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10月3日至29日,金庸曾到访北大,并发表演讲。
他的演讲中有这样一段:
最近我在牛津大学的一次聚餐会上遇到一位很有名的研究东亚经济的学者,他和我谈到中国经济的发展前途时说,中国的经济自古以来就很发达,人均收入一直是全世界第一,只是到了16世纪以后才慢慢被英国赶上去。而国民总收入却是到了1820年才被英国超过。中国国力居世界领先的地位竟保持了二、三千年之久。那位学者对中国经济前途非常乐观,他说大概到2020年时,中国的国民经济收入又会是全世界第一,并能长期保持下去,恐怕至少在那之后的四、五十年内没有任何国家能够赶得上。我听了之后很兴奋,问他是否有数据?他列举了很多统计数字。他是专家,不会随口乱说。我觉得他的分析是很有道理的。
三十年过去了,那位金庸在牛津大学聚餐会上遇到的研究东亚经济的学者的预测到底准不准呢?
那位学者的原话中提到的时间节点是2020年,前面用了个“大概”;主语是“中国的国民经济收入”,这应该理解成GDP。
看2022年GDP数据,美国GDP为25.47万亿美元,中国GDP为121.02万亿元,折合成美元18.15万亿,中国的GDP依然是世界第二,距离世界第一的美国差距7.32万亿美元,这个差距还是很明显的,毕竟日本和德国的GDP加一块也就8.38万亿美元。
那位学者的预测难道不准吗?那可是世界级经济专家,有长期数据统计做支撑。
如果看购买力平价数据,看上面的中美印日德五国近三十多年的GDP(购买力平价)数据趋势图,那位学者的预测就比较准了,甚至还有些保守,按购买力平价数据,中国在2016年就已经超越美国,拿回世界第一了。
为什么要看购买力平价数据呢?
因为收入最终是要消费的,只是时间早晚而已,钱只是衡量价值的一种尺度,最终要转化为购买力才有意义。
美国人收入高,但物价也高。同样一块蛋糕,我们需要花14元,按当下汇率约2美元,美国人需要花3美元才能买到,那么,中国人花18万亿能买到的东西,美国人花25万亿未必能买到,因为,两国GDP按汇率换算出来的数值已经不能真正代表购买力了。
什么原因呢?
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低了,或者说,人民币被低估了!
幸福
识时务,[点赞]
泰山
购买力平价才是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