三、嫉恶如仇

古代官场不是一潭清水,有善有恶,有正有邪,有尔虞我诈、争权夺利,更有相互倾轧、你死我活,它永远都是浑浊的,没有什么非黑即白。

可文天祥太纯洁了,他视恶人为仇雠,当朝里有人妥协退让、求和苟活时,他立刻就想灭之斩之;

当整个宋朝兵败如山倒,屈辱求和时,他对待元朝主帅,那个带兵侵略他家乡的刽子手,依然正义凛然、不卑不亢。

他眼睛里容不下任何一粒沙子,在他的心里,所有人都必须和他一样是忠义的、是正直的、是无私的,永远都不容许有什么所谓的灰色地带。

但,这是不可能的,这只是他的一个美好梦想。

在这种环境里,就算他再努力,也改变不了任何人,更加改变不了他自己,所以他只能选择辞官、致仕,离开这个是非之地。

可他同时又是痛苦的,因为天下兴亡在他心上、国家安危在他心上、百姓苦难在他心上,他能够安心隐居桃源、躬耕南阳、一心只读圣贤书吗?

不能!

所以,他辞了官又复官,隐了居又出山,当外族来袭,国家危亡之际,他散尽家财,招募大军,坚决抵抗元朝侵略者,就算螳臂当车,马革裹尸,也在所不惜!

这就是中华民族最有担当的好人,但也是极为痛苦、极其无奈的好人。

文天祥啊文天祥!

你虽然是“天之祥”、“宋之瑞”,但在这个污浊不堪的官场,你又能怎么样呢?

所以,只能如忽必烈所说:“是好人也!”

0 阅读:0

冷玉看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