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元霁蓝釉白龙纹梅瓶

贵依看过去 2023-08-31 17:36:14

在扬州博物馆二楼200多平方米的偌大展厅里,只摆了一件文物,它就是扬州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元霁蓝釉白龙纹梅瓶。梅瓶用一个方形玻璃罩着,四周用护栏隔开,保护措施非常严密,参观者只能隔着很远的距离欣赏它。

近10年间,拍卖价格过亿元的古瓷器约10余件,而这件元代梅瓶,香港一位收藏家曾开出3.4亿的价钱希望收藏这个瓶子,巴黎一个收藏家甚至开出了40亿人民币的天价。

这个如此吸引眼球的天价国宝究竟是什么来头?

元霁蓝釉白龙纹梅瓶,名字很长,但是不难懂,元,即指元代。霁蓝,是指这个瓶子的釉色。釉,是指覆盖在陶瓷品表面的一层玻璃质感的薄层。

白龙纹,是指瓶子上的纹饰是一只白龙。梅瓶,是汉族传统瓷器的一种,指口小、脖子短、肩膀宽的瓶子。

这件国宝,在民间保存约有600年历史,竟然完好无损,可见其工艺之精湛,质地之上乘,价值之珍贵。

这件元代梅瓶的命运也是非常传奇,梅瓶曾经的主人是扬州轻工机械厂的退休工人朱立恒先生,梅瓶原本是他家祖传的宝贝,此瓶传到他,已经是第六代了。祖辈知道是国宝,因此十分爱护。

文革时为保护梅瓶不被砸坏,母亲还用墨汁把瓶上的龙纹涂抹起来,用泥巴包住藏在床底下。1976年地震震情严峻,朱立恒担心梅瓶在地震中遭到破坏,于是瞒着妈妈和哥哥以18元的价格卖给了文物商店。

当时文物商店对元代瓷器缺乏研究,误判定为清代,梅瓶没有得到重视,长期放置在店里。过了一段时间,上海市外贸公司一位叫沈胜利的先生,见到梅瓶后对梅瓶产于清代提出了异议。

原工作于扬州博物馆的周长源,是瓷器方面的研究专家,他一直留心梅瓶的身世考察,然而历时十年一无所获。

后来周先生专门写文章介绍梅瓶并刊登在收藏家杂志上,因此受到冷遇的白龙纹梅瓶,开始受到扬州文物商店的关注,也引起了中国古陶瓷学术界关注。

后经故宫博物院的先铭和南博的王志敏两位古陶瓷专家共同鉴定,认定为是元代蓝釉瓷器精品,江西景德镇窑生产,并将其命名为“元霁蓝釉白龙纹梅瓶”

1978年,北京举办“各省市自治区征集文物汇报展”,有人把梅瓶带到了展览现场,引起了国內各大博物馆的极大关注,北京、上海、南京等地博物馆都十分想收藏此瓶。

原扬州博物馆馆长晏炳森几经周折才让梅瓶留在扬州,为了凸显重视,特别建立扬州博物馆来珍藏它。1981年,元代蓝釉白龙纹梅瓶正式在扬州博物馆安家落户。

1992年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鉴定,梅瓶为国宝级文物。2005年扬州双博馆正式开馆,这件价值连城的国宝得以供人观赏,让世人一睹芳容。

这个元代梅瓶之所以价值连城,首先在于它的工艺价值,瓶身上白龙龙头小,脖子细,而且有三只爪子,这是元代文物的典型特色。梅瓶腹部刻划出一条龙追赶一颗火焰宝珠,其纹饰为赶珠龙纹。

白龙环绕瓶身一周,龙头上仰,双角后翘伸展,龙眼突起,炯炯有神。辅助纹是四朵火焰形云,展现巨龙腾飞于蓝天之中气势此瓶由五节坯胎粘接而成,但在口径和近底部的两道接痕不易被发现,制作工艺精良,属元蓝釉瓷器中的上乘之作,反映了元代烧制陶瓷的高超水平。

扬州博物馆里列出的这三件梅瓶的资料

经过查阅资料,元代霁蓝釉白龙纹梅瓶迄今全世界仅有三件:一件收藏于法国吉美博物馆,龙头部分留有烧制时的明显瑕疵。

另一件收藏于北京颐和园,但瓶身有震荡导致的明显裂隙。两件的品相都不如扬州这件完美。

0 阅读:0
贵依看过去

贵依看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