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军时期,有一个团实力不俗,人才济济,在1955年授衔时,从这个团走出来的军人有九个人被授将军衔,其中两位上将,两位中将,还有五位少将。
要说这个独立团改编时也够委屈的,在红军时期,可是一个军的编制呢!
这个团,就是八路军第115师独立团!(一)1930年1月,根据遂川雩田联席会议决定,将江西工农红军四个团和赤卫队合编,组成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军长黄公略,政委刘士奇,政治部主任毛泽覃,参谋长曾昭汉。
半年后,红六军改称为红三军,编入红军第一军团序列。到了1932年12月,军部撤销,后来合编为红1军团第1师,由杨成武担任师长。
红一师成立后,作为主力参加了中央红军历次重大战役行动,在突破湘江、两渡乌江、四渡赤水、强渡大渡河、巧战直罗镇、激战山城堡等著名战役战斗中,骁勇善战,打出了威名。闻名遐迩的“大渡河十七勇士”,就出自该师。
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红一军团、红十五军团,以及陕南红七十四师一起改编为八路军第115师,辖343旅(红一军团改编)、344旅(红十五军团改编)两个旅,有685、686、687、688四个团。
可以看出,115师和120、129师编制相近,都是辖两个旅,六个团。
然而,红一军团还多出来了杨成武的红一师1500人,林总请示之后,干脆将原红一师编为了115师独立团。
如此一来,115师就下辖两个旅及师直属独立团,加上骑兵营、炮兵营、工兵营、辎重营、教导营等,已经超过了1.5万人,在八路军三个主力师中实力最雄厚。
只不过,独立团是不在国民党给的编制内,属于“黑户”,国民党是不会给军饷的。
就这样,为了抗日统一大业,我方由最初的一个军渐渐缩编为一个团!
(二)其实早在北伐战争时期,就出现过独立团。当时由国民革命军第34团、大元帅府铁甲车队,加上从黄埔军校抽调的部分人员组成国民革命军第4军独立团。全团将士超过2000,叶挺为团长——这就是著名的叶挺独立团。
115师独立团成立之初,团长为原独立师师长杨成武,副团长为原红二师师长黄永胜,参谋长为原红二师参谋长熊伯涛,原红一师政治部主任罗元发担任独立团政训处主任。
杨成武上将
可以看出,师长担任团长、副团长都是降格任职了。这种现象,在红军改编时很常见,有的军长甚至都降职为团长。
在团长杨成武的带领下,独立团克服种种困难,发展迅速,仅仅几个月之后,就很快增加到7000余人。
七千多人的队伍,都赶上红军时期的一个军团了,再按一个团编制的话,就实在说不过去了。于是,中央决定再次进行改编,升格为八路军独立第1师。
如此一来,改编之后短短几个月,八路军继115师、120师、129师之后,又山现了一个师。
这就让老蒋感到不安了,竭力进行打压。为了维护抗日统一战线,我方决定撤销独立第1师番号,改为晋察冀军区第一支队。
这下大家明白了吧,在抗日战争时期,我军出现了许多“支队”,主要是为了“掩人耳目”,不想过早暴露实力。发动了“百团大战”后,就是因为过早的暴露了实力,彭总还为此受到了指责。
黄永胜上将
解放战争初期,我解放军使用的“纵队”番号,其用意也基本上大同小异。
转眼到了1955年,我军开始大授衔。当年的115师独立团下辖3个营,主要将领中竟然产生了9位将军,分别为:
上将——团长杨成武、副团长黄永胜。
中将——政训处主任罗元发、一营副营长袁升平。
罗元发中将
袁升平中将
少将——参谋长熊伯涛、一营长曾保堂、二营副营长肖思明、三营教导员李水清、三营副营长邱蔚。
杨成武和黄永胜授上将军衔,可以说实至名归,因为早在土地革命时期,他们俩都已经是正师级干部了。
然而,不知大家发现没有,团级的四位主要领导,团长和副团长均被授予了上将军衔,政训处主任为中将军衔,可参谋长熊伯涛仅为少将军衔,比一个副营长的军衔还要低,这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在我军的那次大授衔时,各野战军首长皆授为元帅,可各野战军及下辖军、师参谋长的军衔都不高,这似乎已成定例。
比如:一野参谋长阎揆要中将,张文舟少将。
二野李达上将。
三野张震中将(后升为上将)。
四野萧克上将,刘亚楼上将。
另外,授衔时还跟个人所担任的职务有关。
解放战争后期,熊伯涛为第49军副军长,52年定级时,熊伯涛为副军级。而55年授衔时,副军级被授予中将军衔的,只有杨秀山中将一位,其他都被授予了少将。
熊伯涛少将
不管怎么说,我八路军一个团竟然走出来九位将军,其中有两位上将,两位中将,确实实力不俗。这种现象,在中外军队编制中也是非常罕见的。
这些将军们,无不都为共和国的诞生和民族的解放做出了巨大贡献,共和国不会忘了他们。
感谢大家阅读,文中不当之处,还请指正。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