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初期,我国迎来一位外宾,是时任越南最高首长的长征同志。从这个名字不难看出,这位长征同志与中国颇有渊源,尤其对红军长征这个奇迹十分钦佩。其实长征同志本名叫邓春区,长期在越南坚持革命,在革命最困难的时期,听闻红军完成两万五千里的长征壮举倍感振奋,遂改名长征。
剑拔弩张
长征同志也算是一位老革命了,参加过同志会,也因为革命入过狱,经过多年的生死磨炼,这才逐渐走上越南高位,主体上还是与中国颇为亲近。但长征同志此次访华,也绝非仅仅是表达亲近之意这么简单,主要还是希望从中国获取一些好处,以利越南发展。
只不过,中国当时对越南帮助已经仁至义尽,甚至可以说倾尽所有。整整超过200亿的军费粮款援助,对于百废待兴的新中国而言,实在是掏心掏肺了。长征同志访华时,中国百姓经历了多年的战争之苦,如今急需恢复生产,实在是再也无力支援越南更多了。
因此,长征同志此行注定难以如愿,毕竟他期待得到的援助已经超出了我国的能力范畴。周总理日理万机,每日心系中国近况,对此自然再清楚不过。如何在谈判桌上巧妙周旋,又能顺利完成接待工作,不得罪外宾的同时,得体的处理好双方关系,成为周总理当时要面对的重中之重。
尽管周总理的心理准备很充分,但在谈判桌上还是对长征同志狮子大开口的提议很意外,尽管已经尽量周旋,却还是无法尽散紧张的谈判氛围。于是,周总理打算在谈判间歇期间,特意设置一场招待外宾的国宴,在席间缓解一下剑拔弩张的气氛。
周总理深谙外交之道,许多经典外交案例至今仍然广为传颂,所以这次国宴举办十分成功。经过席间的斡旋,外宾的态度逐渐得到缓解,也对我国现状理解更加深入,双方此前的紧张氛围,逐渐在谈笑中开始消散。
但在用餐过后,一位女服务员手持托盘,将两份热毛巾送到周总理面前时,却意外的惹怒了周总理。周总理一向温和,在任何场合都不失礼节,即便是再尴尬的情况,也总能利用诙谐幽默的话语转变情况,这次周总理为何发怒?还当众说了一句“岂有此理”。
周总理在外交期间,对接待外宾的规格和礼仪尤其重视,这也是周总理在国际上声望极高的原因之一。笔者这里给读者朋友举两个简单的小例子,就能更具体的了解周总理接待外宾时的严谨态度,也就更容易明白周总理此次因何发怒了。
两则往事
以此,周总理负责接待柬埔寨的外宾,这次接待工作非常圆满,柬埔寨的外宾非常满意,满脸笑容的登上了飞机准备离开。当时周总理带着一众干部去为柬埔寨的外宾送行,等外宾全部进入飞机以后,周总理仍然驻足目视挥手示意,而身后的几名干部却已经开始陆续离场了。
周总理发现这个情况以后,立刻叫来身边的秘书,让他将离场的干部全部叫回来。过了一会儿,秘书重返周总理身边,周总理这才弄清楚了情况。原来,当天有一场颇为重要的球赛,离场的干部都是球迷,急着去球场观看球赛,所以才在外宾登上飞机,但飞机的门尚未关闭时提前离场。
对此,周总理十分不高兴,直等到飞机的舱门关闭,飞机起飞后离开视线范围,这才收回了远望的目光,回头看向已经全部回来的干部们。他们虽然回来了,却并未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在他们心中,认为外宾登上飞机就已经算是送行完毕了,没有必要站在这里。
因此,等周总理回过头时,他们仍有人因为关心球赛而窃窃私语,甚至有人还在说笑,态度十分不严肃。周总理送完外宾以后,没有让他们立刻解散,而是就地为他们上了一堂外交礼节课。直到在场的干部全都严肃了态度,意识到了错误,周总理这才让他们离场。
还有一次,我国的著名电影《翠岗红旗》上映那一年,中国代表团受邀参加国际电影节。《翠岗红旗》这部电影在国外上映以后,获得了非常高的评价,尤其是东欧国家的影迷朋友们,观影以后一直赞不绝口,直接将这部电影推上了评奖的行列。
最终,在激烈的投票和竞争中,《翠岗红旗》一举夺得了国际电影节的大奖。但在颁奖时却发生了意外,我国代表团成员竟然当众拒绝领奖,还一直说这部电影不足以赢得如此大奖,令在场众人一片哗然。
后来了解才明白,竟然是因为负责领奖的代表团成员认为此时应该谦虚,不应该太张扬。周总理听了这个说法非常生气,认为这根本就不是谦虚,而是自卑!周总理还告诉他们,要记住如今已经是新中国的代表,但你们的做派简直不像!
结局
从这两个案例可以看出,周总理虽然为人温润,但外交礼节方面却十分严肃认真,曾经不止一次动怒。有工作人员回忆,周总理动怒是表情冷峻,不容触怒,大家都不敢说话。
周总理接到长征同志时,之所以会动怒,是因为送热毛巾的女服务员率先将托盘送到了周总理面前。而在外交的礼节中,需要先将热毛巾送到外宾面前,周总理因此对女服务员暗中使眼色,让她先送给外宾,再送给自己,以展示礼仪之邦的风采。
但这位女服务员却对周总理的良苦用心不理解,对周总理的示意也不明白,就这样一直端着托盘立在周总理面前。周总理无论如何暗示,她都不明白,而此举很可能会让此前的所有努力都化为泡影,终于惹怒了周总理,说了一句“岂有此理”后,开口明示她将热毛巾先送给外宾,女服务员这才将热毛巾送了过去,总算是打了圆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