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一交警被指暴力执法的事件引发广泛关注。视频中,电动车正常行驶却被交警拉扯,致使驾驶员摔倒并绊倒旁人。这一画面被曝光后,迅速在网络上掀起了波澜,让公众对执法行为的规范和合理性再次聚焦。
从视频呈现的画面来看,事件的发生极为突然且令人震惊。电动车在正常行驶过程中,涉事交警毫无预兆地进行拉扯,这种行为直接导致了危险后果,不仅电动车驾驶员连人带车摔倒,还殃及了一旁正常骑自行车的人 。无论背后有着怎样的缘由,这样的执法方式显然超出了公众对于合理执法的认知范畴。
目前,普陀交警违法投诉中心已收到投诉,并表示会查询执法记录仪,若情况属实将进行处罚。这一回应展现出相关部门对事件的重视,也体现了对执法监督机制的运用。但此次事件背后所反映的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即便电动车驾驶员存在违反交通规则的行为,涉事交警的行为也绝不能被允许。执法者的权力是为了维护公共秩序和保障法律的实施,这一权力的行使必须在法律和道德的双重框架内进行,要遵循“比例原则”。
简单来说,执法手段应当与违法行为的性质、情节以及危害程度相适应。在这起事件中,电动车驾驶员的违规行为,无论如何都不应引发如此激烈和危险的执法动作。如果每一次轻微的交通违规都可能换来这样暴力的执法回应,那无疑是对执法权力的滥用,也会让公众对执法部门产生恐惧和不信任。
暴力执法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多方面的。它严重损害了执法机关的公信力。执法机关本应是法律的执行者和捍卫者,其形象直接关系到公众对法律的尊重和信任。一旦暴力执法事件发生,公众对执法机关的评价就会降低,进而影响到整个法治体系的权威性。暴力执法还可能激化社会矛盾。在此次事件中,如果驾驶员或被殃及的路人受伤严重,极有可能引发更大的冲突和纠纷,破坏社会的和谐稳定。
为了避免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一方面,执法部门需要加强对执法人员的培训,不仅要提升他们的业务能力,更要强化法治意识和职业道德教育。让每一位执法者都深刻明白,执法是为了服务公众、维护秩序,而不是展现权力的任性。另一方面,完善监督机制至关重要。内部监督要更加严格和常态化,及时发现并纠正执法中的不当行为;同时,要充分发挥外部监督的作用,如媒体监督、公众监督等,让执法行为在阳光下进行。
该事件提醒我们,在追求高效执法的同时,绝不能忽视执法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只有规范执法行为,重塑公众对执法机关的信任,才能真正实现法治社会的建设目标 ,让每一次执法行动都成为维护公平正义、保障社会和谐的坚实力量。
凡晨往客
任性执法,这样出大事故率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