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的所有图片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本文总计 3400 字,阅读完大概需要 10 分钟)
朗朗乾坤,岂能容小人犯事?没错,我们在阅读历史之时,往往内心中都充满着这般正义。然而,当我们彻底静下心来去品味历史的细节,才发现,即便是在郎朗乾坤下,小人犯事的过往一抓一大把。
尤其是,时间线来到明朝末年这纷纷扰扰之下,您能看到的荒唐事迹层出不穷。进入自媒体时代,似乎任何人都有了发声的权力,也能根据历史去阐述自己的观点。最令人无法想象的是,这些年来,居然有大量的人为魏忠贤洗地,原因就是:“魏忠贤死后十七年,明朝就灭亡了,他其实是忠臣。”对此,省愚只能表示“呵呵”,反正上下嘴唇一碰也无需承担责任,群魔乱舞下的客观条件下,我们是不是可以认为,假如朱由检没有处死魏忠贤,明朝最多能坚持十七天呢?
历史虚无主义下,很多无良的人通过博取眼球的方式抒发对立的情绪,进而赢得流量,实乃不可理喻的现实。今日省愚为何要再次提及魏忠贤呢?还请您稍安,今日,省愚将为各位看官细数明熹宗朱由校的诸位妃嫔的结局。这里面,有的极度憎恨客魏,有的却能落得一个晚年的安生。细品下来,咱们还能看看当时一个宦官能够有多大的权力,大到即便是皇贵妃,一句话就能令其殒命的地步。
魏忠贤剧照
“读史知今世,来者犹可追。读史知未来,鉴往纠昨非。”准备好了吗?让我们整理好史料,起飞。
·性情刚烈张裕妃
公元1606年8月22日,张氏出生于顺天府涿州县。张氏的生命轨迹也因为公元1620年,明朝上下朝野捉襟见肘的纷繁时刻而彻底改变。泰昌帝长子朱由校仓促即位,次年改元天启。即帝位后,礼部为皇帝选择后宫妃嫔。在这般历史环境下,并未被选中的张氏最终入宫成为一位宫女。
天启三年,是为公元1623年,张氏因为被皇帝临幸而受孕,当年农历五月十八日,张氏被封为裕妃。此时的张氏,尚不足17周岁。但是另一方面,她已全然体现出一个性情刚烈的女子的基本盘,张氏与客氏魏忠贤集团不睦,客魏也在企图架空天启帝的目的意图下认为张氏是阻挠他们实现目标的因子。
就在这般并不复杂的历史原因下,张氏未能在怀孕足月的情况下正常分娩,史料里记载,张氏“晚产数月”。咱们今天讲历史,不说医学,理论上讲,张氏当时很有可能是所谓的“假性怀孕”症状。然而客魏却把握住这个机会,给张氏治以欺君之罪。
被冠以罪状后,张氏被幽禁于宫墙之内。当年农历八月初八日,正式革除张氏妃号与冠服。在无人问津的情况下,张氏被断绝饮食,恰逢下雨,匍匐至檐下喝雨水,最后于二十二日饥渴而死,此番按照公元纪年是为1623年9月16日。这一天,张氏刚过17周岁的生日后24天。最可恨的是,被褫夺身份后,张氏被客魏集团以宫女身份下葬。
朱由检即位后,恢复张氏的名号,为其上谥号为悼顺,并且以妃礼迁葬金山。熹宗之张裕妃,成为第一个被客魏集团害死的皇妃。
·不知所踪王良妃
天启元年,礼部为皇帝选后妃之时,出生于北京的王氏进入了最终的三甲,被封为良妃,地位在熹宗张皇后之下。
我们似乎可以想象,王氏姿色娇媚,性格温和,或许也正因为她性格使然,王氏并未展现出类似张裕妃那般刚烈地对抗客魏集团的举动,史料也未记录其有过生育记录。
这位被称为东宫王娘娘的王良妃,一生隐忍,不敢半点声张,无儿无女无依靠。熹宗驾崩后,王氏寡居在深宫中,明亡时逃出,不知所踪。说来也怪,想要在客魏夹击下活下去的皇帝妃嫔们,或许只能按照王良妃进行人格刻画,否则难逃厄运。
·晚年安生范慧妃
天启二年,颇受皇帝喜爱的范氏,因为生下了天启帝长女永宁公主而被封为慧妃。
天启三年,范氏再次生育,为皇帝朱由校生下次子朱慈焴。
明朝妃嫔
然而,永宁公主与朱慈焴先后夭折,范慧妃因此彻底失宠。另一方面,范慧妃也多次表现出劝谏皇帝远离客魏的意图,因此范氏受到客魏诸多的掣肘。但是因为没有十足的把握和确定性的证据,客魏并未能加害于范慧妃。所以,范氏也能在枪林弹雨中保住了自己的命。只是被幽禁到熹宗驾崩。思宗即位后,范氏寡居。
明朝灭亡后,范慧妃逃离了皇宫。清朝入关,她回到北京,由清廷出资赡养生活。一个侥幸能逃脱客魏魔爪的皇妃,晚年能落得一个安生,实属不易。
·贬为宫人李成妃
与晚年安生的范慧妃相比,她的好闺蜜李成妃便没能有这般好的结局。
