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太监服侍妃子洗澡,看起来是个美差,怎么都一脸恐惧不愿回想
据史料记载,清朝末年,一位年迈的老太监在临终前被人问起在宫中服侍的经历。谈到往事时,这位老人谈笑风生,唯独在提到给妃子们洗澡的差事时,脸色突然变得惨白,瑟瑟发抖。他说:"这辈子最怕的就是这个活计了,提起来都是噩梦啊!"
在世人眼中,能近距离接触妃子们,看似是个美差。可为何这些太监们宁愿去干最重的体力活,也不愿意接这个差事呢?为何他们提起这段往事时,都是一脸的后怕与心有余悟?这其中究竟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故事?
一、太监服侍洗澡的规矩
世人只知道宫里的太监们整日里衣着光鲜,在宫中来去自如,却不知他们伺候妃子们洗澡时,要遵守多少繁文缛节。这些规矩,稍有不慎就会惹来杀身之祸。
康熙年间就曾定下规矩:但凡伺候妃子沐浴的太监,必须是四十岁以上、品行端正之人。这些太监还要经过严格筛选,由皇帝亲自过目,方能担此重任。
每逢沐浴之时,太监们必须头戴黑布帽,将整个头部遮得严严实实,只露出一双眼睛。他们的手上还要戴上特制的白布手套,这些手套是用上等棉布缝制而成,光滑细腻,以免划伤贵人的肌肤。
乾隆时期更是添了新规矩:太监们在伺候沐浴时,必须低头弯腰,眼睛只能看到地面。若敢抬头张望,轻则杖责五十,重则立斩不赦。这条规矩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
宫中还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给妃子们沐浴的用具都要用双份准备。一旦哪件用具不慎掉在地上,立即就要换上新的。有一次,一位年轻太监因为心疼浪费,将一块掉在地上的香皂捡起来重新使用,结果被妃子发现,当场就被打了五十大板。
伺候沐浴时的站位也有讲究。太监们必须按照规定的位置站立,既不能离妃子太近,也不能站得太远。前后左右要保持恰到好处的距离,这距离连皇帝都亲自丈量过。
最难掌握的是递送沐浴用品的时机。太监们要在妃子还未开口之前,就要准确预判她们需要什么物件。若是动作慢了半拍,或是准备错了物件,都可能招来责罚。
天聪皇后在洗澡时就曾因为一个太监递毛巾的时机慢了半分,大为光火。这位太监虽然躲过一劫,但从此被发配到了浣衣局,再也没能回到妃子们身边当差。
康熙四十二年,宫中还专门设立了"沐浴房总管"一职,专门负责督查这些规矩的执行。这位总管每月都要向皇帝汇报太监们的表现,但凡有违规者,立即记录在案。
这些规矩看似繁琐,但对当时的太监们来说却是保命的金科玉律。他们宁可累断腿,也要将这些规矩记在心里。因为他们深知,在这深宫之中,一个不小心就可能丢了性命。
二、洗澡程序的繁琐过程
在清朝宫廷里,给妃子们准备沐浴可不是件容易事。每一次沐浴,从开始准备到结束,少说也要耗费四个时辰。
单说烧水这一项,就要动用十几名太监。乾隆年间的宫廷档案记载,光是往御用汤池里注水,就需要八名太监轮番往返。这水温还有讲究,必须保持在三十七度恒温,稍冷稍热都不成。
太监们要先用银针试水温,这银针若是变色,说明水质不纯;若是银针发黑,那就是水温太高。测完水温还要用专门的瓷器试水,这瓷器是江西景德镇特制的,纯白如玉,一旦水温不适,瓷器表面就会起雾。
各种香料的调配也是大有学问。康熙年间就留下一份详细的用料清单:沉香要用云南出产的,檀香要选用印度进贡的,还要配上五味香、龙涎香等十余种香料。这些香料要按比例调配,放进专门的香囊里,一点都不能多,一点都不能少。
皇后娘娘沐浴时更是讲究,光是准备香汤就要三道工序。第一道要用玫瑰花瓣泡水,第二道要加入特制的香料,第三道才是最后的沐浴用水。据《清宫旧事》记载,这三道程序下来,至少要耗费两个时辰。
