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军在民国时期的陆军制服与徽章

山雁说过去 2025-03-29 17:36:32

瀛云萍/文

民国17年以前的全国军政虽不统一,但各军阀间武官制服、徽号却大致相同。实际上都是从日本模仿来的。这时东北军陆军武官制服,基本上同于今天的干部服,只是没有翻领(中山领)和前面是七个铜扣。冬季多用灰色,也有草黄色的,多是纯毛厚呢料。夏季多用草黄色,也有用灰色的。裤子有“马裤”与“散腿裤”。马裤是膝盖以下瘦紧合腿,扣扣或拉链;膝盖以上渐肥大,在大腿上部外侧突出两个“大耳朵”,称为“囊”。穿马裤就必须穿高统马靴,或打裹腿,否则是违犯风纪的,要受处分。穿散腿裤就必须穿高勒皮鞋。

军官是不准穿矮勒皮鞋的,但可穿矮勒的单用双脸傻鞋打裹腿。

微号分帽徽与帽章,领章与肩章。帽徽都钉在帽的正前方,军帽是大沿帽,帽统上戴个红黄蓝白黑五色的五角星,分别代表汉、满、蒙、回、藏五个民族,其半径约1.5公分。帽徽外有帽章(金帽线、也称帽箍),分将、校、尉三等。将官1寸宽,校官0.7寸宽,尉官0.5寸宽,围绕在帽统下部。

领章地色按兵种分为红(步兵)、黄(骑兵)、蓝(炮兵)、白(工兵)、黑(辎重兵)、绿(军医)、紫(军需)、灰(军法)等色,上钉所属的部队番号的黄铜代字。校尉官均佩同样领章,将官无领章,领上绣金花纹,其图形,我已不能确记。

肩章,是最重要的徽号。将官是满金板金色线织,也有用真金做的。少将一个五角金星,中将二星,上将三星。校官两条金道,夹一条银道,少校1个金五角星,中校二星、上校三星。尉官是两条银道夹一条金道,少尉一个五角金星,中尉二星,上尉三星。在三等九级官员之外,有一级官士之间的阶级为“准尉”,只带光板无星的尉官肩章,其他服式徽号同尉官。

但在军制学中他不算尉官,准尉就是准尉。

民国17年冬东北易帜,军官的服式和徽号都改从国民党式。军官制服上身改为中山服,比以前多个翻领,前面少两个扣(原是7个扣改成5个扣),仍用铜扣。下身马裤或散腿均没变。帽子改为土耳其式圆筒帽,取消了大沿帽。

徽号形式改变很大,帽子上五色五角星改为青天白日圆,帽上的金道与肩章全部撤消,官阶、兵种皆由领章上区别。领章为挂于翻领头上的一付大方板。将官为全红板(多用红色呢子),少将一个三角星(代表三民主义),中将两个三角星,上将三个三角星。校官为蓝色板(多用深蓝色呢子),周围镶一圈三毫米宽的边,边的颜色随兵种而变化,即步兵红边,骑兵黄边、炮兵蓝边、工兵白边、辎重兵黑边、军医官绿边、宪兵粉红边、军需官紫边、军法官灰边。少校一个三角星,中校两个三角星,上校三个三角星,尉官为白色板,周边与校官同样随兵种。少尉一个三角星,中尉两个三角星,上尉三个三角星。星均为金色。将、校、尉分别用红、蓝、白三色表示,是根据清代官徽,即一、二、三品为红顶,四、五、六品为蓝顶,七、八、九品为白顶的传统意识而来的。因此可以说是我国独创的。

民国19年以后,徽号形式改为小长条的领章。将官领章为全金板,少将一个三角星,中将两个三角星,上将三个三角星。校官为四条金边,少校一个三角星,中校两个三角星,上校三个三角星;尉官为三条金边、校、尉领章均随兵种。少尉一星,中尉二星、上尉三星。

自民国改建现代式的军队以来,以这个时期的服装徽号为最进步,即简单明瞭,而且又实用。

抗战胜利后,军官乃改用了美式服装与徽号,在实用上,反较前落后了一步,由简单变为复杂,由明了变为不清楚,由应用方便变为不方便。服装改用大翻领西装,但遭到多数人反对,因此与中山装并用。但取消了武装带,改用与衣服同料的宽腰带。帽子又改为大沿帽,可帽徽完全改变了。帽徽于青天白日满地红的圆徽外加上一周大嘉禾。原来只用领章就分得明白的官阶兵种的徽号,又改成由肩章分宫阶、领章分兵种的复杂形式。官阶徽号是将官用金星、少将一星、中将二星。上将有三星、四星、五星三级。校官用银梅花表示,少校一花、中校二花、上校三花。尉官用银杠表示,少尉一杠、中尉两杠、上尉三杠。准尉是用一个银菱形块表示。将官领章是一个金梅花,校官、尉官的领章图案随兵种而异,步兵用交叉的两支步枪、骑兵用交叉的两把军刀、炮兵用大炮、工兵用交叉的锹十字镐、辎重兵用车轮、军医用十字,其他兵种我亦记不清了。

这种领章很糟糕,离远看不清,而且又不易钉牢。这项徽号台湾蛋今仍沿用。

领章,肩章之外又有胸章。胸章在机关学校都用珐瑯徽章,其图案由单位自行设计、报请军委会备案。部队的胸章则为用织品印就的方形块,钉于胸前左上兜盖上。长约9公分,宽约7公分,周围有0.5公分宽的一圈色边。将官红边、校官黄边、尉官蓝边。兵种、官阶姓名、职务,章内都写得很明白。

胸章抗战以前就有,有的还有臂章,始自何时不详。在抗战时期胸章改为暗号或代号。

除了以上所说的徽号以外,国民党陆军军官的大衣领边上也有微号,即于大衣领的周围镶上一圈0.5公分许的色边;将官红色、校官黄色、尉官蓝色,与胸章镶边的颜色相同。

抗战胜利前,国民党陆海空三军的军官,都佩短剑。剑锋长约35公分,剑柄长约13公分。凡属中央各军事学校毕业员生,临毕业时都赠短剑。其剑柄一面刻成“成功成仁”四字;一面刻“校长蒋中正赠”六字。因彼时一切军事学校校长均由蒋介石自任,而由教育长负其全责。扎紧武装带后,佩剑直垂于左股外侧,下不过膝、上不过腰。

国民党时代,北洋军阀时代,都不准非在伍军人穿军服、戴军帽。违者,以冒充军人论处,除其所穿的军装予以更换外,并处以罚款。

到了改美式服装徽号后,因没了武装带,佩剑也无形取消了。

1 阅读:160
山雁说过去

山雁说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