公元1605年,李氏出生,所以她应与熹宗皇帝同岁,月份略大。天启三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公元1624年的1月初,怀孕的李氏被封为成妃。农历次年二月,李成妃生下皇次女怀宁公主,可惜公主不久便夭折。
李成妃与范慧妃是好姐妹,李氏天启五年的某日侍寝之时向皇帝朱由校为自己的好姐妹范慧妃求情。其实我们可以猜测到,当时的皇帝朱由校,身边该由哪位嫔妃来陪侍,他多半自己是做不了主的。很快,客魏集团知晓了李氏企图为范慧妃求情使其重新受宠的意图。此番,范慧妃和李成妃同时成为客魏的眼中钉。
《酌中志》与《明史》都记录下了,客魏集团为此恼怒于李成妃,企图加害于她与范慧妃二人。
天启六年二月初二日,也即是公元1626年的春天,李成妃被客魏罗织罪名进而革去冠服,并且被禁闭起来断绝了饮食。然而,李成妃机警过人,早已在宫墙夹缝间私藏了许多食物,便没有饿死。如此坚持半月,朱由校才想起她来。但是,朱由校想挽回李成妃都没有自己的权力,李成妃虽然得以幸免于难,但被客魏贬为宫女,自此以后再未能得见皇帝。
思宗即位后,恢复李成妃位号,又给予相当的岁俸,供养居于慈庆宫。1637年12月21日,即是当年农历十一月初六寅时,李成妃薨逝,享年三十二周岁,葬于金山。
·魏氏侄孙任容妃
天启帝诸位嫔妃中,谁在客魏集团的掌控过得最为滋润呢?答案显然是任容妃,因为,她就是魏忠贤的外侄孙女。这一层关系稍微有一点绕,大概关系就是,魏忠贤兄弟的外孙女。
影视剧下的明朝宦官
史书载,称任容妃为“丽而狡”。换言之长得艳丽而狡猾。天启初,任氏就因美貌初封容妃,天启五年因生献怀太子朱慈炅,被封皇贵妃。整个天启年间,任氏过得滋润,无后顾之忧。熹宗驾崩,思宗即位后也没有为难这位皇嫂。理论上讲,虽说任容妃与魏忠贤有着这样一层关系,但是本质上讲,任氏并不是一个恶毒之人。十多年,任氏寡居后宫,深居简出。
明朝灭亡,任容妃逃离皇宫。清朝入关,她回到北京,由清廷出资赡养其生活。
·难得自保段纯妃
“宝妆云髻亸金衣,娇小丰姿傍玉扉;新入未谙宫禁事,低头先拜段纯妃。”
这首诗大家还记得么?没错,上一辑咱们讲过的静照曾经用如此优美的诗句来形容段纯妃。熹宗妃子段氏于万历三十五年四月十五日巳时出生于南京,也即是公元1607年5月10日,其父亲段黄彝,因女贵升任四品指挥同知,生母为肖氏。
礼部为熹宗选后妃的三甲中,第一名是熹宗张皇后,另外两人,一位是前面提及的王良妃,另一位便是段纯妃。
与王良妃一样,段氏一生性格柔弱,与客魏集团无过多的交集,也无仇恨冲突可言。同时,段氏也没有能受到皇帝过多的回眸,一生无生育记录。
公元1629年7月3日,此时熹宗已经驾崩两年,逃过了客魏魔爪的段纯妃没能挽回自己已逝的青春,在22周岁的韶华之年薨逝,思宗为这位皇嫂上谥号为恭惠。
·心有明灯冯贵人
前面诸位为熹宗皇帝的皇贵妃、贵妃与妃一级别,下面我们再细数两位贵人的结局。
首先是冯贵人,如小标题所言,冯氏心中有着一盏明灯,可惜,却早早被客魏所湮灭。
冯贵人对宦官魏忠贤擅权十分厌恶,曾劝明熹宗取消内操。什么叫内操呢?也即是太监在宫中授甲操练,被称为内操。换言之,这就是效忠于魏忠贤自己的军队。魏忠贤得知后大怒,矫旨说冯贵人诽谤朝廷,将冯贵人赐死。
对于冯氏的记录不见《明史》中,仅能在《胜朝彤史拾遗记》中找到端倪。《胜朝彤史拾遗记 卷六》:冯贵人,恶忠贤擅,尝劝上罢内操。忠贤怒,矫旨谓贵人诽谤,赐死。
·惨遭暗杀胡贵人
与冯贵人遭遇相比,《胜朝彤史拾遗记》还记录了一位胡贵人:胡贵人,甫为上所幸,以非忠贤党,恐见宠,乘上出郊日掩杀之。而报以贵人暴卒,上不问。
胡贵人得以昭雪的日子,是在其去世几年后,杨涟上书弹劾宦官魏忠贤时,提到此事。指出,是客氏的同党魏忠贤借着朱由校出宫祭天的机会,派人杀害胡贵人,然后向皇帝报称是暴疾而亡。为什么杀害胡氏呢?仅仅是因为魏忠贤担心胡氏不是他的人,仅此而已。
压迫感极强的影视作品
文章写到此,您说奋笔疾书也好,说言犹在耳也罢,省愚已经出离的愤怒,这样的魏忠贤如何能被洗白呢?如果说魏忠贤是一个榜样,那么对于他来讲,慈禧便是他最好的学生。
至此,明熹宗后妃故事结局讲述完毕,明朝后妃选辑,让我们期待下一辑的到来。
watch
为了避免后宫出现第二个权力中心,魏公公勾结客氏害死了天启所有怀孕的妃嫔,导致天启绝嗣,只能把皇位传给兄弟。天启真是太聪明太了不起了![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