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问:见过牛吗?僧人:见过。师再问:你见的左角还是右角?

青云塾点墨人 2025-04-11 05:11:06

师问:“僧甚么处来?”曰:“庄上来。”师曰:“汝还见牛么?”曰:“见。”师曰:“见左角,见右角?”僧无语。师代曰:“见无左右。”

——《五灯会元》第四卷 五峰常观禅师

白话直译:

五峰常观问一新到僧人:“你从哪里来?”

僧人回答说:“我从一处村庄过来。”

“既然从村庄过来,想必你曾见到村子里的牛了?”

“当然见过。”

五峰常观再问:“那你是见到牛的左角,还是右角呢?”

面对师父的逼问,僧人不知如何作答。

五峰常观见他愣愣的站在原地,就说道:“你可以回答‘见无左右’之分嘛!”

鉴赏评说:

想起这样一则公案:

有僧人问延庆法端禅师:“蚯蚓被斩为两段,两边都还在动,不知道佛性在哪一边?”

延庆法端没有回答,只是在僧人面前摊开双手。

延庆法端摊开双手,佛性是在他的左手还是右手呢?

他的两手第一时间就整个暴露在眼前了,哪里还分个一和二,左和右呢?见到的就是全部啊!

见,是整体的、是圆满的、是不可割裂的,正如人人皆具的佛性。

知,是见后风光,打上了每个人各自独特的烙印,正如每个人的体验。

见无左右,知有差别。但是,别忘了,知是从见而来的,见是一切的源头。见是“父母未生之前”、“一念未生之时”,知则是千姿百态的自我世界。

别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虑什么是佛性、佛性在哪里。佛性不在不任何一段蚯蚓之上,也不在任何一只手上,也不在左右牛角之上,不就在见这一切的你那里吗?

佛性不在思维里,不在知解中,只在当下的妙用之中呈现。“百姓日用而不知”,所以业识茫茫,无本可据。

如能“知用”,自然就成了能完全掌控自己人生的主人,来去何处,分分明明。

掌控人生的不是能力、不是财富、不是知识,而是觉察一切有别世界,都是自己赋予的,自己就是全世界的那尊 佛,它生起万法,主 宰一切。

来去分明,也不是一定有个来去之处。当下即是,无所谓来也无所谓去。

不要误会,佛 法不是唯心的,不是说自己是客观世界的主 宰,而是说这个所谓的全世界是自己的主观世界,是客观世界的见后风光。

客观世界在外面,不可得;一切所得,皆是自心投影而已。外面的存在,不可得;自己的所得,皆不是。

既然外面的不可得,外求显然是不可取的;既然内在皆不是,唯我也是不明智的。那该如何是好呢?

应无所住,悲欢离合不由他人,喜怒哀乐全在自己。自始至终都是你,而不是有个外在的其他,这就是禅宗所说的明心,一切呈现皆是自心呈现。

隔山见烟,便知有火,隔墙见角,便知什么?

是牛?是羊?

是你!

与自己在一起,就是全部,哪里还有个左右之分、高下之别呢?

0 阅读:4
青云塾点墨人

青云塾点墨人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