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的情况比之前透露日军攻打长沙的消息复杂多了。没过多久,李士群告诉唐生明:“这事我处理不了,汪先生来电,让我把你们送到南京见他,你亲自和他谈吧。”唐生明此时已无法自主,只能听从安排。当晚,李士群夫妇一边陪同一边押送,唐生明、徐来和张素贞被送往南京。
事情还没完,更糟的还在后头。天刚亮,火车到了南京下关站。唐生明往窗外一瞅,心里顿时咯噔一下,暗叫不妙。几个挂着参谋标识的日本军官正朝车厢这边走过来。这身打扮,唐生明再熟悉不过了。
唐生明很清楚,日军参谋人员通常直接受命于上级参谋部,承担特殊任务并享有特殊权限。如果他被汪精卫控制,他并不太担心,最多被关押一段时间,凭借自己的关系网,很快就能获释。即使以后不再担任委员或司令的职务,真正在上海过普通生活,也符合他和妻子的心愿。然而,现在落到日本人手里,他还能有多少生存机会?他的妻子和孩子又该如何是好?
【二、柳暗花明】夏仲明,李士群的日语秘书,先是跟日本军官低声交谈了几句,随后把李士群拉到一边,两人小声嘀咕起来。唐生明在一旁看得心急如焚,直到他注意到李士群脸上露出那种无可奈何的神情,心里顿时一沉,意识到李士群已经默许了日本人的要求,暗自感叹:“这下彻底没戏了!”
李士群回头安抚唐生明:“别担心,安心去和日本人谈,徐来和张素贞先住我家,我会照顾好她们。”唐生明无奈地点头同意。几名日本军官带他上了另一辆车。望着逐渐远去的妻子,唐生明心中百感交集。他既痛恨蒋介石和戴笠,把他推进这危险的境地,又懊悔自己贪图安逸,不听大哥劝告,执意来到敌占的上海滩冒险。
唐生明乘坐的汽车直接开进了日本派遣军总司令部。下车后,几名士兵将他带到了参谋部,都甲大佐和其他几位军官已经在那里等候。出乎意料的是,都甲等人并没有表现出凶恶的态度,反而显得非常礼貌。他们与唐生明热情握手,并安慰他“不用害怕”。虽然日本人一向诡计多端,说唐生明完全不紧张是不可能的。然而,都甲接下来的话,不仅让唐生明感到意外,甚至今天的我们听了也会大吃一惊。
都甲表示:“我们一直苦于找不到与蒋介石有关联的合适人选进行对话,今天终于遇到您,真是令人欣喜,因此特意邀请您来交流。”看到唐生明有些迟疑,都甲继续道:“您能来南京任职,我们非常欢迎,只是遗憾未能早些得知此事。我们会全力支持您的工作。与重庆联系的电台需要保留,我们会确保其安全。南京政府(即汪精卫政权)不会为难您,一切由我们负责。如果缺少专用电台,可以迅速搭建。”
听完都甲的话,唐生明心里乐开了花,暗自琢磨:“最该感到‘特别开心’的难道不是我吗?”