乾隆四十年,江南织造进献了一批特制浴巾,这浴巾由上等蚕丝织就,每条都要经过三十六道工序。妃子们用过一次就要换新的,一次沐浴要用去数十条。这些浴巾还不能随意堆放,要按照使用顺序,整整齐齐地摆放在檀木架上。
沐浴时的温度控制也是一门大学问。太监们要时刻注意室温变化,冬天要保持在二十度以上,夏天则要随时添加冰块降温。雍正年间就因为一次室温控制不当,害得德妃受了风寒,当值的太监被重重责罚。
最复杂的要数给皇后沐浴的程序。先是要用温水轻轻擦拭面部,然后是颈部、手臂,最后才到身体其他部位。每一个步骤都要用不同的浴巾,用过的浴巾立即要有专人收走。
整个沐浴过程中,还要有太监专门负责记时。据宫中档案记载,每次沐浴不能超过一个时辰,若是超时,会打乱后面的用膳时间。这些太监就用铜漏壶计时,每刻都要向总管太监报时。
沐浴结束后的收尾工作同样繁琐。用过的器具要立即清洗,香料要妥善收存,浴室要彻底通风。这些善后工作往往要持续到深夜,第二天一早还要开始准备下一次的沐浴事宜。
三、太监们的心理煎熬
宫廷档案里记载了这样一个真实故事:道光年间,有位名叫李全的太监,因为担任沐浴房总管多年,深得皇帝信任。一日,他突然向皇帝请求调任御膳房,宁愿去干最累的活计。这一请求引起了道光帝的注意。
原来,李全当了十五年的沐浴房总管,每日要在浴室里弯腰驼背地站立,脊椎都变形了。但他请调的真正原因,是因为每次服侍妃子们沐浴时的煎熬实在难熬。
有一次,一位年轻的太监在服侍德妃沐浴时不小心抬了下头,立刻被德妃发现。这位太监虽然马上跪地求饶,但还是被重打五十大板,从此落下了终身残疾。
这样的事情在宫中并非孤例。咸丰年间的一份奏折中提到,沐浴房的太监们平均每人都挨过十次以上的板子。有的是因为递物品时手抖了一下,有的是因为不小心咳嗽打扰了主子,更有甚者,仅仅因为站立的位置偏离了规定半步就遭受重罚。
宫中有个不成文的规矩:但凡是在沐浴房当值的太监,说话时必须用气声,绝不能发出正常的声音。这导致许多太监长期下来都患上了喉疾。据统计,在道光年间的沐浴房太监中,有三成人都有慢性咽喉炎。
嘉庆皇帝在位时,还专门颁布了一道谕旨,规定沐浴房的太监必须穿特制的厚底靴子。这种靴子鞋底足有三寸厚,走路时发不出一点声响。太监们穿着这种靴子,走路摇摇晃晃,稍不留神就会跌倒。
更让太监们害怕的是,他们还要背诵一本厚厚的《御用沐浴规矩》。这本规矩详细记载了服侍沐浴时的每一个细节,连眨眼的次数都有严格规定。若是记错一条,轻则挨板子,重则革职查办。
慈禧太后在世时,更是定下规矩:服侍沐浴的太监,每月要进行一次考核。考核内容包括站姿、走路方式、递物手法等数十项。考核不及格的太监,不仅要受罚,还要被记入档案,永无翻身之日。
为了避免出错,太监们往往提前几个时辰就要开始准备。他们要反复演练每一个动作,确保万无一失。有的太监甚至在休息时间里,也在不停地练习递物品的姿势。
光绪年间的一份档案记载,一位叫王禄的太监因为长期保持低头弯腰的姿势,脖子完全直不起来了。御医诊断说是落下了职业病,但这位太监连求医的机会都没有,第二天依然要照常当值。
沐浴房的太监大多活不过五十岁,比其他太监的寿命要短得多。这不仅是因为工作辛苦,更是因为常年累月的精神压力。据说每到夜深人静时,沐浴房的走廊里总能听到太监们压抑的叹息声。
四、历史上的惨痛教训
明朝万历年间,一桩轰动整个皇宫的案件至今仍被太监们口口相传。张常,这位年仅二十八岁的沐浴房总管,因一次服侍皇后沐浴时的小失误,落得个凌迟处死的下场。
事情的起因看似很小。那日,张常在递送香皂时,因为地上有积水,一不小心滑了一下。他手中的香皂碰到了皇后的手臂,这个意外触碰瞬间就惹来了滔天大祸。
皇后当即大怒,指控张常"意图无礼"。尽管张常一再解释是意外,还有其他太监作证,但万历皇帝仍下令将其凌迟处死。这件事后来被记入《明实录》,成为太监们最深的噩梦。
到了雍正年间,又发生了一起令人震惊的冤案。一个叫李德全的太监,因为在端水时不小心将水温调得略高了些,被怡贵妃告到皇帝面前。怡贵妃声称李德全是想要烫伤自己,这样的罪名一出,李德全立即被打入死牢。
