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大笑发在今日头条的六旬车队进藏系列,无意插柳柳成荫,在朋友圈和几个相关的群关注度很高。今秋,六旬车队的缩小版,单车双人一位大学同学、一位准同学(同学的老公),又天近地远、山高水长地驾车启行,发轫太行之旅。
行进中,准同学老何再三嘱我一定要“报道”一下,估计也是想壮壮声势吧。于是,在忙里偷闲关注他们,不想一关注,看点还真不少呢!
人说旁观者清,其实也未必清,聊以塞责吧。
看点一:选地含量大,有意蕴“方七百里,高万仞”,是我对太行山的第一印象,它来自早年学习《愚公移山》中对太行、王屋两座大山的夸饰描述。
巍巍太行山,其实本身就是一个梦。这个梦不知道能上溯多少春夏秋冬,但可以确定,它始于燕赵,终至中原,南北纵横八百里,气呑万里如虎,还肩负着众多的符号:
一一是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的分水岭;
一一是中国地貌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的分界线;
一一是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抗击日寇的主战场;
一一是中国历史上逐鹿天下的必争之地;
一一是农耕文明抵御游牧民族的天然屏障;
一一是自然风光和人文历史的闪光点……
说旅行,三山五岳,五湖四海,可去的地儿多了去啦,个人喜好不同,就分出来了先后。但有一点可以确定:旅行选点太行山,定会收获不菲的。
老同学林秋说,“此生必游太行山”,信然!
看点二,选点洋洋洒洒,不拘一格此行选择的一众景点,林林总总,声望不一,既有王莽岭、太行大峡谷、西柏坡、娘子关、大寨村、五台山这些闻名遐迩的必到景地,也有不少名不见经传的“野景点”。
这些“野景点”不用说入榜当地省市的十大景区了,甚至于连一个A都没有,但却也都各有其趣,所谓“山山各具特色,水水不尽相同”。
如果说,那些高大上的打卡景点,正是太行山景区的筋骨与巅峰,而那些籍籍无名的“野景点”,则组成了其血肉和沟壑。
缺乏筋骨与巅峰,就没有强壮、没有伟岸;缺乏血肉和沟壑,就没有细节、没有低回。大太行的红色文化、山水文化、古建筑文化等等,也都蕴藉其中,需要人们在各种各类景点中去寻觅,感悟。
这就是旅行的取舍辩证法,相反相成,相得益彰。你看与不看,每个景点都在那,没有不堪,只有意趣之选。
看点三,走点规避“忌讳”,步入意外惊喜为了规避疫情“落荒而逃”,反而在一定意义上成全了此行。
准同学老何,来自沈阳市铁西区,大交通前半段乘火车由沈阳至北京,继之两个人驾车自北京至北太行起点河北蔚县,一路顺风畅行无阻。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老何出行几天“后院起了火”,沈阳铁西区闹起了疫情。尽管绿码还是绿码,但是旅途中总会额外迎来探究的目光,和一些有意无意的盘问。
这样的事情多了,心情多多少少会受到点影响。如果因此被阻隔几天,岂不是犯不上了吗?
于是他俩调整了策略,“农村包围城市”,尽量选冷门景点,捱过这一段再说。
由此,他们的旅行目录上,又添加了一串“野景点”。由于疫情,他们甚至走了两次太行山最险之路——太行十八拐。用一字歌词来形容:那是一段神奇的天路啊!
比如,大寨所在的山西省昔阳县,有个遥远的小山村叫北岩村。
据昔阳史志记载,北岩村东有漫天岭,岭下形成雄伟壮观的天然断崖,蜿蜒几百米,人们在崖下的天然洞穴内筑居……
北岩村曾经被住房城乡建设部等列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在山西省文化格局中自有其位置。尽管已经与国字号沾了边儿,但它的名气真的不大。我的朋友们去时正在修路,是待开发的景点,说明年开放。
在这个活化石级的古村落里,他们既面对崖柏、溶洞、回音壁、人马石、虎豹崖、一线天等,观之不尽,赏之没够,也为小村樵猎耕作,其乐融融,和谐共生的氛围陶然而醉,并夜宿于此,还喝了两杯,留下打油诗一首:
路险胜墨脱,
景色没得说,
人家十几户,
山里小村落,
山崖壁下住,
野果满山坡,
小小动物园,
野兽常出没。
正值天高气爽、风轻云淡的好时节,他们的旅行方兴未艾。
也许,他们会在晨光初现,露冷霜寒之际登上太行某个峰峦的绝顶,试图去触摸天边的祥云;也许会在夕阳西下,炊烟缱绻之际,看鸡栖于埘,倦鸟返巢,想起生命中曾经的某个生动片段……
这就是旅行之好之妙,可走可留,可以在旅程发现新的友谊,也可以探寻老地界的新周章;可以立刻转头回去温馨的家,也可以继续出发上路,去圆游太行这样的一个个人生梦想。
(配图均为调四钓二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