【三、日本人的鬼算盘】唐生明身为间谍,为何日本人不杀他反而保护他?这问题也困扰着唐生明自己。都甲等人察觉他的疑惑,便带他去见总参谋长河边正三中将。河边正三对唐生明非常客气,除了重复都甲的话,还直言:“我们找不到更好的办法,才请汪先生出面。现在希望通过你,直接与蒋介石阁下商讨中日合作事宜,请你多帮忙,尽快促成此事。”他态度愈发谦和,让唐生明几乎分不清谁是囚徒。
河边在会谈结束时表示:"我们已经安排专人跟你保持直接联系,确保你的人身安全,让你的任务能够顺利开展。"临走前,他特别提到:"你提出的建议很有价值,希望重庆方面停止在上海、南京等地针对日本人的单独刺杀行动。这个提议很有远见,我们对此非常重视,也给予高度评价。"
日本侵略者对唐生明的态度如此客气,背后有其深层原因。当时,日本刚刚挑起太平洋战争,参谋本部希望在中国战场上暂时缓和局势,以便集中兵力进攻东南亚,夺取那里的资源。日本内部派系之间的争斗,导致了不少类似的反常现象。比如,在胡兰成和张爱玲的故事中,胡兰成曾撰文断言“日本必败,汪伪政权必亡”,结果反而引起了日军的共鸣,甚至救了他一命。此外,国民党的重要人物吴开先被捕后,也被送回了重庆。
唐生明在欣喜之余并未得意忘形,反而冷静下来仔细思考。他深知与日本人周旋并非易事。他心想:“我跟他们素无交情,而他们又毫不讲情面,稍有不顺心就会翻脸不认人,甚至随时可能取我性命。”面对当前的处境,他既不能否认与蒋介石的联系,也不便直接承认。一向寡言的唐生明谨慎地表示:“在重庆那边,我确实认识不少朋友。我愿意先跟你们探讨一下,再去找他们商议,看看他们的反应再做打算。”
听完唐生明的解释,河边和都甲没有继续坚持,而是直接带他去见了日军总司令畑俊六。其实唐生明几个月前在“清乡”视察时就见过畑俊六,但这次见面,畑俊六的态度明显比之前更客气。他先是重复了河边之前说过的话,接着又对唐生明鼓励了一番。唐生明的回应和之前对河边说的差不多,态度保持一致。
唐生明在河边等待时,有人安排他享用午餐,随后将他送至贵宾馆,并告知很快会有人前来联系。唐生明提出希望探望家人,日军当即同意了他的请求。
唐生明经历生死劫难后,终于与徐来、张素贞重逢。三人相见,感慨万千,仿佛经历了漫长的岁月。这场意外的重聚,让他们既感到悲伤又充满喜悦,仿佛从另一个世界归来。
【四、傀儡的尴尬】唐生明即将与汪精卫会面。一年前,他在欢迎晚宴上的场景仍记忆犹新。事态发展出人意料,唐生明和汪精卫都始料未及。因此,这次会面显得格外不自在。汪精卫的处境不难理解。他不惜背负骂名,冒险投靠日本人,却没料到对方仍有意与蒋介石谈判。这让汪精卫及其伪南京政府陷入尴尬境地。然而,他不过是个彻底的傀儡,面对日本人的决策,既无力反抗,也无法表达不满。
汪精卫心里很不痛快,觉得唐生明太不够意思,这么重要的事居然一直没跟他提。唐生明看出汪精卫情绪不好,随便聊了几句就赶紧走了。
汪精卫虽然暂时放过了唐生明,但陈璧君却没那么容易糊弄。得知唐生明是卧底后,陈璧君和陈公博都坚持要严惩,所谓的严惩,其实就是处决。汪精卫当时没有立刻表态,只是让李士群先把唐生明押送到南京。然而,唐生明刚到南京,就被日军直接接管了。这一下,陈璧君和陈公博也不敢再提严惩的事了。
某日,陈璧君准备离开上海,李士群特意叫上唐生明一起去送行。唐生明心里其实很不情愿,觉得陈璧君难缠,不想去。但李士群坚持拉着他,唐生明无奈,只好跟着去了陈家。刚进门,陈璧君就开始破口大骂,什么“没良心”“不讲情义”之类的难听话一股脑儿全甩了出来。唐生明早有预料,索性闭口不言,任由她发泄。没想到这反而激怒了陈璧君,她越骂越凶,甚至几次用手指戳到唐生明脑门上。从家里到机场,陈璧君的骂声就没停过,唐生明始终一声不吭。直到看着飞机起飞,唐生明才松了口气,忍不住埋怨李士群不该拉他来受这份气。李士群安慰道:“咱们还得在这儿混,关系得维持好,我是为你好。”唐生明想了想,觉得也有道理:汪精卫和陈璧君不敢对日本人发火,只能拿他当出气筒,让她骂一顿,出完气反倒对大家都好。
【五、“沾光”】蒋介石和戴笠获悉唐生明成功与日军高层建立联系后,感到十分满意。戴笠随即发去电报,称赞唐生明没有辜负蒋介石的期望,并传达了蒋介石的指示:唐生明应以个人身份与日本人接触,避免明确表态代表任何一方,对日方提出的问题不要急于回应,需及时向重庆方面汇报情况。
