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时隔4年再遇寒潮橙色预警,中央气象台今天发布最高等级的寒潮橙色预警。预计28日至31日,中东部大部地区气温将下降10℃左右,西北、东北、江南等地降温12至16℃,局地降温幅度可达16℃以上。
电网遭受寒潮,极容易在输电线路和铁塔形成冰冻灾害。冰灾是电力系统最严重的威胁之一,与其他事故相比,冰灾给电网造成的损失往往更为严重,轻则发生冰闪,重则造成倒塔杆、断线,甚至使电网瘫痪。电网除冰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笔者上一篇文章为大家介绍了电网的黑科技“融冰装置”,其实电网用过的“除冰神器”还有很多,下面笔者就一一为您道来。
竹竿/铁锤敲击除冰
竹竿/铁锤敲击法除冰,可以对低电压等级的线路进行,如对10千伏及以下电压等级输电线路,龙门架或者杆塔实施人工除冰。对于较为严重的导线覆冰一般以人工上线除冰最为有效,但人工除冰危险性很高且效率较低。另外,长时间工作在强电场中,人体会受到电磁辐射侵害。
机械振动除冰装置
这是一种机械原理除冰装置。工作人员首先在地面上组装好破冰器、抛绳器两部分装置的元件,扣动手握式射绳装置,重锤飞过覆冰线路,引绳跨过结冰导线,再牵引绳把机械震动破冰器引至凝冻导线的下方,此时工作人员操作摇控器,破冰器内空包弹点火燃烧,输电线路随即产生剧烈震动,震落导线上的覆冰。
机械振动除冰装置主要是通过地面遥控引爆装置内的空包弹,空包弹内气体爆炸后产生的强大冲击波迅速冲向导线,导线受到剧烈震动后,导线上的覆冰即被振碎落下。机械振动除冰装置采用地面遥控操作,规避了工作人员攀登覆冰杆塔的危险,极大提高除冰安全性,减少了劳动强度,大大提高了除冰抢险的效率。
无人机辅助机械振动除冰
无人机机动灵活性,将装置牵引绳通过无人机成功吊装在架空线路的指定位置,大大降低了使用传统射绳装置抛掷牵引绳的安全风险。作业人员拉动牵引绳,把连接在牵引绳末端的机械振动除冰器固定在导线下方,在遥控器的启动控制下,破冰器内空包弹点火燃烧,使气室中的气体急剧膨胀爆炸,对线路导线产生强大的冲击力,导线随之剧烈振动,完成除冰。
直流融冰装置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大力发展,直流电流很容易就能够获得,直流融冰就是将交流电流变换成直流电流,再将直流电流加载到覆冰线路上,使导线通过大电流使导线产生足够的热量,预防和融化导线表面的覆冰。因此直流融冰时,只需要给整流装置提供无功功率,融冰电源的容量将大大降低,这种方法适用于所有电压等级的线路融冰,具有普遍的适用性。
除冰机器人
输电线路除冰机器人可以理解为输电线路巡线机器人加上除冰装置构成的一个既能在输电线路上行走又能在行走的同时通过除冰装置去除线路覆冰的机械装置。输电线路除冰机器人技术是在巡线机器人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既能实现线路的巡检作业,包括绝缘子劣化、污秽,导线机械破损,连接金具脱落等,又能实现高效稳定的清除线路覆冰作业。
国外从上个世纪80年代末就开始从事输电线路巡线机器人的研制工作,特别是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发达国家。 国内巡线机器人的研究工作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末,主要针对具有自主越障功能的机器人投入大量的研究工作,获得多项科研成果。输电线路除冰机器人技术自从2008年南方发生历史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后成为国内研究的热门课题。
除冰机器人要实现输电线路上除冰的效果的必须满足两个条件:第一是能够在输电线路上稳定行走;第二它本身能够在行走的同时具有清除覆冰的而功能。在满足这两个基本条件的同时,设计人员应当通过采用巧妙的结构和高效的动力系统使整机的重量较小,以便电力工人方便操作。
输电线除冰机器人跟一般工业机器人不同,机器人的在线自主行走、避障和除冰需要解决很多复杂的技术难题。而且机器人在快速高效除冰的同时,不能损伤电力线路以及绝缘子,不能影响电力线路的安全运行。目前机器人除冰已经相对成熟,也在不断完善,国家能源局还专门发布机器人除冰作业导则,对其进行推广。
无人机喷火除冰
主要应用于地线除冰,原理是在无人机上挂接一个装载汽油的装置,可以喷出火舌; 无人机挂载喷火装置升空,抵近地线喷出火焰。达到地线融冰的目的。由于常规架空地线不带电,覆冰会比较严重,而且无法进行直流融冰操作,同时由于架空线路没有绝缘层,是金属构成的(钢芯铝绞线),不易燃。所以采用无人机喷火对加工地线除冰,是一个比较好的解决方案。
说了这么多,相信您对电网“除冰神器”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正是因为有了这些神器,我们的电网才能很好地应对雨雪冰冻灾害,保障安全可靠供电,再严重的寒潮也不惧怕停电了!
这里是电力知识学堂,欢迎关注,欢迎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