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三首极美的诗词,万物清明,遥寄哀思

幸福有味是清欢 2025-04-02 07:32:40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岁岁清明,今又清明。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标志着暮春的开始。

和煦的春风,吹绿了柳梢;轻柔的春雨,润湿了大地,清明节的诗意,便在天地间晕染开来。

【1】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是一首家喻户晓的清明节经典作品。

清明节这一天,祭扫祖先、祭奠亡魂是我国千年以来的传统风俗。诗人远离故乡,又逢细雨纷纷,苦闷之情油然而生。

“清明时节雨纷纷”,开篇短短七个字,便勾勒出一幅烟雨朦胧的清明画卷。细雨如丝如缕,纷纷扬扬,营造出一种凄清、迷蒙的氛围。

“路上行人欲断魂”,诗人孤身一人在他乡赶路,衣衫也被细雨打湿,内心满怀哀愁,失魂落魄的前行。 “欲断魂”三个字,刻画出思念逝去的亲人,而涌起的痛苦与哀伤,让人感同身受。

哀伤迷茫之时,诗人渴望能够借酒消愁,也能歇歇脚。于是询问偶遇的牧童,“借问酒家何处有?”顺着牧童手指的方向,只见在杏花盛开的地方,隐隐约约可以看到一个小村庄。

整首诗没有一个晦涩难懂的字,色彩清淡,简洁质朴,耐人寻味,千百年来,引发着读者强烈的共鸣。

【2】

郊行即事

宋·程颢

芳原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围。

兴逐乱红穿柳巷,困临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飞。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清明时节,程颢选择出门踏青,面对明媚的春光,表达出更深层次的思考。

漫步在芳草如茵、绿野无垠的大地上,尽情享受着无边的美景。

“恣行”,刻画出诗人无拘无束、悠然自得的状态。

眺望远方,春天的气息已经蔓延到远处的山峦,四周都被浓郁的绿色环绕。

看到随风飞舞的落花,诗人兴致高涨,一路追逐着缤纷的落英,穿梭在绿柳成荫的小巷中。

“逐”和“穿”两个字,充满童趣,此时此刻,好像他不是那个饱读诗书的文人,而是一个尽情玩耍的孩童。

直到玩累了,就随性地坐在溪边的石头上,在潺潺的流水声中,疲惫也悄然消散。

有人频频劝酒,诗人也毫不推辞,因为春光稍纵即逝,一片花瓣的飘落,都可能意味着春天的离去,应该好好享受。

况且正值清明这样的好天气,不妨尽情地游玩嬉戏,但也别忘了要按时回家。

这首诗语言清新自然,简淡中蕴含哲理,劝说世人珍惜时间,珍惜友情,不要辜负大好青春。

【3】

苏堤清明即事

宋·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吴惟信的清明节,是一首春日踏青的欢乐颂歌。

梨花一般在清明前后盛开,所以“梨花风”也成为清明时节的标志。

西子湖畔,徐徐春风吹动着洁白的梨花,花瓣如雪般纷纷飘落,正是清明好时节。

人们按捺不住对春天的向往,倾城而出,寻春踏青。一时间,苏堤上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半出城”三个字,让人感受到春天蓬勃的生机,充满生活气息。

暮色渐浓,游人在悠扬的笙歌声中渐渐散去。而此时,苏堤上成千上万株杨柳,成为流莺的欢乐舞台,它们在枝头欢快啼鸣、嬉闹。

诗人没有刻意地雕琢,只是借游人踏青的欢乐和流莺的欢唱,从侧面烘托出清明时节的勃勃生机与无限魅力。

春风拂面,落花如诗。待到万物清明微风起,愿君不负春光不负己。



0 阅读:99
幸福有味是清欢

幸福有味是清欢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