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下旬,我游览上海植物园时,发现了一种没见过的植物,有着姜科植物通常有的那种大叶子,花有粉有紫红,看着像荷花。用手机软件识别,是姜科姜黄属的植物“姜荷花”。感觉它的花名就是根据花的形状起的。

2021年6月底,我游览厦门植物园时,在姜园又见到了它的身影。这次见到的这个栽培种,开的全是粉色花,看着更像荷花了。而且我还发现了它的秘密,它的真正花的很小,畏畏缩缩地藏在花序下部的绿色苞片中。


我很喜欢这种花。其实,凡是与荷花有关联的花,我都喜欢,因为我的家乡保定就以“古莲花池”的荷花而闻名,我还特别喜欢周敦颐的《爱莲说》(植物学上荷花即莲),总以为荷花与自己有着某种莫名的联系。

见识了“姜荷花”亭亭玉立的身姿,宛若少女的面庞,就很想知道它的家乡与身世。后来发现2008年第6期《花卉》上有介绍文章,其作者为华文,其标题是《似荷非荷的姜荷花》。


文中说,姜荷花原产于泰国,又名“泽泻叶姜黄”,是姜科宿根花卉,学名Curcuma alismafotia。因花朵似荷花而得名。姜荷花在泰国栽培历史悠久,与佛教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人们常将它的切花供奉于寺庙佛像之前。姜荷花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引入中国,通常作为盆花观赏。当时只有一个粉红色的品种,后来又以球根的形式从泰国引入不少新优品种,如粉荷、极红、粉紫、白荷、斑马、深紫、雪白、清迈粉紫。

2021年出版的《园林花卉学》(作者潘远智),介绍得更为详细,我摘抄一些非专业人士关心的内容:


姜荷花,别名洋荷花、暹罗郁金香、热带郁金香。原产泰国清迈一带,非洲、大洋洲等地区也有分布,有四五十种。由于粉红色的苞片酷似荷花,又为姜科,故称姜荷花。它的主要观赏部位是其花序上部的大型不育苞片,一般有10片左右,卵圆形。其真正的花较小,半藏于花序下部的可育苞片内。这些苞片较小,暗绿色,每一苞片具两至三朵花,花紫蓝色,极柔弱。每朵花仅开一天,依次开放。花期为6—10月。
它的叶子长椭圆形,中肋略带紫红色,可作辨识的标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