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孩子在家怎么教?干货来了!

然和育儿百科 2024-02-09 15:21:20

家庭教育是孤独症儿童融入社会的基础,家庭、学校和社会是我们人一生中需要经历的成长路径,也是我们一生中要学习的三个课堂。

我们从出生起,最先接触的环境就是家庭,从婴儿呱呱坠地,也即开启了与爸爸妈妈等亲人的互动。

在家这个环境中,我们与家人相处,学习适应家庭环境,遵守家庭秩序,跟随家人的生活流程,用合适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愿和需求。

这些在家庭中获得的经验成为了日后我们进入学校的基础和台阶。在学校,我们使用这些经验同时再获得新的经验和内容。

例如:在家中我们学习到了遵守家庭秩序,跟随家庭的生活流程,那么到了学校,就能运用学习遵守家庭秩序和家庭流程的经验,再去学习学校的秩序和学校的生活流程,这样就能更快地适应学校生活。

再比如:在家庭中,和爸爸妈妈的相处时,学习到常态的交流模式,能简单地进行沟通,能将自己的感受和需求通过合适的方式表达出来,那么到了学校,就可以运用这些能力和老师、同学相处。

在相处中,学习和家人以外的人互动的新经验,学习和不同人相处时,如何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

同样的,我们在学校中获得的经验要在社会中运用,同时获得社会中新的学习内容和经验

综上可见,家庭教育在孩子一生中的奠基性作用,如果孩子在家庭中没有学习到合适的、可用的经验,或者获得的经验不足。

那么,孩子到了学校就会面临无经验可用,或者所获得的的经验不足以应对来自学校的挑战。

这样一来,孩子一方面要重新学习可以用在学校的经验,另一方面还要再累积学校中新的经验和内容。

这无形中增加了孩子的学习压力,影响了孩子的学习速度和时间。同理,也增加了孩子融入社会的难度和挑战。

能力是家庭教育内容的基础,我们把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分为三块:能力、知识和技能。

能力指的是遵守规则、与人互动沟通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知识指的是学科认知和生活常识;

技能一般指听、说、读、写、画、手工或劳技。

那么,在家庭教育中究竟教孩子什么内容呢?哪个内容对特需孩子来说是最关键和重要的?

仔细看这三块内容的排布顺序会发现,我们把能力放在了首位,也就是说,能力是所有家庭教育内容的基础。

在平日的生活中,爸爸妈妈会教孩子怎么用筷子、用勺子,怎么穿鞋等等,这些都是属于技能类的;还有的爸爸妈妈会教孩子认碗筷、认卡片、数数等,这些都是属于知识类的。

那么,能力在生活中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呢?为什么我们把它放在第一位?我们拿吃饭来举个例子。

孩子知道了这是筷子、这是碗、那是米饭,也懂得怎么用筷子夹菜吃饭,怎么用勺子舀汤,到了饭点他就一定能够去吃饭了吗?他是否懂得吃饭的时候要好好坐在饭桌上吃呢?

可能到了饭点,他还是需要爸妈跟在后面追着喂饭,或者还在一边玩玩具,吃饭的时候坐一会又跑去玩.....

这就是因为他还没有懂得“到点要吃饭”,以及“上桌有饭吃、下桌没饭吃”的吃饭规则没有学会,这样一来他的生活一定是无序的。

因此,爸爸妈妈们要回归到家庭中,先教孩子能力,再去学习知识和技能,这个时候孩子才是真正地能够自我打理。

先教懂事,再教理事,最后学做事。在具体的教导孤独症孩子的过程中,爸爸妈妈们要遵循先教懂事,再教理事,最后再来学做事的顺序。

懂事指的是孩子懂得要做什么,也懂得为什么要做;

理事是指可以完成要做的事情的方法或者处理要做的事情中发生的各种情况;

做事就是如何操作。

以吃饭为例,妈妈说“宝贝,开饭了”,孩子就能自己坐在餐桌前吃饭,说明孩子“懂事了”。

但如果妈妈说“宝贝,开饭了”,他还在一边玩玩具或跑来跑去,妈妈过去拉他时还躺地板、哭闹,这说明他还“不懂事”,不懂得这个时间是吃饭时间,得坐好吃饭。

如果孩子不愿意去吃,这时候就需要爸妈们教导孩子,让他学习承担不去吃带来的后果,也就是过了这个点就得等到下一顿了。

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孩子体会到饥饿的感受,明白饭点时间不去吃饭就要等着饿肚子了。

