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谭》中云:“涉世浅,点染亦浅;历事深,机械亦深。故君子与其练达,不若朴鲁;与其曲谨,不若疏狂。”
这是教导做人处事要善于守拙的道理。
中华文化中历来就有抱朴守拙的传统,懂得守“拙”,懂得谦虚内敛,是一种人生的大智慧。
守拙,有利于进步;守拙的人,易于与人相处;善于藏拙,更利于保全自己。
毕竟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人浮于众,众必毁之”。
《知否》中盛家庶出的小六盛明兰,从小聪慧过人,她娘亲难产一尸两命的遭遇,让她领悟,要在这吃人的大宅门中平安长大,就不能拔尖,所以哪怕她养在祖母膝下,也一路抱朴守拙,低调得不能再低调,不敢惹任何人眼,不敢抢任何风头。哪怕小公爷主动示好,也不敢接受。
但即便如此,两个掐尖好强的姐姐,一个嫡出,一个受宠,都仗着比她有依仗欺负她,每次两个姐姐互掐、争锋,她总是陪绑,三人一同被父亲罚跪祠堂。
唯有这一次,明兰第一次心甘情愿被罚,因为这一次,她才明白祖母的深意,学习技能都是次要,立身处世有大学问。
事情是这样的。
盛家书香门第,一直极重视子孙的学习教养。盛老太太本身就是名门贵女,当然知道明师的重要,所以,花大力气请来孔嬷嬷,这位教育系统的翘楚,教三个孙女墨兰、如兰、明兰学规矩。
表面看,不过是些插花、品香、茶道之类涵养修养的学习,实则蕴含一个资深教育家对学生们人生的启迪与引领。
人无完人,是人就有缺点,但孔嬷嬷这个班属短期教学,要想不走过场,实现效果,就要出奇招,一招点到死穴,才能触动人心。
所以半个多月过去,孔老师上课,没有说教,她先放养,给姑娘们犯错的空间,还暗暗加把火,让学生们尽情表演,暗斗变明争。
终于,那天时机成熟,孔老师正经危坐,教授插花诀窍,墨兰同学异常活跃,总是插话提问,抢如兰同学的话,霸占课堂,如兰气得仰倒,明兰同学默默自个儿练。
孔老师不动声色,借故退出去,实则躲教室后门偷看偷听。看到这一幕,我不禁莞尔,教室后门的窗户,自古就承担了这个作用啊。
不一会,争吵升级,如兰口诛舌伐,墨兰哭天抹泪,明兰劝慰无效,丫鬟们拉拉扯扯,一屋子哭闹,不可开交。
校园内争执斗殴,放学当然留堂了,还请来家长,唱了一出三堂会审。
会审中,大家长盛纮面上无光,秉持一贯的做派,训斥发作,准备责罚女儿们,看到和稀泥的大家长,孔老师上场,点出罚不是目的,明白错哪儿才是关键。
孔嬷嬷就事论事,点明墨兰的两处错误。与妹妹拌嘴,一句不合,就撒泼抱怨,罔顾父亲疼爱;虽说是想多学东西,为盛府增光,却无视妹妹们也需要学习,事事抢头,教导她莫要聪明反被聪明误,把别人都当傻子,嘴里说着都是我的错,却哭天抹泪表现委屈,墨兰的一贯盘算在资深教养达人面前原形毕露。
顺势,孔嬷嬷还劝慰家长盛纮,儿女多的人家,父母最要一碗水端平,才能家宅安宁。姊妹间应该互相谦让,但也要这个让,那个让,不能总让一头让,日子久了,是会生嫌隙的。
面对如兰逞口舌之快,说话专戳人心窝子、肺管子,孔嬷嬷毫不留情给予她重罚,让她谨记祸从口出,脾气不改,终会酿成大祸。
对于明兰无错被牵连,孔嬷嬷却让她与两个姐姐一同受罚,这一举措,更让我们看到一个资深教育工作者的思想深度。
从浅了说很冤啊,遭了池鱼之殃,从深处讲,是对她的深切关怀。首先,同样受罚能弱化姊妹对她的敌意,唤起家中长辈对她的怜惜;其次,受罚的痛会时刻点醒她,什么是 “一家人”,而这正是在家里始终没有归属感的明兰最欠缺的。
一家子同气连枝,共荣共损,你若荣耀,全家都荣耀,你若丢人,全家都丢人,没一个跑的,家里人错了,你没错也错,谁也无法置身事外,家族要繁盛,就必得兄弟姐妹齐心协力。
这一回合三堂会审,看似简单,却因为孔老师的引导,将过往粗暴简单无效的家庭教育,升华成了教科书式的成功教学典范,将每个姑娘的关键问题,每个家长的顽疾,都暴露了出来。
并点醒当事人,以盛家的荣辱为立足点,家宅如何安?家族如何繁盛?更给藏拙的明兰,当头棒喝。
抱朴守拙是人低调保全的智慧,但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在人生的大关隘,敢于挺身而出,该出手时就出手,也是一种智慧。一味藏拙,只顾自保,无视家族、亲近之人的危难,隔岸观火,就落入了自私的窠臼,但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人是群居的生物,需要互相扶持。
老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至于学生们领悟到何种程度,就看各自的缘法了。
看《知否》后续,盛纮有所改观,大娘子还是只见眼前,林小娘更是没有改变自身盘算,墨兰、如兰表面娴静稳重,内心依然蠢蠢欲动,只有明兰,受益匪浅,犹如打开了一扇窗户,明悟立世处身的要领。
人生的道理从来不是死规矩,而需要我们审时度势去践行,如何践行,就成就我们如何的人生。
所以后来,明兰为闺蜜嫣然挺身而出;在国舅家大娘子生产时,冒死相护;在宥阳老家姐姐危难时,为之筹谋;在沈皇后重大抉择中谏言。这一切,都是过去藏拙的明兰,在人生中的成长,在这个过程中,她收获的,不仅是家族中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还有知己良朋。
守拙,并不意味着逃避。
该出手时就出手,也并不等同于争强好胜。
任何事都离不开分寸的把握,在进退之间,过与不及之间,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和践行,才能在处事中,越来越恰到好处,恰如其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