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年何香凝病重,临终恳求周总理,不火化遗体将我的棺椁送去南京

沐光知百年 2023-12-23 09:24:04

1971年何香凝病重,周总理到医院看望她,共同奋斗了几十年的战友依依惜别,眼见故人病重,周总理泪如雨下。

两人经过交谈以后,何香凝向周总理提出了一个请求,自己去世以后,遗体能不能不火化,将棺椁送到南京安葬。

1956年的时候,在毛主席的带头倡议下,中央的领导人包括周总理、朱总司令在内的人都在火化倡议书上签了字,约定去世以后火化遗体不占用太多的土地资源。

火葬已经推行了很多年了,为什么何香凝在七十年代还要拜托周总理将她的棺椁送到南京安葬呢?这其中是否有什么隐情呢?

何香凝是在中国革命史上有过伟大贡献的女性之一,为女性独立自由的解放斗争发挥过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推行女性独立自由革命中的作用至关重要。

早在国民党一大时期,何香凝就作为妇女的代表在一大的大会上提出了男女平等的原则,或许在现在看来,男女平等早已经成为了社会的共识,但是代入时代特色来看就没有那么简单了。

当时清王朝刚刚覆灭不久,妇女解放的思想并没有传遍中国的每一个角落,妇女作为男性世界的附庸关系仍然存在,在较远的落后地区和基层农村,封建王朝遗留下来的缠足屡禁不止,作为当时中国的第一大党派,国民党必须首先起到表率作用。

在国民党一大上,何香凝首先提出了在广州举行第一次“三八妇女节”的庆祝活动,但随即遭到了党内不少人的强烈反对。

随后何香凝还提出要倡导妇女的“婚姻自由”和“工作自由”,在机关单位内部要开放和容纳妇女,不得再歧视妇女。

尽管反对派势力的反抗非常强烈,但是何香凝和部分与会代表非常坚持,再加上国民党一大时期有中国共产党的参与,因此何香凝的提议最终得到了通过。

在何香凝的努力之下,中国的妇女解放迈出了非常重要的一步。

因为在妇女问题上的看法比较先进,所以何香凝和中国共产党人成为了好朋友,有了一致的奋斗目标。

何香凝的革命伴侣就是中国近代史上非常著名的廖仲恺先生,对于他们二人的夫妻关系,有人曾经这样评价过:“一个是不坠青云之志,一个是巾帼不让须眉”。

廖仲恺祖籍是广东人,但是他的父亲早年在美国加州做生意,所以廖仲恺出生在美国,但是廖仲恺的父亲廖竹宾时时刻刻都记得自己是一个中国人。

在对孩子的教育中,廖竹宾教育子女热爱祖国,记得自己是一个中国人,同时要学好汉语,随时准备回国。

在思想上,廖竹宾也是非常开明的,尤其是在对于儿子廖仲恺的婚事上,廖竹宾是广东客家的后代,客家的妇女精明能干,同时也都是不缠足的,没有缠足这个传统,所以廖竹宾希望廖仲恺的妻子也是不缠足的。

这在当时的中国还是比较难找的,因为旧恶不除,妇女基本都是从小就开始缠脚的,不过那时候的廖仲恺年纪尚小,暂时不用考虑这个问题。

1893年,廖竹宾在美国去世,根据廖竹宾的遗嘱,廖仲恺要安排父亲的灵柩回到故乡安葬,于是廖仲恺回到祖国,结束了在美国的青年生活。

回到家乡以后,廖仲恺就在当地继续自己的学习,完成学业准备谋生。

廖仲恺是1877年出生的,1878年的香港,一个女婴呱呱坠地,她就是何香凝,何香凝的父亲是附近有名的富商何炳桓,幼年时期的何香凝喜欢读书,虽然家庭富裕,但她并不像其他的大小姐那样喜欢享受。

因为是家里的第九个孩子,所以何炳桓对何香凝也比较宠爱,何香凝坚持抗争不愿意缠脚,最终父母也就遵从了她的意愿。

因为没有缠足的束缚,所以何香凝能够自由自在的锻炼身体和出门游玩,这就养成了她外向开朗的性格。

同时,因为家庭富有,何香凝接受的教育是非常完整的,这为她以后在革命中发挥巨大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1897年,廖仲恺已经20岁了,到了该谈婚论嫁的年龄了,而他谨记父亲的遗愿要找一个没缠足的姑娘,于是廖仲恺家“敲锣打鼓的要寻找一个没缠足的姑娘做媳妇”。

