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落榜后,王维送了他一首诗,直到临终前,孟浩然才领悟

飞兰说情感故事 2024-12-19 05:18:35

本文为《100位传奇诗人的一生》大型文化纪录栏目

孟浩然,孟夫子,一个十分有趣的人。

在他52年的人生里,有一大半时间都在找工作,梦想入大唐体制,成为一名公务员。然而至死,孟浩然也是布衣白身,临了临了,和王昌龄喝了一顿大酒,卒。

相形之下,他的忘年交王维则用了大半生来辞官,却始终未能如愿,直到临终前一年,才算卸下了这一身富贵。

人比人,气死人。

不过,作为盛唐诗坛的老大哥,孟浩然备受时人敬重,初遇李白时,李白就说: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唐人重气节,士林文化深入人心。

狄仁杰致仕前,把张柬之推上相位,随后张柬之发动了“神龙政变”,逼武则天禅位给中宗李显,李唐复辟成功。

然而李显当权后,纵容韦后,宠信武三思,将张柬之排挤出朝,改任襄州刺史。

张柬之是襄阳人,在襄阳学子心中,他就是正义的化身,是李唐的柱国。所以当张柬之被流放泷州,客死他乡时,襄阳学子炸了锅。

那一年孟浩然18岁,意气风发,听闻张柬之去世的消息后,便携襄阳学子闹起了学潮,罢考府试。之后,孟浩然更是隐居鹿门山,用这样的方式来对抗朝廷奸佞,所以当时的学子都很敬重孟浩然。

在鹿门山隐居5年后,太子李隆基监国,铲除了韦后、安乐公主和武三思一党,孟浩然觉得,李隆基将来必然会是一个贤明的君主。

因此在李隆基即位后,孟浩然决定出山,本着“学而优则仕”的态度,开始了漫长的求官生涯。

史书中并没有记载,孟浩然为何不去参加科举,而是走干谒路线,但猜想应该与当初的罢考有关。

但让孟浩然自己也没想到的是,他“行卷”这条路一走就是15年,直到遇见李白。

那会儿的李白刚在扬州挥金三十万,却没交到一个有用的朋友,尤其是过括州时拜会太守李邕,连大门都没进去,让他备受打击。

两个求官不顺的人相遇,很有多话吐槽,所以李白决定结婚,娶前宰相许圉师的孙女,虽然为赘婿,却能攫取很多政治资源。

和孟浩然聊过后,孟浩然也表示支持,于是乎,孟浩然就想到了自己,我该怎么办?

前思后想后,孟浩然辞别李白,决定赴长安参加科举,这也是唯一的一条路了。入长安之前,孟浩然信心满满,觉得自己满腹才华,又积累了这么多年的经验,属于厚积薄发。

可是放榜以后,孟山人傻了眼,竟然名落孙山,于是一怒之下大闹太学,写下了: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

太学诸子纷纷搁笔,无人能对,于是孟浩然就在长安火了。

当时王维也在长安,两个人一见如故,结成忘年之交。有一天,孟浩然与王维在官舍里小聚,听闻玄宗李隆基前来官署巡查,王维就向玄宗举荐了孟浩然,这对孟浩然而言,是一次绝佳的入仕机会。

不成想,玄宗命孟浩然献诗时,孟山人不知犯了什么浑,竟然献了那首《岁暮归南山》,其中有两句是: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玄宗一看不乐意了,就对孟浩然说: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

因此,孟浩然只能灰溜溜离开长安。

离别时,王维设宴相送,酒过三巡后,孟浩然赠了王维一首诗:

拂衣何处去,高枕南山南。欲徇五斗禄,其如七不堪。

早朝非晚起,束带异抽簪。因向智者说,游鱼思旧潭。

从诗中也能看出,孟浩然对本次长安之旅甚是失望,不但没有考中进士,还得罪了当朝天子。

但王维和孟浩然想的不一样,便劝慰孟浩然不要太过于悲观,人生不止一条路可以走,所以回酬了一首《送孟六归襄阳》:

杜门不复出,久与世情疏。

以此为良策,劝君归旧庐。

醉歌田舍酒,笑读古人书。

好是一生事,无劳献子虚。

杜门:闭门不出,语出《史记·商君传》,公子虔杜门不出已八年矣,君又杀祝懽而黥公孙贾。诗曰:得人者兴,失人者崩;

献子虚:指献赋求官,典出《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司马相如曾向汉武帝献《子虚赋》,得武帝赏识,赐官为郎。

所以诗文大意可解为:

我之前因为贬官,有很长一段时间都在隐居,林泉为乐,对世俗之事很少关心,反而活得很洒脱。现在我也劝你,不要对落榜之事耿耿于怀,不如再回鹿门山旧庐,吟风弄月,把酒当歌,岂不逍遥。人这一生,没有比自由更加快乐的事了,又何必非得求那一官半职,将自己困于仕途中呢!

虽然王维这些话,有点“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但换个角度想,确实是这么个道理。于名,孟浩然此时已经名满天下,与宰相张九龄是至交,许多朝臣也和孟浩然关系不错;于利,孟浩然在襄阳颇有恒产,完全不用为生活担忧。

名利皆全,反而让自己活得皱皱巴巴,这是王维所不能理解的,因此“好是一生事,无劳献子虚”这两句,是王维对孟浩然的肺腑之言。

遗憾的是,孟浩然直到临终前两年,才真正明白王维的话。

离开长安后,孟浩然因心情不好,便开始四方游历,泛舟太湖。四年后,孟浩然再回长安,向张九龄献诗,希望他能向朝廷举荐自己,奈何当时张九龄正在与奸臣李林甫缠斗,没能帮上忙。

于是,孟浩然只好再回襄阳,当时襄州刺史韩朝宗很欣赏孟浩然的才华,想要为他举官,并设宴款待。可是到了赴宴那一天,孟山人却和朋友在家先喝了起来,放了韩朝宗鸽子,因此韩朝宗很生气,孟浩然又失去了一次当官的机会。

孟浩然没有赴约,也是觉得连张九龄都没能帮到自己,更何况一州刺史。

两年后,张九龄罢相,贬为荆州长史,邀孟浩然入幕。孟浩然欣然前往,但此时他已经49岁了,马上入知命之年,在张九龄幕府干了两个月后,发现工作很无聊,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好。

于是,他想起了王维对他说的话,突然醒悟,遂辞职归山,此后未再求官。

又过了两年,遭遇贬谪的王昌龄从岭南归来,顺道探望老朋友孟浩然,两人许久未见,便喝了一顿大酒,吃了一顿生鲜。不成想,这顿酒令孟浩然旧疾复发,竟然没能熬过去,才52岁就走完了自己这一生。

了解了孟浩然的经历,让我们明白了,人不能有太深的执念,有些东西如果注定得不到,不如学会放手。

眼中有尘三界窄,心底无事一床宽。

了解更多古代诗人的故事:

0 阅读:15

飞兰说情感故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