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我国第一艘万吨巨轮赴日途中沉没,周总理下令一查到底

风旭历史故事 2025-01-21 19:22:34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国家的重工业基础还很薄弱,特别是造船工业,几乎可以说是一片空白。为了振兴中华民族的造船事业,中央高层向大连造船厂下达了一项任务:自主研发并建造一艘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远洋万吨巨轮。

中央对这艘船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排水量要达到22170吨,船长需为169.90米,载重量必须达到15930吨,船速则要求每小时19节。更重要的是,这艘船要能在冰封的海域进行破冰航行,展现其世界级的先进性能。”

当时,国家经济尚在恢复之中,工业基础薄弱,资金、技术、人才都面临着巨大的缺口。但大连造船厂的原宪千厂长在接到这一任务时,却仍扛起了这份重担。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他在誓师大会上表示:“我们不仅要保质保量地完成国家交给我们的这项光荣任务,更要造出中国第一艘万吨巨轮,为中国的造船史谱写新的篇章!”

在他的带领下,全厂上下一片沸腾,工人们热情高涨,纷纷表示要为中国的造船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这种全民一心的精神,让人不禁想起了建国前夕建造人民大会堂时的景象。那时,设计人员们不再局限于办公室,而是直接走进施工现场,与工人们面对面交流,共同解决问题。这种合作模式,在万吨巨轮的建造过程中得到了完美的复制。

图片来源于网络

工程技术人员深入工人队伍,现场指导施工,第一时间解决施工中出现的问题。他们与工人们同吃同住,共同奋斗。正是这种团结一心、共同奋斗的精神,让大连造船厂在资源匮乏、技术薄弱的困境中,创造出了“自主制造万吨货轮”的奇迹。

1958年,这艘被命名为“跃进”号的万吨巨轮终于迎来了它下水的时刻。这一天,全国各大媒体纷纷报道,共同见证了这一历史性的时刻。

当原宪千厂长按下启动按钮的那一刻,“跃进”号庞大的船身滑入水中,现场的欢呼声达到了顶点。这艘远洋货轮的成功下水,标志着中国造船工业正式跨入了世界先进行列。

图片来源于网络

“跃进”号的下水引起了全国的轰动,人们期待着它的首次远洋航行。到了1963年,“跃进”号终于准备好了它的首航之旅。

尽管当时中日两国尚未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但民间的贸易往来已经悄然展开。为了推动两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一条中日之间的海运航线显得尤为重要。“跃进”号,就肩负着这一重大使命。

为了确保“跃进号”的首航任务能够圆满完成,交通部经过精心挑选,组织了一支59名的船员队伍。这支队伍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出众,而且还由经验丰富的李定国船长亲自带队。

图片来源于网络

4月30日的清晨,“跃进号”矗立在青岛港码头上。船员们早早地就开始忙碌起来,他们将堆积如山的玉米一包包地搬运上船。船长李定国站在宽阔的甲板上,时刻监督着工作的进展情况。

李定国船长曾在英国深造造船技术,并在30岁出头时便成为新中国首批船长之一。对于这艘由中国人自行设计制造的“跃进号”,他怀有特殊的感情。此次首航任务对他来说,是一次展示中国造船业实力的机会。

随着午后的阳光逐渐炽热,最后一包玉米也顺利地装上了船。李定国看了看手腕上的表,然后向全体船员发出了停工用餐的命令。船员们纷纷放下手中的工作,有说有笑地走向船员食堂。

图片来源于网络

食堂里早已准备好了丰盛的午餐,让劳作了一上午的船员们食欲大增。大副高声宣布:“我们的‘跃进号’即将启航开往日本,让我们共同举杯,为首航成功干杯!”

午餐过后,“跃进号”扬帆起航,缓缓驶离了青岛港码头。船员们站在甲板上,目送着陆地渐行渐远,心中充满了期待和激动。他们知道,这次航程将是一次历史性的突破。

可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就在“跃进号”航行了一天之后,船上的报务员突然发出了紧急求救电报:“我轮受袭,受损严重。”这一消息让所有人感到震惊和不安。随后,这艘承载着无数人希望的万吨巨轮,在深海中沉没了。

周总理

好在在事故发生的第一时间,“跃进号”上的59名船员迅速采取了弃船逃生的措施。他们在海上漂浮了一个小时后,被附近的一艘日本渔船发现并救起。随后,这些船员被转送到了该海域的日本巡视船处,得到了妥善的安置。

