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四月芳菲时,天空如洗,风光旖旎。
和煦的春风轻拂脸颊,裹挟着花香、草香以及泥土的芬芳,丝丝缕缕,沁人心脾。
正如朱熹“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所描绘的那样,目之所及,皆是烂漫的春景。
此时此刻,不妨走出家门,投身于大自然,与春天约会,奔赴一场视觉与心灵的盛宴。

【1】
春游
唐·白居易
上马临出门,出门复逡巡。
回头问妻子,应怪春游频。
诚知春游频,其奈老大身。
朱颜去复去,白发新更新。
请君屈十指,为我数交亲。
大限年百岁,几人及七旬。
我今六十五,走若下坂轮。
假使得七十,只有五度春。
逢春不游乐,但恐是痴人。
阳光明媚的春日里,白居易骑上马,准备出门春游。可是到了门口却又停下来,反复思量,徘徊犹豫。于是他回头询问妻子,是否会责怪自己春游的次数太多了。
他承认自己春游的频率确实有些高,可是又能怎么办呢?岁月不饶人,自己年事已高,青春早已一去不复返,白发却像春天的野草,年年更新,不断滋生。
诗人又说,请你掰着手指,帮我数一数身边的那些亲朋好友吧。人生百年,看似漫长,但实际上能活到七十岁的人又有几个呢?
如今自己已经六十五岁,感觉时间过得比下坡的轮子还要快。就算能幸运地活到七十岁,那也只剩下五个春天可以享受了。
如果春天到了,却不去踏春游玩,恐怕那是个痴傻之人。
这首诗贴近生活,朴实无华中饱含深情,体现出“老妪能解”的诗风,是他暮年心境的写照,读后令人深思。

【2】
春游
宋·赵葵
载酒寻春二月天,子规啼破绿杨烟。
日斜醉倚秋千柱,石上桃花红欲然。
早春二月,正是春意渐浓、万物复苏的时节,诗人赵葵按捺不住对春天的向往,携酒出行,寻找春天。
一路上,垂柳依依,薄雾缭绕,杜鹃清脆悦耳的啼鸣声不绝于耳。
“绿杨烟”,描绘出一幅如烟似雾的春景。嫩绿的柳条随风轻舞,远远望去,好似一片朦胧的绿烟。子规的啼鸣声,也让整个画面鲜活起来。
不知不觉中,太阳渐渐西斜,漫长而美好的春游即将进入尾声。
诗人陶醉在迷人的春景中,醉意朦胧间,他慵懒地倚靠在秋千的柱子旁。石头旁的桃花开得正艳,在夕阳的余晖映照下,鲜艳的红色好像要燃烧起来。
赵葵,南宋诗人、画家、抗金将领。这首春游诗,寥寥数语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春日出行图,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读后有身临其境之感。

【3】
诉衷情·春游
明·陈子龙
小桃枝下试罗裳,蝶粉斗遗香。
玉轮碾平芳草,半面恼红妆。
风乍暖,日初长,袅垂杨。
一双舞燕,万点飞花,满地斜阳。
春日里,桃花初绽,一位少女在桃树下换上新衣,人面桃花相互辉映,美不胜收,蝴蝶在花丛中翩翩飞舞,翅膀上扑落的粉末,留下阵阵芬芳。
少女乘车出游,马车缓缓地碾过平整嫩绿的芳草。不知为何,她却心生烦恼,精致的面容染上了愁绪。
春风吹拂,携带着丝丝暖意,白昼逐渐变长,垂柳在微风中轻轻摆动,袅袅婷婷,尽显春日的温婉柔和。
一对燕子在空中欢快地飞舞,无数花瓣随风纷纷扬扬地飘落,像是一场缤纷的花雨,凄美而浪漫。黄昏降临,夕阳的余晖铺满大地。
陈子龙,明代文学家、官员、抗清志士,兵败被捕后投水殉国。他的词婉约清丽,含蓄蕴藉,被后人誉为“明代第一词人”。
这首春游词,婉约细腻,词人以景寄情,明媚旖旎的景色中,隐含着淡淡的愁绪,言有尽而意无穷,余韵悠长。

【4】
武陵春·桃李风前多妩媚
宋·辛弃疾
桃李风前多妩媚,杨柳更温柔。
唤取笙歌烂熳游。且莫管闲愁。
好趁春晴连夜赏,雨便一春休。
草草杯盘不要收。才晓便扶头。
春暖花开的季节,词人与友人一起踏青游春。
桃花和李花在春风中竞相绽放,尽情展示着妩媚的身姿。而那细长的柳枝,像一条条绿丝带,悠悠摇曳,比桃李还要柔美婀娜。
叫来乐师与歌女,放声歌唱,尽情享受烂漫的春光,不要去理会那些无谓的烦恼与忧愁。
趁着天气晴朗,夜色尚浅,赶快欣赏这满园的春色,因为一旦风雨来临,这美好的春天可能就匆匆结束了。
杯盘狼藉也懒得去收拾,天刚刚亮,便又端起酒杯,沉醉在微醺的状态之中。
整首词清新明快,质朴自然,词中借景抒情,淡淡的愁绪流淌在字里行间,令人回味无穷。
家门是冬与春的界限,跨出去,就撞进了春天的调色盘,在无边的春光中,疲惫与烦恼都会随风消散。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