这样练习几次,等饭点时候,妈妈一喊“宝贝,开饭了”,他能够蹭地一下跑到餐桌前,和家人一起进餐的时候,才是真的学会了。

那么,在吃饭这个例子中,理事的部分是什么呢?比如,吃饭的时候如果有不想吃的菜该怎么办?我要怎么去处理?是扔地上还是放妈妈碗里,还是放一边,先吃自己喜欢吃的。

当我们在家中用这样的顺序教导孩子的时候,孩子才会懂得为何而做,理清如何去做,最后付诸行动。

当他走出家门去到学校、社会就会是一个很容易被接纳的人。

家庭教育中,爸妈需要注意的事。在家庭教育中,还有一些需要爸爸妈妈们注意的事:

首先,我们要在自然常态的生活中去教孩子,帮助孩子累积常态的经验。

在真实的生活中,帮助孩子学习适应有序的家庭生活流程,早上按时起床、洗漱、穿衣、到点吃饭,按时去幼儿园、学校等等。

在日常生活中的每时每刻,我们都可以和孩子进行常态的互动交流。

什么是常态的互动交流呢?例如,我们与他人进行交流时,会面对对方,眼睛看向对方。

当我们与孩子说话的时候,如果孩子正在玩,可以先拍拍他,等他看着我们的时候再开始说。

孩子不看我们,我们就不说话。让孩子知道原来人和人之间互动交流的状态和模式是这样的。

只有建立并保持与孩子的常态互动交流,教给孩子常态的经验和内容,才能帮助孩子累积常态的与人交流的模式、内容和技巧。

进而使孩子有经验可以用到与他人的相处中去,为他顺利进入学校,进入常态社会便利生活打下基础。

其次,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决定,并承担决定的后果。自闭症孩子首先是孩子,我们不能因为障碍就对他百般纵容,当他把不合适的行为和错误的经验形成习惯,以后就更难以被他人和社会接纳。

最后,有序生活、遵守规则、责任担当不能少。首先,爸爸妈妈们要帮助孩子适应有序的生活节奏,跟随家人的生活流程,如果孩子半夜闹着要去公园,我们能带她去吗?答案当然是不能的。

其次,对于我们的孩子来说,遵守规则尤其重要。如果孩子将来进入到幼儿园或学校,他可能不会1+1=2,但是因为他知道上课要保持安静,不随意发出声响;

懂得上课了要在自己的座位上坐好,不随意走动;知道同学的东西没有经过本人的允许不能随便拿走.....诸如此类的规则,那么他就能够在学校这个环境中待下去。

接下来是家庭责任担当。一个有家庭责任感的人知道自己需要承担的家庭任务,懂得为家庭付出,而不是一味索取。

和我们一样,自闭症孩子也需要承担家庭责任,在有序生活的同时建立起孩子对家庭的责任感,让孩子知道家庭中有自己需要承担的任务,懂得照顾爸妈、帮助爸妈分担家庭事务。

例如,知道何时倒垃圾、何时买菜做饭、何时打扫整理以及如何完成这些家庭事务。

让孩子真正融入到家庭生活当中,感受到自己是家中的一员,同时,让孩子能够获得为家庭出力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在家庭教育中,两个原则爸妈一定不能做。

在家庭当中,有两个原则爸爸妈妈们一定不能做。第一个原则是“不做教授,要做教练”。什么是做教授?“宝贝,你不可以乱跑”、“宝贝你不可以.....”这就是教授。

那么教练是什么?“宝贝来咱们这样做”、“对了,来,咱们再来练习几遍”......带着孩子反复练习,直到他学会为止,这就是教练。

第二个是“不使用指令,而是在互动中交流”。指令产生服从,当使用指令时,互动就变成了被动。在我们的生活中,指令通常用在军队和监狱,是上级对下级的命令。

当我们长期用指令来教导孩子,例如,“拿勺子”“快吃”“再吃一口”,那么,一个指令一个动作,孩子习得的经验就是有指令才动一下,没有指令就不会去做了。

并且,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指令之下必然产生反抗。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用常态的互动方式与孩子进行交流,避免使用指令。

如果说方向是罗盘,那么掌握一定的航行策略和技巧,则能让航船更加顺利和省力地驶向彼岸。

明晰了特需儿童家庭教育的方向,掌握教养的策略和技巧,能让特需儿童的成长事半功倍。

来源:微信公众号 然和心语

0 阅读:13

然和育儿百科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