这一突发事件得到了周恩来总理的高度重视。他时刻牵挂着船员们的安危,并立即指示海军司令萧劲光负责组织救援工作。萧劲光连夜派出了四艘护卫舰前往苏岩礁公海进行营救。

但在中国尚未展开调查的情况下,日本“全亚细亚广播电台”却抢先发布了一条消息:“‘中国国产的第一艘万吨级远洋货轮’‘跃进’号在赴日途中因腹部中了3发鱼雷而沉没。”这一消息迅速在全球范围内传开,引起了各国政府的关注。

图片来源于网络

美国和南朝鲜方面纷纷发表声明,否认与此事有关。这使得“跃进”号的沉没原因更加扑朔迷离。消息传到国内后,许多人彻夜难眠,其中包括了周恩来总理。

5月2日的深夜,周总理在国务活动中抽出时间,亲自接见了船员代表。会谈中,多名船员纷纷提及他们在事发当时听到了一声沉闷而巨大的响声,就像船左舷水下部位遭受了某种“攻击”,随后船体便发生了爆炸。

有些船员还说自己看到的疑似潜艇的黑影,而唯独船长李定国表达了不同的看法。他认为那声巨响并不太像鱼雷爆炸所产生的声音,而更像是船体触礁的声响。

图片来源于网络

周总理听罢船员们的陈述,眉头紧锁,沉思片刻后果断下令:必须一查到底,彻底查明“跃进号”沉没的真正原因。他深知这起事件不仅关乎中国造船业的声誉,更关乎国家的尊严和国际形象。

由于事发海域往来船只众多,加之国民党势力可能趁机搞偷袭,周总理对接下来的调查工作进行了亲自参与和周密布置,以彰显国家对此次事件的高度重视。

经过深思熟虑和综合考量,最终确定了一支由1097名打捞队员组成的庞大队伍,以及10艘舰船参与打捞工作。为了确保万无一失,还从东海、北海两支海军中抽调了30艘舰艇和14架飞机,以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

图片来源于网络

周总理在关注调查结果的同时,也关心着打捞人员和潜水员的安全问题。他了解到我国潜水员的最大下潜深度仅为42米,而“跃进号”沉没的海域深度却达到了60米,这给潜水员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隐患。

为此,周总理亲自指示相关部门紧急调集全国仅有的两套大功率空气压缩机和大容量储气罐,以供潜水员使用。此外,还特地从香港购回了两部先进的水下照相机,以协助潜水员更好地进行水下探摸和取证工作。

1963年5月18日,打捞队从上海出发,向事发地前进。而当他们抵达事发海域时,却遇到了一个难题:货轮已经完全沉没于深海之中,想要准确确定其沉没位置并非易事。

周总理

海军部门先后派遣了72人次潜入海底进行探摸。同时,他们还充分利用军舰上的声呐设备进行辅助探寻。经过长达10多天的艰苦奋战,潜水员们终于发现了关键线索:

在苏岩礁西南礁有一个大约3.5米长、不到1米宽的突出部位,其整个表面已经被撞得平平整整,周围则布满了各种岩石碎片。礁石上还发现了与“跃进号”船体颜色相符的紫红色漆皮。

与此同时,海军部门也在附近海域成功找到了沉没的“跃进号”货轮。潜水员们经过仔细摸排,发现船体上存在3处破洞、5处凹陷以及1处龙骨折裂的情况。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他们在破损的钢板凹痕里发现了礁石粉末,这进一步印证了船体触礁的事实。另外,经过比对确认,苏岩礁突出部位上的漆皮确实是从“跃进号”船上磨掉的。

至此,“跃进号”沉没的原因终于水落石出:并非遭受鱼雷攻击,而是由于触礁导致的沉没。我国随后向全世界公布了这一调查结果,以正视听。

随着调查结果的公布,周边各势力纷纷松了一口气,紧张的国际气氛也得以迅速平息。中国政府在处理这起事件过程中所展现出的负责任态度和透明度,赢得了国际社会的一致赞扬和尊重。

图片来源于网络

“跃进号”的沉没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所以我国政府曾考虑将其打捞上来以挽回部分损失。可由于当时的技术条件限制和事发海域环境的复杂性,最终只能无奈放弃这一计划。

“跃进号”在起航前就已经投保了高达125万英镑的巨额保险。因此,在船只沉没后,全球二十多个国家的90家保险公司与中国人保共同承担了这笔巨大的损失。

这也使得我国政府所获得的保险赔款超过了“跃进号”造价的两倍之多。不过,这艘曾经承载着新中国希望的国产万吨货轮,如今却只能静静地躺在深海之中,成为历史的一部分。

0 阅读:3
风旭历史故事

风旭历史故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