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钓友钓到“吃货鱼”,肚里有17枚假饵!当事鱼怒了:到死都没吃一口真的

雯雯说事 2025-02-27 14:30:09

"这条悲催的鱼,到死都没吃上一口真的!"

近期,据“江北融媒”报道,广东一位钓鱼男子在一处钓场钓获一条大鱼,想着把它拿回家犒赏家人。但他剖开鱼肚却当场傻眼——绿油油、黄澄澄的塑料虫堆成小山,足足17枚之多!

钓鱼爱好者一看就明白,这些都是大家常用的路亚假饵。说它是"年度最惨吃货鱼"也不假,连吃十七顿"假大餐",临了还被钓鱼佬一锅端。

这条“吃货鱼”,为啥肚子里藏有17枚假饵,这事还得细细道来。

先看看事发现场,2025年2月26日,“江北融媒”发了一段视频:广东东莞一位男子,钓获一条堪称“吃货”的鲈鱼,它的肚子里,竟然吃下17枚塑料假饵。

视频来源:江北融媒

当男子将这条鱼的肚子剖开之后,五颜六色的软虫假饵一个个露了出来,这堆塑料虫里既有浮水软虫,也有螺旋尾软饵。

这些佳儿几乎全部是铅头钩上挂的拟饵,用于模拟小鱼在水中逃窜的动作,吸引掠食鱼类咬钩。

没想到,这条凶猛的鲈鱼,竟然吃掉了17个钓鱼佬的假饵,但令人感觉奇怪的是,这些假饵上,竟然没带一个钩子。有钓友推测,这可能是它在咬钩的时候,将铅头钩上的假饵咬掉,但却没有被钩住。

如果真是这样,这条鲈鱼可真是“命大”,竟然连续17次逃脱。

不过,虽说它侥幸逃脱,但好像吃下去的东西并不能让它充饥。

对此,一位网友“以鱼之名”发声:“这帮老六,到死都没吃上一口真的……”

估计,每吞掉一枚假饵,这条“当事鱼”就会吐槽一次:钓鱼佬套路太多,竟然用假饵来欺骗我,实在是有些不讲武德啊……

当它被广东这位男子钓上来的时候,内心估计是崩溃且愤怒的:钓鱼佬们太气人,到死都没给吃一口真的……

你们用塑料骗我十几次,临了连条蚯蚓都不给!

评论区还有网友略带遗憾地表示:渡劫失败,天塌了,17连胜被断了……17次还是躲不过18次……

也有网友看了心存疑惑:这鱼是傻子吗?吃17次假饵还不长记性?

有这样疑问的网友,是不了解鲈鱼的习性。鲈鱼是一种食性凶猛的肉食性鱼类,它们主要以捕食小鱼小虾为主。在捕猎时,全凭侧线感知水流震动,路亚假饵的螺旋尾设计,在水中产生的振动频率,可能比真鱼还要逼真,鲈鱼根本分辨不出来到底是不是假饵。

这就是它上当17次的重要原因。

当然,还有一种可能。被它吃进去的这些假饵,可能是垂钓者随手丢弃的。比如:一些使用次数过多、状态不够理想的软虫,可能会被人直接扔到水里,鲈鱼见到后以为是小鱼,就会一口吞下。

这也解释了,假饵上为啥没有鱼钩。

从钓鱼男子发的截图可以看出,部分假饵已经残缺不全,快要腐烂。但让“当事鱼”气愤的是,它吃了这么多饵,竟然没吃到一口真的。

有网友看后表示:“这鱼感觉挺可怜的,肚子里面全是橡胶假饵!只是为了口吃的。”

还有网友称:“这鱼无法消化,一直在肚子里,真不能再用这种假饵了。”这种想法虽然是好的,但现实中基本不可避免。

对路亚钓手来说,假饵就是路亚的灵魂,如果失去假饵,路亚垂钓也将消失。像上面这种塑料软虫,材质主要分为TPE(热塑性弹性体)、TPR(热塑性橡胶)、PVC(聚氯乙烯)以及塑溶胶等等。

其中TPE、TPR材质相对环保,PVC的环保性就差一点。当鱼吃了这些塑料软饵之后,由于无法消化,也无法排出体外,可能导致它们发病。人如果吃了这些鱼,通常不会有太大影响,因为这些塑料并不会被鱼体吸收。

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塑料假饵分解后产生的微塑料,有可能会通过水循环或食物链的方式,进入到人体内,从而对人类健康产生一定威胁。

所以,路亚钓鱼爱好者切记不要将废弃的软饵扔到水中,以防被鱼类吞食,同时也能防止水体受到污染。

0 阅读:11
雯雯说事

雯雯说事

一普通人,在这大千世界,看一些新鲜事,发表自己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