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菲律宾在美国的撺掇下表现出在南海与中国对抗到底的姿态。但是菲律宾本身并没有对南海广阔水域的持续侦察能力,无法得知中方船只的动态,因此急需得到遥感卫星的情报支援。在这个时候,加拿大跳了出来。
近日,菲律宾外交部宣布,菲方已经和加拿大签署了一项协议,允许菲律宾利用加拿大的卫星来监测菲律宾沿海水域和公海,这便是加拿大的所谓“黑暗船只”计划。此前在加拿大渥太华举行的第六届菲加双边合作大会期间,菲律宾国家海岸观察中心被纳入到加拿大的“黑暗船只”探测系统中。
(加拿大RADARSAT-2卫星拍摄的地面合成孔径雷达照片)
所谓“黑暗船只”探测系统,是加拿大航天公司MDA与加拿大政府联合推出的一套所谓探测“非法捕鱼”行为的卫星系统,主要依靠在12年前发射的RADARSAT-2合成孔径雷达(SAR)卫星来获取照片。RADARSAT-2卫星工作在C波段,位于距地球表面798公里的太阳同步轨道上,分辨率和波束宽度取决于操作模式,分辨率范围为1米至100米,波束宽度范围为18至500公里。
与光学照相卫星相比,合成孔径雷达卫星成像的优势在于,它可以不受光照条件的限制,在夜间也可以成像;它依靠电磁波的反射成像,而电磁波能够穿透云层,因此在乌云密布的阴雨天也能够对地面和海面进行成像;当然和光学照相卫星相比,合成孔径雷达成像的缺点就是只能获取粗糙的、单色的照片,对于识别目标很不利。
(美国卡佩拉太空公司的合成孔径雷达卫星,拍摄的中国某军港的照片)
需要指出的是,中国是国际公认的实力仅次于美国的航天强国,我国近些年已经发射了数百颗光学成像卫星、合成孔径雷达成像卫星、ELINT电子信号情报卫星等等,数量仅次于美国,能够充分掌握我们感兴趣地区的实时情报。
加拿大想靠这颗卫星与我们“别苗头”,算是小巫见大巫了。在南海敏感水域船只的动态,可以说是我方单向透明的。因为中国海警船、军舰和一些渔船在南海敏感水域经常不开启AIS船舶自动识别系统,使得菲律宾无法掌握我方舰船动态,这导致菲律宾舰船在非法闯入中国岛礁附近海域的时候,经常被“突然出现”的中国船只拦截并被警告驱离,让菲律宾方面防不胜防。
实际上,近几年菲律宾船舶非法闯入我方海域,我方基本上都做到了现场监视或驱离。菲律宾方面每次对仁爱礁那艘坐底破船进行补给,都是在我方的严密监视下进行的。我方出于人道主义考虑,允许菲律宾方面给那艘破船上的留守人员补给生活必需品,不允许补给建设物资、武器和其他物资,这就是前一阵菲律宾方面在仁爱礁试图“闯关”补给建设物资的原因,但那次还是一如既往地遭受了失败。
(中国在南海靠实力碾压菲律宾的野心)
就在几天前,菲律宾武装部队又炒作中国海军在南海海域“不安全”行为。这次是菲律宾海军“本格特”号坦克登陆舰在菲律宾侵占的中业岛西南5.8海里处,被中国海军6A型轻型护卫舰“攀枝花”号拦截。实际上这片海域在中国驻守的渚碧礁东北方几海里处,中业岛礁盘距渚碧礁礁盘只有大约11海里,菲律宾在声明中故意回避事发地是在中国渚碧礁附近海域这个事实。中国舰艇是在我渚碧礁附近海域正常巡逻,而菲律宾舰艇则是图谋不轨。
这次在中业岛附近的拦截事件,让菲律宾方面担心自己非法占据的南海岛礁有“不保”的可能。此前中方已经在黄岩岛、仁爱礁等海域连续给了菲律宾几次教训,而这次中业岛也生变,说明我方在海洋情报方面单向透明的优势的巨大,已经让菲律宾方面破了大防。中业岛目前是菲律宾非法实占,与中方已经实控的黄岩岛和仁爱礁的形势还有所不同。目前来看,中方是在菲律宾一再无视警告,顽固地在南海挑衅的情况下,开始主动出击,把反击战线扩大到了菲占岛礁海域。这就让菲律宾紧张起来了,担心自己已经到手的岛礁要被迫“吐出来”。
(守卫在南沙海域的我军6A型护卫舰)
菲律宾找上加拿大帮忙,是想显示自己得到西方盟友的支持,并不是“孤军奋战”,是为了给自己壮胆;二是想把更多西方国家拉下水,借外力向中方施压;三是对国内展示菲当局在南海问题上不会退缩,而是会继续采取强硬态度。
单凭加拿大这一颗卫星是无法掌握南海水域的实时动态的,我们需要警惕的是,在22年5月在东京举行的“四国集团”峰会上,美日印澳四国宣布将推出一项“印太海域态势感知伙伴关系”(IPMDA)计划,宣称以打击“非法捕捞”为目标实现海上信息共享,并声称此倡议将提升太平洋、东南亚和印度洋地区各国的海域监控能力。其主要目的就是利用美国的遥感卫星情报,支持相关国家在南海、东海甚至各大洋与中国对抗的情报能力。目前菲律宾还未加入这个计划,但是从目前的发展来看,他们迟早会加入。
可以看出,菲律宾在南海是不会消停的。我们需要让他们知道,即使有美国支持,他们也绝不能占到任何便宜。#利剑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