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三个人的世界太拥挤,别硬挤。
三个人的探戈,不好跳,个中煎熬,旁人懂不了。
《红楼梦》第三十回里,宝黛钗三人一场有声的较量,敏感的凤姐也只闻到了辣味,旁人只看了个热闹,从始至终没有明白这是一场怎样的交锋。
在三十回中,一直以高情商、高涵养自居的薛宝钗,突破了一贯的人设,当着贾母众人的面,怒了,还怼得人下不来台。
当然宝钗再怒,也不会撒泼叫骂,宝姑娘的涵养,不允许她做泼妇状,但她语言的犀利争锋,辛辣讽刺,也让人大出意外。
自清虚观打醮、张道士提亲归来后,宝黛爆发了一次大争吵,宝玉当场砸了玉。
砸玉表明的是宝玉的态度,对“金玉良缘”的反抗,什么劳什子,砸了了事。
这一次吵架,挑明了大家心知肚明的事,也让宝黛二人间因了解而越加亲密,连凤姐都戏说二人,像黄鹰抓住了鹞子的脚,是扣了环的不可分。
这个玩笑,当然让贾母开怀,众人凑趣,但是王夫人和薛宝钗呢?
薛宝钗的反应很出人意料。
自清虚观归来后,三人在贾母处首次会面,被众人取笑的宝玉正不自在,就搭讪宝姐姐,想岔开话头。
“大哥哥好日子,偏生我又不好了,没别的礼送,连个头也不得磕去。大哥哥不知我病,倒像我懒,推故不去的,倘或明日恼了,姐姐替我分辨分辨。”
很平常的一个话茬,因宝玉黛玉吵架,无心其他,宝玉推说身体不好没去,宝钗当然懂得起,要说平时,宝钗不会抓着不放,但那天不知怎么的,就气不过:
“你便要去,也不敢惊动,何况身上不好,弟兄们日日一处,要存这个心,倒生分了。”
这话一听,就有些冷笑后的反讽,显得生硬、客套。
宝玉只得接着问:
“姐姐怎么不看戏去?”
宝钗回:
“我怕热,看了两出,热得很,要走,客又不散,我少不得推身上不好,就来了。”
宝钗这话语带机锋啊!
看着寻常,但若与宝玉先前的告罪联系起来,就是直接打宝玉的脸了。
宝玉说他因身上不好,故而薛蟠的生日会没到场,宝钗说她怕热不想去看戏,就推说身上不好。将宝玉的推脱赤裸裸讽刺了回去,这脸真是打得啪啪的,宝玉当场更觉没脸了。大家族中,所谓有修养的人,即使吵嘴,也不直接,弯子绕来绕去,弯酸人。
宝玉这小孩,本来就时常无厘头,话语也莽撞,被怼得颜面无光,口快就来了一句:
“怪不得他们拿姐姐比杨妃,原来也体丰祛热。”
这一句话,直接激怒了薛宝钗。
杨贵妃不管今人如何评价,但在当时,妥妥的反面教材啊,先是与公公乱伦,后又与义子安禄山传出暧昧,结局也是当了弃子,惨死马嵬坡。
宝玉将她比作杨妃,试想宝钗原本也是入宫选妃的,这话引发的联想真的让人抖三抖,宝钗当场大怒了。
庚辰本写:宝钗听说,不由得大怒。
程乙本:宝钗听说,登时红了脸,回思了一回,脸上越下不来。
但周身的涵养,还是不容许她直接甩脸子,或像黛玉那样发脾气走人,只是忍不住冷笑两声:
“我倒像杨贵妃,只是没一个好哥哥好兄弟可以作得杨国忠!”
这话夹枪带棒,火药味儿挡都挡不住,也是宝钗第一次在人前这么露骨地怼人。
再多想想,宝玉可是有个姐姐元春在宫里当贵妃呢,若将元春比杨妃,宝玉就是杨国忠了,这反扑,脸打得不要太响。
这里还插入了个小细节,也是作者神来一笔。
怡红院的小丫头靛儿,扇子不见了,进屋来找,偏巧谁都不问,就问宝钗,也是极有意思的安排,不知曹公是个什么心意?只知当即就被宝钗迁怒了。
“你要仔细!我和你顽过你再疑我,和你素日嬉皮笑脸的那些姑娘跟前,你该问他们去。”
平素的宝钗,不会这样说话的,品品,语气很凶了,可以说是厉声质问,你怎么可以怀疑我?要怀疑也该怀疑跟你们嬉皮笑脸的人去,这一刻,或许宝钗喝问的并不是靛儿,而是宝玉,黛玉也被归入“素日嬉皮笑脸”的行列。
这一回的回目,“宝钗借扇机带双敲”,可谓画龙点睛。
这是宝钗吗?这绝不是平日的薛宝钗!