这个消息传到了正在发愁的何炳桓那里,何炳桓如获至宝,因为他也正在为自己19岁的女儿嫁不出去而发愁,当时因为年代所限,很少有人会娶一个大脚的妻子。

就这样,两家人喜结连理,廖仲恺和何香凝结为夫妻。

尽管这段婚姻很有一种“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感觉,但是因为廖仲恺和何香凝二人都有着非常高尚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所以他们在为中国救亡图存的道路上携手前进,成为当时的知名人物。

1903 年 1 月,廖仲恺经香港到日本留学,何香凝在一个月之后收拾好行李跟随廖仲恺来到东京,共同探索革命的道路。

在日本学习的廖仲恺遇到了正在日本搞革命运动的孙中山,廖仲恺非常钦佩孙中山的勇气和理想,于是廖仲恺前往拜访,二人相谈甚欢一见如故,最终成为革命战友,廖仲恺也成为了孙中山领导革命的骨干成员。

1909年,何香凝进入日本东京女子美术学校学习,她跟随当时日本著名的田中先生学习画狮、虎。

这是非常有政治寓意的,晚清时期有志之士常用“睡狮”来比喻未觉醒的中国,何香凝学成以后最喜欢画的就是雄狮与猛虎,以此来表示中华民族的觉醒与革命党人的斗志。

1909 年 6 月,廖仲恺从中央大学政治经济科毕业后,回国潜入京津地区秘密活动,不久以后,何香凝也跟随丈夫回国。

二次革命失败以后,廖仲恺又跟随孙中山前往日本筹集经费建立军队,寻找合适的机会再次发动革命,此时廖仲恺是孙中山最信任的人之一。

但是廖仲恺的行为自然也受到了封建军阀和帝国主义的仇视,跟随孙中山先生回国以后,廖仲恺先后参与了黄埔军校的筹备建设和国民党大会的召开,成为思想先进的代表人物。

作为思想先进的国民党元老人物,廖仲恺也受到了党内部分人的记恨,特别是孙中山先生去世以后,廖仲恺更加看清了中国革命的形势,坚决的反对国民党内部出现的右派势力,他发表的文章严厉的抨击了国民党内部的右派势力,引起了他们的强烈不满。

国民党内部的右派分子集中起来中伤和攻击廖仲恺,企图在舆论上攻击他,但是并没有奏效。

最后右派人物邹鲁等人更是纠集了一帮黑帮分子,企图刺杀廖仲恺,其中都是类似胡毅生这样的投机分子。

胡毅生之前想用金钱贿赂左右选举而坐上广州市长的位置,但是事情被廖仲恺得知并被严厉查办,因此胡毅生怀恨在心。

最终这帮国民党的人物,竟然凑出了二百万元来作为筹码,寻找杀手刺杀廖仲恺。

1925 年 8 月 20 日,廖仲恺来到中央党部开会,刚一下车就遭到了四名持枪歹徒的袭击,廖仲恺身中四枪,当时还未来得及下车的何香凝看到丈夫中枪,不顾危险的冲到廖仲恺身边。

但是最终因为抢救无效,廖仲恺身亡。

廖仲恺去世以后,国民党中央政府为表彰他在革命中做出的贡献以及投身革命多年的无畏精神,特拨款为廖仲恺举行国葬。

经过国民党内部领导的决议,最终决定让廖仲恺附葬南京中山陵。

9 月 1 日,广州国民政府为廖仲恺举行国葬仪式,广州黄埔军校师生以及广州政府要员、广州市民等20余万人参加了这次葬礼,随后,中国国民党各地区、中国共产党以及社会各界都为廖仲恺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

廖仲恺作为中国革命的先驱者之一,是理当受到全社会人民的敬重和悼念的。

1935年,廖仲恺在南京的墓室才修建完毕,廖仲恺正式迁葬得以陪伴在中山先生的左右。

1972 年 9 月 1 日,何香凝因身患重病在北京去世,临终之前将这个愿望告诉了周总理,请示中央以后,何香凝的这个愿望得以实现。

9 月 5 日,党中央在北京为何香凝举办了隆重的追悼大会,周恩来、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参加了追悼大会,毛主席亲自派人送了花圈。

追悼会结束以后,何香凝的棺椁就运送到了南京安葬,永远陪伴在丈夫廖仲恺的身边,合葬于中山陵园。

这二位为中国革命鞠躬尽瘁奋斗一生的伟大人物,得以永远陪伴在中山先生身侧,长眠万世。

0 阅读:117

沐光知百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