唐生明心里清楚,自己现在处境很微妙,就像在走钢丝一样。如果事情顺利,那当然最好;可要是出了差错,蒋介石随时可能把他推出去背锅。日本军方多次派人来打听重庆那边的态度,唐生明每次都敷衍道:“他们还在考虑。”
日本人需要他人帮助时,态度格外热情。由于军统不再刺杀日本军人,日军对此感到十分满意。上海驻军司令部指派松井大尉前往唐家,负责联络与保护工作。松井做事非常认真,每天早到晚归,直到唐家人休息才离开。
唐生明的身份曝光后,在松井的“特殊关照”下,原本藏在郊区的电台转移到了唐家三楼。唐家所在区域经常停电,影响了电台的正常运作。唐生明向松井反映了这个问题,松井随即通知日军司令部,下令电力公司停止该区域的轮流停电,并确保夜间供电。附近的邻居得知此事后,常调侃唐生明,说是托了重庆代表的福。当时上海物资匮乏,尤其是煤炭、大米和汽油等必需品,即使有钱也难以买到。日军为唐生明提供了“特供”物资,数量充足,用不完的还能每月分赠给朋友,连许多大汉奸都望尘莫及。
【六、分化瓦解】唐生明抵达上海后,试图策反李士群。李士群表面上对他表现出友好态度,甚至有意拉拢,但当唐生明提出策反意图时,李士群却果断拒绝了。正如前文提到的李士群背景,他深知自己投靠蒋介石后,资历尚浅,难以在国民党内部获得重用。更重要的是,76号特工组织曾大量杀害军统和中统的特工,戴笠等人对他早已心怀怨恨,这使得李士群对唐生明的策反提议毫无兴趣。
李士群在“清乡”行动中表现出色,赢得了日军和汪精卫的认可。周佛海见状心生嫉妒,也想从中分一杯羹。于是,他调动自己手下的税警总团部分人员参与“清乡”。这一举动让李士群大为不满,他向唐生明抱怨:“周佛海什么事都要插一手。”两人都把唐生明当作“知己”,向他吐露心声。唐生明在中间挑拨,周佛海提出调兵,他立刻赞同;李士群想要拒绝,他又全力支持。最终,周佛海和李士群的关系因此恶化。显然,周、李之间的矛盾源于利益冲突,唐生明只是恰到好处地火上浇油。
周佛海对母亲和岳父非常孝顺,他们住在湖南的老家,当时属于国统区。他一直想把他们接到安全的地方。唐生明到上海后,周佛海多次询问如何能安全地把家人从湖南带到上海。唐生明觉得这是个机会,可以利用这点拉近周佛海与重庆方面的关系。于是,戴笠采纳了唐生明的建议,安排将周佛海的母亲和岳父接到贵州息烽,实际上是软禁起来。通过这件事,周佛海与军统建立了紧密联系,后来成为蒋介石和戴笠在汪伪集团中的重要内线。
唐生明曾试图说服叶蓬转向重庆方面,但未能成功。叶蓬当时担任汪伪政权的陆军部长,掌握着军事实权。由于叶蓬的妻子是唐生明母亲的干女儿,两人关系如同兄妹,因此当唐生明向汪精卫提及“牛刀”时,叶蓬显得异常担忧。按理说,凭借这层亲密关系,叶蓬应该容易被说服,但他态度坚决,拒绝合作。这并非唐生明不够努力,而是因为蒋介石曾对叶蓬造成巨大伤害。在“七七事变”之前,叶蓬担任国民政府武汉警备司令,为了激发部下对日军的仇恨,他将日本兵的形象画在靶子上,让士兵进行实弹射击。此事被日本人得知后,向蒋介石提出抗议。蒋介石不仅没有肯定叶蓬的爱国行为,反而责备他惹事生非,并将其撤职。这一事件彻底断送了叶蓬的仕途。此后,他选择投靠汪精卫,宁愿为日本人效力,也不愿再为蒋介石工作。
陈恭澍被捕后被迫投降,但暗中仍与军统保持联系,上演了一出“双重间谍”的戏码。他与唐生明彼此清楚对方的身份,却一直苦于无法沟通。一次,李士群安排陈恭澍一同视察防务。当他们乘坐小火轮从镇江前往扬州时,其他十几个人都在船舱内,唯独陈恭澍和唐生明在甲板上。陈恭澍低声对唐生明说:“我们是黄埔校友,如今处境相同,应该互相照应,你觉得?”唐生明情绪激动,高声回应:“谁要是背叛,谁就是混蛋!”陈恭澍一惊,幸好发动机和浪声掩盖了唐生明的声音。
两人默契配合,激发了李士群的野心。李士群逐渐树敌众多,狂妄自大,最终走向了自我毁灭。戴笠决定铲除李士群,向唐生明寻求策略。唐生明提出了“上、中、下”三个方案,周佛海等人暗中策划,利用“反间计”促使日本人对付李士群。1943年9月,日本宪兵队长冈村安排了一场“鸿门宴”,成功毒杀了李士群。这一事件的详细过程在李士群与叶吉卿的故事中有详细描述,具体内容可参考链接——
唐生明在短短几年内参与了不少分化敌营的工作,这些就不详细展开了。还有一次,他在上海与日本海军的一个叫古川的助手成了朋友。1944年下半年,古川请唐生明吃饭,两人喝得差不多了,话题转到了美日海军的战事上。古川吹嘘说日本海军将给美国海军一个沉重的打击,改变战局。唐生明假装半信半疑地问:“这计划能成吗?”