看懂了宝钗情绪的变化,也就能看清宝姑娘在这一回里,失掉了风度,脾气压都压不住,三个人的世界,真的太拥挤,后来者想挤入,个中苦涩,真的也赔尽了自己的风度。
这不禁又让我们疑惑,高情商,最善为人处事的薛宝钗,这一次当着贾母与众人的面,直接开怼,这是要表达什么?
说起来这一回并无大事发生,怎么一句“杨妃体丰祛热”就让宝钗完全抛却了平素的礼仪姿态?还迁怒小丫头?
要想理清这个原因,或可以参考一些评论家的言论。
很多研究者都认为,在此前去清虚观打醮,张道士曾给宝玉提亲,这提亲的姑娘书中没有明说姓甚名谁,但各方面来推敲,都指向宝钗。而贾母一口回绝,宝玉还为此砸了玉,无不是当众打脸了。
若真是宝钗,那求亲被拒,薛家还要在贾家常住,还要来面对贾母,被迫看被众人打趣“扣了环儿”的宝黛,看别人秀恩爱,受别人奚落,看别人得意,历来好脾气的宝钗,破功似乎也就不难理解了。
宝钗从来不是好相与之人,她有她的骄傲,就看她愿不愿与你争锋罢了。
黛玉看宝钗在宝玉面前吃瘪,就高兴,宝玉看黛玉开心,他也开心,宝钗被二人排斥在外,心中各种不是滋味。三个人的世界,因恋爱关系变得真的好复杂,各自内心都有煎熬。
场面变得尴尬了,黛玉想岔开话题,就问宝钗看了两出什么戏,哪知宝钗直说看了出李逵骂宋江,后来又负荆请罪的戏。这番指桑骂槐,直接将宝黛二人臊得满面红霞,不好发作。
看吧,三个人之间的机锋,谁插得进去?连擅长察言观色的凤姐,也只是闻到了火药的辣味,她的直觉告诉她这里边肯定有事儿,直说“你们谁吃了生姜,这么辣辣的。”却又不知究竟,旁人更是一头雾水,不得其门而入。
这次交锋,表面看宝钗完胜,但其实?宝钗的煎熬正在她的虽胜犹败之中,仿佛也印证着她的结局。
这是讲了三个人的拥挤,三角关系的苦恼,三个人的煎熬。
那么两个人之间呢?
一个人的苦恋呢?
这一回里还有一个亮点,就是一个人的苦恋。
受到奚落的宝玉很无聊,就在大观园闲逛,碰到了蔷薇花架下一个女孩子在划“蔷”字。
一个唱戏的女孩子,爱上了贾蔷这个少爷,无人诉说,也无处诉说,只能一个人在闷热的午后,在地上一个一个划着“蔷”字,纾解着自己内心的折磨。
《红楼梦》总是让人很感动,还在于它写出了不同的人在情感里的无奈与折磨。
“龄官划蔷痴及局外”,龄官划了几十个蔷字了,痴痴的还在划,完全沉浸在自己的爱而不得中,大雨突至都没有觉察。
这份痴,触动了“不觉也看痴了”的宝玉的心事,宝玉在感情的世界里也满腹苦闷,也有他放不下、也承诺不了的人,他提醒龄官避雨,却同样没有感觉到自己也成了雨打鸡。
很简短的画面,却也定格成了《红楼梦》中的经典,红楼中都是痴人说的梦,梦里梦外不同的痴人,在不同的感情世界里熬煎。
黛玉为自己的心事无人做主,煎熬出了一身的病;
宝玉为自己爱人的煎熬,自己却无力,也熬着满腹的忧;
宝钗只想为自家谋得更好的出路,为那些求而不得,也在煎熬、挣扎;
小丫头们,落魄的少爷们,红楼中太多的人,各有各的煎熬,各有各的烦恼与折磨。
或许,在感情的世界里,动心就掉入折磨的陷阱,牵心动肺,越执着,越煎熬,想要的越多,煎熬也就越多。
《红楼梦》的伟大,还在于它对不同阶层的人,都给予了最大的体谅。
它体谅、包容了一切一切的不容易。主角们,卑微的小人物们,人人都在各自的层面上,各自的情感世界里,承受各自想要的东西带来的折磨。
如果说《红楼梦》是曹雪芹在经年过后,对人生的回忆录,那么在这些回忆中,他有太多牵挂的人,照亮了他生命的人,他对不起的人,他在回忆中忏悔,重尝甘苦。
人世间的痛苦与欢欣或许就是如此,总是如影随形,痛并快乐着,在不同的阶段,都要各自品尝属于自己的那份熬煎中的苦涩与甘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