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抗生素使用问题我和院长吵起来了,不妥协

乐正青 2024-07-05 15:55:51

刚入职就遇难题,和院长因治疗方案起争执,我该何去何从?

我是一名刚入职的医生,最近遇到了一个让我特别纠结的病例,想和大家分享一下,也想听听大家的意见。

这位患者是个59岁的女性,转移性右下腹腹痛,开始在脐周隐痛,1天后转移到右下腹疼痛。我给她做了检查,麦氏点有轻微压痛,但无反跳痛。实验室检查和影像检查也都基本正常,就是SAA稍微高一点。

我一开始给她用了广谱的头孢呋辛和甲硝唑片抗感染治疗,一天后症状就缓解了。但是,我们院长却要求用苯唑西林来压制炎症,避免复发。我就觉得,既然低级抗生素已经有效果了,就没必要用更高级的啊。而且,我还强烈拒绝这个病人进来住院,因为我们医院没有手术条件。

结果,我就因为这个问题和院长吵起来了。 我现在特别纠结,不知道该怎么办。我知道在医院里,很多时候都得听院长的,但是我也希望我的治疗方案能够得到认可。毕竟,我是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检查结果来制定治疗方案的。

而且,我还担心,如果患者住院后病情恶化或者需要手术,我们医院没有条件处理,那该怎么办?到时候患者和家属肯定会怪罪我们的。

所以,我现在特别想听听大家的意见。你们觉得我应该怎么做?是坚持自己的治疗方案,还是和院长妥协?如果患者真的需要住院或者手术,我们又该怎么办?

上述是一位医生分享了一个最近遇到的病例,以及和院长因治疗方案产生争吵。今天,我想借这个机会,深入科普一下关于阑尾炎的治疗和抗生素选择的相关知识,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个疾病,并消除一些疑惑。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阑尾炎。阑尾炎,俗称“盲肠炎”,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腹部疾病。它的主要症状就是转移性右下腹腹痛,就像我之前描述的那位患者一样。开始时,患者可能会感到脐周隐痛,然后疼痛逐渐转移到右下腹,并固定在麦氏点。除了腹痛,患者还可能出现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

那么,如何诊断阑尾炎呢?除了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进行初步判断外,医生还会进行一些实验室检查,比如血常规、CRP等炎症指标的检查。此外,影像检查也是非常重要的诊断手段,比如超声、CT等。不过,就像我之前遇到的病例一样,有些小医院可能没有这些先进的设备,这就给诊断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说到治疗,阑尾炎的治疗主要有两种方法: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保守治疗主要是通过使用抗生素来控制感染,缓解症状。而手术治疗则是通过切除阑尾来彻底解决问题。那么,如何选择治疗方法呢?这主要取决于患者的病情和医院的条件。

对于轻度阑尾炎患者,或者手术条件不足的情况,保守治疗是一个可行的选择。就像我之前给那位患者使用的头孢呋辛和甲硝唑片一样,这两种抗生素都是广谱抗生素,对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都有一定的作用,而且甲硝唑还特别针对厌氧菌感染,这对于阑尾炎的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然而,就像我之前和院长的争执一样,对于抗生素的选择和使用时机,不同的医生可能会有不同的看法。院长之所以要求使用苯唑西林,可能是出于对患者病情复发的担忧。苯唑西林是一种针对金葡菌感染的抗生素,它的抗菌谱和头孢呋辛、甲硝唑有所不同。在某些情况下,联合使用多种抗生素可以增强疗效,减少复发的风险。

但是,我也坚持我的观点。我认为,在选择抗生素时,我们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身体状况、过敏史等因素进行综合判断。而且,我们还需要考虑抗生素的副作用、药物相互作用等因素。毕竟,抗生素不是万能的,它们也有自己的局限性和风险。

那么,回到我之前遇到的病例。在我和院长争执之后,我选择了和患者进行沟通。我详细解释了阑尾炎的病情、治疗方案的选择以及可能的风险。我也告诉患者,由于我们医院没有手术条件,如果病情恶化或者需要手术,我们可能需要将她转送到上级医院进行治疗。

患者听了我的解释后,表示理解并同意了我的治疗方案。我也按照程序,在病历中详细记录了院长的指示和我的治疗意见。这样,既保证了患者的知情权和治疗权,也避免了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通过这个病例,我深刻体会到了作为一名医生的不易。我们不仅要面对疾病的挑战,还要处理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医疗决策。但是,我也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都要坚持患者的利益至上,用我的专业知识和爱心去为他们提供最好的医疗服务。

最后,我想对大家说,如果你在生活中也遇到了类似的医疗问题,不妨多和医生进行沟通。了解你的病情、治疗方案的选择以及可能的风险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要相信医生的专业判断和建议。毕竟,我们是站在同一战线上的战友,共同面对疾病的挑战。

接下来,我想进一步科普一下抗生素的相关知识。因为在我之前的病例中,抗生素的选择和使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抗生素,顾名思义,就是能够杀灭或抑制细菌生长的药物。它们在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抗生素并不是万能的。它们只能针对细菌起作用,对于病毒、真菌等其他微生物感染则无效。而且,不同的抗生素针对不同的细菌有不同的抗菌谱和抗菌活性。

因此,在使用抗生素时,我们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等因素进行综合判断。这样才能确保抗生素的使用是合理、有效的。

另外,我还想提醒大家一点:抗生素并不是越多越好、越高级越好。在实际临床中,我们应该遵循“能窄不广、能低不高、能少不多”的原则来使用抗生素。也就是说,我们应该尽量使用窄谱抗生素而不是广谱抗生素;尽量使用低级别的抗生素而不是高级别的抗生素;尽量减少抗生素的使用种类和剂量。

为什么呢?因为抗生素的使用也是有风险的。除了可能的副作用外,长期使用或滥用抗生素还可能导致细菌耐药性的产生。这意味着,当我们真正需要抗生素来治疗某种细菌感染时,却发现抗生素已经失效了。这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啊!

因此,我在之前的病例中坚持使用低级抗生素也是有我的考虑的。我认为,只要低级抗生素能够有效控制感染、缓解症状,就没有必要使用更高级别的抗生素。这样既可以减少患者的经济负担,也可以降低细菌耐药性的风险。

当然,这并不是说我完全排斥高级抗生素的使用。在某些情况下,比如患者病情严重、细菌培养结果显示对低级抗生素耐药等情况下,我们还是需要使用高级抗生素来治疗的。但是,这都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判断。

最后,我想再次强调一点:抗生素是处方药!这意味着,抗生素的使用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患者不应该自行购买、使用抗生素。因为抗生素的使用需要严格的指征和剂量控制。如果患者自行使用抗生素,可能会导致用药不当、剂量不足或过量等问题。这样不仅无法有效治疗疾病,还可能带来不必要的健康风险。

0 阅读:145

乐正青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