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车企与东南亚市场“双向奔赴”

禾颜阅车 2024-07-26 14:56:49

【导语:东南亚,正在成为中国车企出海的前哨站。越来越多中国电动车在东南亚地区的道路上飞驰。不仅是产品以出口的方式来到东南亚,中国电动车企在东南亚本土化制造的速度也在加快。】

撰文|叶松山、编辑|禾 子

中国车企与东南亚市场不断檫出火花,尤其比亚迪、埃安等头部新能源车企在东南亚的电动化事业正如火如荼推进中。

7月18日,广汽埃安泰国工厂项目在泰国罗勇府的罗勇工业园正式竣工投产,从启动到竣工,该工厂耗时仅9个月。

在此两周前(7月4日),年产15万辆的比亚迪已在泰国罗勇府的工厂竣工,比亚迪第800万辆新能源汽车也在此工厂下线。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车企的加速泰国布局,也与泰国近期对中国企业的投资加大支持力度有关。中国的企业在泰国表现越来越活跃,其中泰国投资促进委员会(以下简称“BOI”)功不可没。该机构隶属于泰国国务院,成立最早可追溯到上个世纪60年代,目前由泰国财政部长Pichai Chunhavajira任主席,工业部部长Pimphattra Wichaikul任副主席,全面负责泰国投资促进工作。

2023年上半年,中国是泰国外资最大来源国。BOI数据显示,2023年1-6月,中资项目占全部外资项目的26%。中国的投资额也最高,达615.3亿泰铢,占外国投资总额的20%。

不止泰国,包括马来西亚、柬埔寨、缅甸、越南等东南亚国家,也正成为中国新能源车出海的热门目的地。

出海升温

当下,出海几乎是中国车企开拓业绩增量和利润空间的主要选择。

今年上半年的出口数据的大幅增长,也呈现了这一趋势。据乘联会的数据,6月,乘用车出口(含整车与CKD)37.8万辆,同比增长28%;1-6月乘用车累计出口224.7万辆,同比增长33%。其中,6月自主品牌出口达到32.5万辆,同比增长31%,环比增长2%,实现同比和环比数据双增。

从2024年开始,中国车企已正式进入了在海外市场加快本土化的下半场。

此前,不少中国车企已完成出海的经验储备。特别是近几年,中国车企在新能源的产品力、品牌力双向增强的推动下,不断向深度出海的模式挺进。从总体表现看,向发达国家和地区迁移,以东南亚、欧洲重点市场为据点向全球辐射扩散是最主要的趋势。

东南亚虽然整体市场体量不能和欧洲、北美等成熟汽车市场媲美,但无论是从自然气候、产业政策支持力度、地缘政治关系的稳定性,都是新能源车企所重点布局的市场。

目的地市场的政策支持和发展空间,显然对于利润、销量承压的中国新能源车企来说犹如一道曙光。

东南亚国家政界高层普遍对中国电动车企的到来非常重视并表示欢迎。

7月15日,柬埔寨首相洪玛奈会见比亚迪亚太区汽车销售事业部总经理刘学亮,比亚迪计划在柬投资设立电动车组装厂,预计年组装能力达到2万辆。

近日,柬埔寨政府制定了《电动车领域发展政策(2024年至2030年)》。该政策旨在分阶段建立和发展一个全面的电动车生态系统,包括吸引投资在柬埔寨设立电动车产业链。到2030年,政府计划将电动车总数增至3万辆,其中2.5万辆为家用电动车,5000辆为商用电动车。

同样,泰国政府对于中国车企非常重视并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

在广汽埃安泰国工厂下线仪式上,泰国工业部部长萍帕拉·威猜昆在致辞中表示,感谢广汽埃安到此投资,泰国非常欢迎中国企业。

7月18日,泰国总理赛塔·他威信会见了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一行,邀请广汽埃安帮助泰国供应商发展,并提升其在全球电动汽车行业供应链中的地位。赛塔总理还建议广汽埃安考虑在泰国建立研发中心, BOI也已做好持续协调的准备。

两大阵营博弈

中国车企与东南亚市场双向奔赴,未来可期,但同时挑战也显而易见,将会在这里与日系车这一劲敌比拼。

在东南亚汽车市场中,日系车拥有近乎绝对的优势,其中在泰国市场占有率超80%。对于东南亚市场,先行一步的日资车企拥有着很大的话语权。

不过,随着中国车企加快抢占东南亚的电动车市场,原有市场格局正在发生变化。目前,由于比亚迪快速上量,日系品牌在东南亚乘用车市场受到的冲击较大。

泰国工业联合会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1-5月,泰国乘用车市场前10名厂家占据了整体新车销量约85%,其中前十车企中的日系,份额从2023年同期约72.1%跌至目前约63.4%,而中系品牌中,比亚迪一家市场份额已跃至第四名(9.6%),仅次于丰田、本田、三菱。从泰国整体车市看,中系车企的市场份额已占17.8%。日系的占比则从2023年同期约81.3%跌至目前约79.9%。

与中国车企在东南亚的规划相似的是,日系车企在东南亚也采取了产能布局和周边市场辐射的方式,日本汽车厂商在东南亚布局的汽车产能,同时也会辐射澳大利亚、中东等周边地区。

中国车企出海东南亚的差异化优势,毫无疑问在于电动化。凭借相对成熟的产业链和智能化以及在舒适性方面的产品力优势,两者在竞争格局方面已经呈现差异。

日系车在东南亚的地位并非固若金汤,竞争形势随着中国电动车的快速进入态势而发生变化。目前多个日系车品牌在泰国传出了调整汽车产能的消息。据路透社报道,本田汽车日前宣布,计划到2025年停止位于泰国阿瑜陀耶府工厂的汽车生产。而此前,铃木汽车、斯巴鲁汽车双双宣布将关闭泰国工厂。

对于中国车企来说,上述日系车关停产能的信息,无疑让出了本土化更多的运作空间和机遇。

不过,中国车企在加快挺进东南亚市场的同时,也将不断遇到新挑战。有熟悉东南亚市场的业内人士分析称,目前中国车企集体出海,也同样面临着与国内市场类似的低价竞争和派系内失序的可能性。

以比亚迪在泰国市场的售价为例,今年5月,比亚迪在泰国推出了2024款ATTO 3(比亚迪元PLUS),这款主力车型的新改款价格直接降至89.99万泰铢(约合18万人民币)。另一款车型比亚迪DOPHINE(海豚)则因比亚迪罗勇工厂投产在即,前段时间以59万泰铢(约合12万人民币)的价格降价促销,实现了销售量的猛增。

价格从国内卷向东南亚等海外市场,这虽然有助于加快国际化的步伐,但同时也要警惕贸易摩擦等风险。

点评

虽然中国车企在东南亚新能源车市场占有率快速提升,但仍未建立整体车市的主导性优势。电动车是一个重要的突破口,中国车企未来可以发挥智电产业链等优势,但同时要警惕陷入价格战。此前,中国摩托车出海越南。彼时,同样面对日本的摩托车品牌,中系车企为了抢夺市场份额而低价竞争和竞争失序,最终恶性内卷,导致口碑、质量和产品力双双下滑,被市场反噬。如今,中国车企涌向海外市场时,应避免摩托车出海的前车之鉴。

(本文系《禾颜阅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0 阅读:26

禾颜阅车

简介:资深汽车专家及媒体人颜光明老师打造的内容传播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