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20年12月21日(星期一)发表《新时代的中国能源发展》白皮书,并于当日下午3时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国家能源局局长章建华,国家发展改革委秘书长赵辰昕,国家能源局法制和体制改革司司长朱明和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言人出席发布会,介绍和解读白皮书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新时代的中国能源发展》白皮书系统介绍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推进能源革命的历史性成就,全面阐述了新时代新阶段中国能源安全发展战略的主要政策和重大举措,旨在让国内外社会全面了解中国能源政策和发展状况。
白皮书重点介绍了五方面内容:第一,集中介绍了新时代中国能源的发展战略和政策理念。第二,集中介绍了新时代中国能源发展的历史性成就。第三,集中介绍了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的主要举措,其中包括电能替代。第四,集中介绍了促进脱贫攻坚、改善民生用能的措施成效。第五,集中介绍了能源国际合作的新格局。
同时,在近日举办的2020年电能替代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与会专家表示,面对能源转型新目标、能源发展新趋势,需要在电源侧大规模开发清洁能源、增加低碳能源的供给,同时在需求侧大力实施电能替代,提升社会能效。
据国家电网公司分析,在充分考虑经济性和政策支持的前提下,“十四五”期间,我国电能替代潜力有望达到6000亿千瓦时以上。只有持续发挥电能替代作用 才能很好地支持城市清洁发展。
何为“电能替代”?
电能替代是在终端能源消费环节,使用电能替代散烧煤、燃油的能源消费方式,如电采暖、地能热泵、工业电锅炉(窑炉)、农业电排灌、电动汽车、靠港船舶使用岸电、机场桥载设备、电蓄能调峰等。
当前,我国电煤比重与电气化水平偏低,大量的散烧煤与燃油消费是造成严重雾霾的主要因素之一。
电能具有清洁、安全、便捷等优势,实施电能替代对于推动能源消费革命、落实国家能源战略、促进能源清洁化发展意义重大,是提高电煤比重、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减少大气污染的重要举措。
稳步推进电能替代,有利于构建层次更高、范围更广的新型电力消费市场,扩大电力消费,提升我国电气化水平,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同时,带动相关设备制造行业发展,拓展新的经济增长点。
“电能替代”我们该如何做?
电能替代需要政府强有力的支持。电能替代潜力虽然巨大,但受技术经济性、使用习惯等方面影响,电能替代工作开展也存在一定难度,需要政府加强规划引领、出台相关激励政策推动此项工作开展。2016年5月,国家八部委联合印发《关于推进电能替代的指导意见》文件,明确提出电能替代的领域和目标,11月,电能替代目标首次写入我国电力发展五年规划,整个“十三五”时期电能替代发展环境良好。
在居民采暖领域,要大力推进北方地区清洁电采暖,在长江沿线采暖需求区以及非连续性采暖的学校、部队等场所,推广分散电采暖技术。在供热和燃气管网无法到达的老旧城区、城乡接合部或生态要求较高区域的居民住宅,推广蓄热式电锅炉、热泵、分散电采暖。通过推进地热供暖、燃煤电厂“超低排放”行动计划、电供暖等方法,因地制宜,加快提高清洁能源供暖比重。
工(农)业生产制造领域,主要是电锅炉、电炉和电窑炉,针对生产工艺用热量较大的各类生产制造行业推广蓄热式工业电锅炉。针对玻璃、铸造等行业推广电热隧道窑、中频炉等电窑炉技术。将电动皮带廊广泛应用于具有物料运输环节的企业。
交通领域,主要推广电动汽车、港口岸电、机场桥载APU替代等新技术,可在基础条件较好的地区优先推广,并逐步实现全覆盖。在主干高速公路和环渤海、长三角城市群建成城际充换电服务网络。在沿海、沿江、沿湖、沿河等港口码头,推广高低压岸电系统和电动货物装卸,推进京杭大运河互联互通,积极开拓优质港口岸电市场。
电力供应与消费领域主要是燃煤自备电厂替代、电蓄冷空调、大型公共建筑热泵和油田钻机“油改电”,在冷热负荷需求集中的城市中心区、工业园区等推广电蓄冷空调、电蓄热锅炉,在接近城市污水主干管网的建筑物、场地充裕的新建建筑、长江以南地区分别推行污水源热泵、土壤源热泵、空气源热泵采暖和制冷。抓住国家全面实施燃煤电厂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的有利契机,加快推进自备电厂清洁替代。
家庭电气化领域,全面推动厨炊洗浴电气家庭电气化领域,全面推动厨炊洗浴电气化(家庭、商业、餐饮),实现“电代煤”“电代气”。开展主题活动,传播绿色用能理念,激发城乡居民购买家用电器产品意愿,培育新型电力消费习惯。
总体来看,在碳中和的目标下,电源侧要实行清洁能源替代,在用能侧要实行电能替代,将带来能源结构、用能方式和电网构架的变革与重构,它是一个多维度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各方协同促进。要持续不断提升技术装备能效水平,提升能源消费及管理的智能化水平。在经济领域,要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探索多元共赢的市场化项目运作模式,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电能替代技术、业态和运营等创新,只有多方合力,才能推动电能替代产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