经过审讯,李德全招认说自己那天确实疏忽大意,但绝无加害之心。然而雍正帝认为,服侍贵妃沐浴时的任何差错都是"大不敬"之罪。最终,李德全被处以绞刑,他的家人也被牵连入狱。
清代慈禧时期的教训更为深刻。慈禧有个习惯,每次沐浴必用七十二条手帕,这些手帕用过一次就要丢弃。一位叫王福的太监觉得太过浪费,私下将用过的手帕带回家中。
这件事被慈禧身边的大太监李莲英发现,立即上报慈禧。慈禧大怒,认为这是"窃取御用之物"的重罪。王福不仅被处死,连带着沐浴房的几十名太监都受到牵连,有的被降职,有的被发配边疆。
光绪皇帝在位时期,也发生过一起骇人听闻的案件。一位年轻太监在服侍皇后沐浴时,因为太过紧张,不小心打了个喷嚏。这个喷嚏让他付出了生命的代价。皇后认为这是对她的极大不敬,当场下令将这名太监拖出去处死。
同治年间还有一个特别的规定:但凡在沐浴房当值的太监,若是出现任何差错,不仅要受到惩罚,还要连坐九族。正因为这条规定,很多太监都不敢将自己在宫中的职位告诉家人,生怕连累亲属。
道光皇帝时期,一位太监因为递毛巾时的动作不够标准,被罚跪了整整三天三夜。等他再次起身时,双腿已经完全瘫痪。这件事在太监中传为佳话,大家都说这位太监算是幸运的,至少保住了性命。
乾隆年间还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若是太监在服侍沐浴时犯了错,不仅要受罚,还要把他的名字刻在浴室的墙上,用来警示后人。据说直到清朝灭亡,浴室的墙上已经密密麻麻地刻满了名字。
五、这项差事的真实凶险
在清宫档案中记载着这样一个细节:乾隆四十二年,一位名叫张三德的太监因为在服侍贵妃沐浴时的一个微小动作,差点丢了性命。当时他正在递送浴巾,不料手肘不小心碰到了放置香料的木架,一个装着檀香的瓷瓶倒在地上,发出了轻微的响声。
就是这一声响,让贵妃勃然大怒。她认为这是对自己的大不敬,当场就要治张三德的死罪。幸好当时的总管太监李德全及时求情,说是自己早上检查物品时没有将木架固定牢靠,这才保住了张三德的性命。但张三德还是受了三十大板,从此走路都一瘸一拐。
在宫中流传着一句话:"宁可得罪大臣,也不敢得罪主子身边的奴才。"但是在沐浴房里,连这句话都不适用。因为伺候沐浴的太监,连主子身边的奴才都得罪不起。
康熙年间就有这样一个规定:但凡在沐浴房当差的太监,每日都要经过总管太监的检查。检查的内容包括指甲是否修剪整齐、衣服是否干净、身上是否有异味等。若是有任何不合规矩的地方,立即就要受罚。
道光皇帝在位时期更是严格,规定沐浴房的太监必须每三日换一次新衣,而且这些衣服都要经过特殊处理,确保不会有任何异味。若是被发现衣服有污渍或者异味,轻则被打板子,重则直接发配到最苦最累的差事上去。
雍正皇帝在位时还专门制定了一本《沐浴房则例》,详细规定了太监们在服侍沐浴时的一举一动。这本则例足足有三十二页之多,光是关于如何递送物品的规矩就占了八页。太监们必须将这些规矩背得滚瓜烂熟,一旦出现任何差错,就要受到严惩。
慈禧太后在世时,更是将这种严苛推向了极致。她规定沐浴房的太监说话必须细声细气,走路必须轻手轻脚,就连呼吸都要控制节奏,不能发出任何声响。据说有个太监因为打了个哈欠,直接被发配到了最艰苦的浣衣局。
同治皇帝在位期间,还发生过一件令人胆寒的事。一位年轻的太监因为天气炎热,在服侍皇后沐浴时额头上冒出了汗珠。其中一滴汗水不小心滴在了地上,发出了极其细微的声响。这个太监当场就被拖了出去,打了五十大板,从此再也没能站起来。
直到晚清时期,沐浴房的太监依然过着战战兢兢的日子。光绪皇帝的皇后就曾因为一位太监递毛巾时的手势不够恭敬,让人将其双手打断。这样的惩罚在当时被认为是"轻的",因为至少保住了性命。
在这些太监中间流传着一个说法:宁愿去守皇陵,也不愿在沐浴房当差。因为守陵虽然清苦寂寞,但至少不用担心随时会丢掉性命。而在沐浴房当差,每一天都像是在刀尖上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