古川在酒桌上放松了警惕,无意间向唐生明透露了日本海军的机密。他提到,日本正将仅存的舰队集结,计划对美军发动突袭,试图重现珍珠港的辉煌。唐生明迅速将这一情报传递给戴笠,戴笠通过中美合作所将消息转达给美国海军。当时美军正为无法锁定日本海军主力而烦恼,得到情报后,他们先发制人,成功击沉击伤100多艘日舰,彻底打垮了日本海军的战斗力。中美合作所的梅乐斯准将因此晋升为少将,抗战胜利后,他还特意向唐生明表达了感激之情。
【七、假通缉令也要取消】周佛海额外拨付了300亿伪储备票给唐生明作为活动资金,这笔钱由徐来和张素贞负责管理。有了这笔巨额资金,唐生明的家顿时热闹非凡,各路接收大员频繁登门,一方面探听消息,另一方面也趁机享受一番。
唐生明当时可是个香饽饽,因为他的“特殊任务”,不少汉奸都抢着巴结他,送礼送得那叫一个殷勤。其中有个叫苏成德的,就是那个整天围着李士群转、动不动就搞仪仗队迎接的家伙(具体可以看李士群那段故事),他更是频繁登门,求着唐生明帮忙搭线跟重庆那边联系。唐生明直接告诉他“已经晚了”,结果苏成德急得当场就给唐生明跪下了。
戴笠抵达上海时,唐生明亲自到机场迎接。戴笠一下飞机,就激动地拥抱了唐生明。尽管军统为他安排了几处豪华住所,戴笠却坚持要住在唐生明家里。1946年初,蒋介石到访上海,戴笠提交了一份报告。次日,蒋介石便召见了唐生明。一进蒋公馆,蒋介石满脸笑容,连声称赞:“你做得很好!你做得很好!”他特别表扬了唐生明与戴笠的合作,认为他们取得了显著成绩。临别时,蒋介石用红笔写了一张便条:“发放唐生明特别费用200万元。”并嘱咐他:“迁都后,到南京来见我!”
唐生明对这笔奖金感到既无奈又好笑。蒋介石给上海市警察局的悬赏只有100万,看起来并不慷慨。但这次给他的200万,实际上只够买几两黄金。回想离开重庆时,蒋介石随手就给了他1万美元,那时这笔钱能买20根金条。相比之下,现在的奖金显得微不足道。
戴笠坠机身亡后,唐生明突然意识到一个严重问题:自己仍在通缉名单上。之前有戴笠作证,事情还算稳妥,如今戴笠不在了,如果蒋介石翻脸不认人,自己很可能陷入困境。那些被处决或关押的汉奸,不少都曾与蒋介石暗中勾结。唐生智在他离开重庆时曾提醒:“如果处理不当,可能遗臭万年。”这句话一直让他不敢掉以轻心,现在必须尽快解决这个潜在危机。
这个人究竟是真傻还是假聪明,实在难以定论,不过“福将”这个称号,他确实当之无愧。
陈赓提到敌方中将时,称他为自己的兄弟。毛主席听后,反问陈赓是否清楚这位中将与自己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