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今年清明在三月,老人说上坟扫墓有讲究:注意4件事,家家有好运。
“寒食清明莫忘根,扫墓祭祖福气深”。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备受大家关注的日子也就临近了,那就是清明节。清明,是春季的第五个节气,象征着气清景明,万物皆显。此时,春暖花开,草长莺飞,自然界呈现出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
此外,清明节还是民间传统的祭祖大节。这一天,人们都会回家上坟祭祖,这不仅表达了人们对于先人的尊重和思念,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以及对孝道文化的重视。
不过,对于今年的清明而言,好像有点不一般,因为今年是“双春闰年”,而且清明节在农历三月,为此老一辈人就认为今年清明上坟扫墓就会有很多的讲究。具体有哪些?注意4件事,家家有好运。

首先,今年是“双春闰年”。据了解,双春年是指在一个农历年份中出现两个立春节气的现象。这种现象通常发生在闰月年,因为闰月的存在使得农历年份的天数增加,从而可能包含两个立春节气。而且今年属于闰六月的年份,也就是说,农历月份里有13个月,两个六月,全年天数在384天左右。
这样的年份里,民间就有了“双春闰年不上坟”的说法。据古人认为,双春年闰月会打破阴阳平衡。双春年阳气过盛,而闰月被视为“虚月”或“重复之月”,阴气混沌。在清明节这种阴阳交接的时节上坟,可能会扰乱阴阳气场,影响家族运势。
而且清明节本身被认为是“阴气较重”的日子,闰月的特殊性会进一步增强这种阴气,上坟可能会“惹祸上身”。所以就有了双春闰年不上坟的说法。

其次,今年的清明节在农历三月。所谓“三月清明”,指的是清明节出现在农历三月份。据悉,今年的清明是在农历三月初七,属于三月清明。而这样的清明在民间就会有很多说法。其中“二月清明莫在前,三月清明莫在后”的说法,就引起了大家的关注。
据悉,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在农历二月遇到清明节,祭扫不宜过早。这是因为农历二月仍处于初春,阳气虽已上升,但仍有寒意,自然界生机初萌,此时过早祭扫有悖于春生之气。
相反,如果在农历三月遇到清明节,祭扫不宜拖延。这是因为农历三月春已深,夏将至,阳气过盛,此时若不及时祭扫,可能会错过与先辈“对话”的时机,显得对祖先不敬。此外,三月也是农民春耕春种的重要时期,及时祭扫也能避免耽误农事,同时祈求祖先保佑丰收。
这样一来,今年的清明节上坟就会讲究提前上坟。此外,老人说上坟扫墓有讲究:注意4件事,家家有好运,哪4事?

其一,上坟添土要提前
上坟添土是清明节的一大传统习俗,往往跟寒食节有关,而且民间一直有“冬到寒食一百五,家家祖坟要添土”的说法,其意思是说清明上坟添土要在寒食节进行,而寒食节往往在清明前一天,为此大家就要注意添土时机。
此外,今年的清明节逢闰月年,民间认为闰月是“虚月”,祖先在闰月年的清明无法收到祭品,因此需要提前进行上坟添土的仪式。

其二,不要过午去上坟
古人认为清明节是阴气较重的日子,而中午时分阳气最盛。阴阳交汇之时不宜进行祭祖活动,以免引发不测。因此尽量选择在上午10点之前完成上坟仪式。
而且,民间认为上午5-7点(卯时)或11点之前阳气最盛,适合扫墓。下午3点后阴气渐重,尤其忌讳黄昏(酉时)祭祀,易招不吉。因此,建议在上午10点前结束扫墓活动,既显诚心又保平安。

其三,不要一坟烧两纸
一坟不烧两纸,指的是一家人应一起祭祀,避免分开祭祀,以免被视为家庭不团结。
据悉,在清明节上坟扫墓时,家族成员通常会一起前往祖先的墓地,进行祭祀活动,以表达对先人的怀念和敬意。如果家族成员分开去上坟,各自烧纸钱,就会形成“一坟烧两道纸”的情况。这种做法在传统观念中是不被接受的,因为它会打破家族的团结和一致。

其四,女婿不要去上坟
从传统习俗的角度来看,女婿被视为“外人”,不符合家族祭祀的传统规则。在古代,家族制度主要是围绕血缘关系构建的,女婿作为外姓人,通常不被允许参与家族的重要活动,尤其是像上坟这样的仪式,否则被视为对祖先的不敬。
而且民俗认为女儿出嫁后,被视为夫家的人,不再属于娘家,因此女婿去上坟被认为是对家族延续的一种不尊重。所以,民间就有了清明节女婿不上坟的说法。

看得出,今年的清明上坟讲究确实很多,不过,这些讲究往往都有一定的迷信色彩,尤其是在当今人看来就是不具有科学性的,但是在老一辈人眼里,这些都是传统讲究,值得大家去了解和学习。
总之,清明将至,而今年的清明又有些特殊,因此建议大家跟随传统行事,不忘老传统,并且注意以上4件事,确保家家有好运。
好了,以上就是今天跟大家说的关于今年清明上坟的讲究了。话说,你觉得老话说的有道理吗?你准备好清明上坟了吗?可以留言、评论,跟大家说说你们那边的讲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