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俗话说,年后的猪,一个劲儿地哭。
说的就是年后是全年之中猪肉消费最淡的时候,所以往往猪价受挫抬不起头,也就一个劲儿地下跌。
而今年春节以后,也确实是这样,年后猪价快速下跌,跌进了“7字头”后,险些掉进“6字头”。
好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现在终于是稳在了“7字头”上。
但是大家也都知道,生猪市场的这口气不能松,也松不了,因为现在还处于淡季之中,且生猪市场又供大于求,所以依然有继续下跌的可能。
但就在近日,猪价飘飘悠悠地又涨起来了。
虽然说上涨的幅度不大,但是面积可不小,全国多地都出现了飘红,这让人兴奋之余不禁又想起去年。
去年猪价频繁上演昙花一现,涨三天跌三天,涨两天跌两天,让人十分头疼。
而这回猪价突然回涨,是不是又要上演这样的把戏呢?还是说有了什么新情况?

整体来看,今年的生猪市场确实不乐观。
年后玉米、小麦超跌回调,但是生猪呢,却正相反,是一个反弹之后又回落的格局。
这不禁又得让人心塞了。
首先是供应压力不减。
提起生猪市场的供应压力,那就是一个字:大,两个字:很大。
虽然说产能去化了两年多,也比前几年确实降了不少,以及猪价长时间跌破成本线,也使养殖户感受到了深刻的教训。
但是只要一有了甜头,那遗忘的速度也是相当快的。
在猪价反弹,养殖户扭亏为盈以后,产能就又开始涨声依旧了,从去年4月一直到11月,生猪产能都呈现出连续上升的模式。
由于生猪生长周期的关系,产能回升并不马上体现在当时的市场,而是体现在9-10个月以后的市场。
那么按时间推算,就正好落在今年的2月至9月左右。
也就是说,今年的2月至9月份,生猪供应理论上是呈增长态势的。

而消费方面呢,是真的弱。
其他领域的消费基本都是复苏状态,尽管慢,但也是慢慢在上涨,但是猪肉消费并不是,而是一个下降的趋势。
一是本身需求的下降。
比如人们对于健康以及猪肉口感等抱怨颇多,再加上人口老龄化等原因,使得猪肉消费缓降。
二是替代比较多。
除了牛羊肉以外,近几年禽蛋以及水产品消费增加,对猪肉消费也有挤占。
所以这么一来,就麻烦了。生猪市场不仅压力很大,而且搞不好重心还得继续下移。
那为什么忽然又涨起来了呢?
我认为有两个原因:
一是二次育肥的支撑。
二次育肥可以说是生猪市场的一个重要砝码,虽然说二次育肥不能改变生猪的总供应量,但是却能改变供应的节奏。
比如,去年二次育肥就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到了今年,二次育肥的积极性明显下降了。
一来是对猪价预期普遍不高,所以影响了积极性;二来是饲料成本上涨,也挤压了二次育肥的利润。
但是由于年前大猪出栏较多,所以使得年后大猪价格相对标猪来说就比较坚挺,所以也利好二育,在一定程度上支撑了猪价。

二是成本支撑。
年后豆粕、玉米价格持续上涨,饲料企业终于扛不住了,纷纷上调报价,有的甚至还上调了两次。
这个成本无疑会转嫁到养殖端,一方面是压力,但另一方面也因为成本上升,使养殖户对降价有一定抵触情绪。
再加上近日各大院校开学,食堂采购备货等有一些利好,于是猪价就又涨起来了。
但是上涨的力度不强,甚至说是很弱的,所以很大概率这又将是一场昙花一现,甚至还要警惕现完以后会不会继续下探。
本文完,欢迎关注并点赞,给个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