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世界千奇百怪,这里自然也少不了“化学”的参与,很多动物天生就会利用自己体内或环境中的化学物质来保护自己。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动物王国中的化学冷知识~
河马——“汗血宝马”竟是我自己?!河马,是淡水中最大的杂食性哺乳动物,尽管它们的外形与猪和其他陆生偶趾有蹄类动物相似,但河马科动物最亲近的亲戚是鲸目动物(鲸鱼、海豚、鼠海豚等)。
河马的体表几乎无毛,皮肤中也没有汗腺,但却有一种特殊腺体,可以分泌一种独特的红色粘稠液体。这种液体常被称为“血汗(hipposudoric)”。不过实际上,这既不是血,也不是汗。
这种液体可以作为的天然防晒霜,为河马的皮肤保湿,防止开裂;也可以作为抗菌剂,防止打斗后的伤口感染。“河马汗酸”是其中的主要成分。
河马汗酸
研究发现,分泌“血汗”是河马的一项独有技能,而且所有的河马,无论“男女老少”,都会分泌这种红色液体的来保护皮肤,与饮食也无关。
隐翅虫——最爱熬夜的你最近,被隐翅虫灼伤皮肤的新闻屡屡登上热搜,这种小小的虫子为什么引起大家关注呢?
隐翅虫,是鞘翅目隐翅虫科甲虫的通称,在我国境内已知有3种,在川渝地区更为常见。
隐翅虫并不会螫人,但它们体液中含有的“隐翅虫素”是一种 糜!烂!性!毒!素!隐翅虫素会对皮肤产生强烈刺激,一旦接触10~15秒就会引起发炎反应,这就是“隐翅虫皮肤炎”。患者会感到灼痛,皮肤起泡、溃烂,严重程度取决于接触时间和浓度。
隐翅虫素
不过也不必过分紧张,隐翅虫素并不会分泌在隐翅虫的体表,只有当身体破裂时才会释放。所以,我们见到隐翅虫时,尽量避免直接拍打,轻轻吹走就可以,千万不要接触它的有毒体液。
顺便说一下,隐翅虫具有趋光性,会在黑暗中向着光亮处行动,喜欢关灯后熬夜刷手机的各位,要尤其小心哟~
屁步甲——天生的“喷射战士”还记得鲁迅笔下的“斑蝥”吗?
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曾经这样描写过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斑蝥,是鞘翅目芫菁科(yuán jīng)昆虫。但实际上,它们在受到刺激后并不会“喷射烟雾”,而是会从关节部位分泌出一种气味辛辣的黄色毒液,接触后会引起皮肤红肿发泡。
鲁迅先生描写的,更像是“屁步甲”的防御特征。
有一类甲虫,被称作做“Bombardier Beetle”(投弹手甲虫),是步甲科气步甲属等四个属中500多种昆虫的统称,它们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在受到威胁时会从腹部末端“噗”的一声喷出一股具有刺激性,而且接近 100℃ 热雾,这也是它们名称的由来。屁步甲就是其中的一种,在我国福建等地可以找到。
屁步甲喷射出的热雾含有“1,4-苯醌”,具有与氯气相似的刺激性气味,对脊椎动物的眼睛和呼吸系统有刺激性,进而达到防御目的。
1,4-苯醌
屁步甲“放屁”的原理其实很简单:它们腹部的腺体中存有“对苯二酚”和“过氧化氢”,当与另一个空腔中的过氧化氢酶和辣根过氧化物酶混合后,过氧化氢在酶的催化作用下放出氧气,将对苯二酚氧化成 1,4-苯醌。
反应会剧烈放热,使混合物沸腾气化,再加上氧气的助推作用,一股接近 100℃ 的热雾就会伴随爆裂声喷涌而出!如果体内储存足量的弹药(对苯二酚、过氧化氢),它们最多可以喷射大约20次这种化学喷雾~
饮鸩止渴的毒鸟,真实存在吗?“饮鸩止渴”是我们很熟悉的成语。其中的“鸩”是指传说中的一种毒鸟,羽毛有剧毒,泡在酒里可以毒死人。但现实中,有毒鸟类的相关记载少之又少,真的存在这种毒鸟吗?
20世纪90年代初,鸟类学家在新几内亚发现了一种特有的鸟类——黑头林鵙(jú)鹟,科学家在捕捉它们制作标本的过程中,意外发现手部皮肤有灼热和麻木的感觉。
研究发现,黑头林鵙鹟的皮肤和羽毛均含有以“箭毒蛙毒素”为主的神经毒素,其中皮肤和羽毛毒性最大,心脏和肝脏毒性较小,骨骼、肌肉毒性最小。这也是第一种被记录在案的有毒鸟类。
箭毒蛙毒素
据估计,一只鸟的皮肤中大约含有20微克神经毒素,羽毛中约含3微克毒素。毒素含量不会威胁生命安全,但是足够让接触者的皮肤产生灼热和麻木感。进一步研究证实,这些毒素主要来自它们食用的Choresine甲虫。
去年夏天我傍晚跑步,根本没有看见什么,就觉得眉角有东西略过,我以为飘落的树叶,随手一扫,瞬间脑门一阵刺痛,就觉得脑袋嗡一下,没一会就肿半张脸,至始至终也没看见凶手什么样子,真是天灾,估计是什么有毒飞虫,真是冤死了[呲牙笑]
隐翅虫爬过的地方也会发炎,我有次就是野钓中招,一条爬行轨迹,从小腿到膝盖
屁步甲东北也很多。
神奇的物种
屁布甲真的厉害,被喷过手掌,灼热疼痛,痛苦。
🐶日的隐翅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