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宜昌,古称夷陵,是一座千年古城。宜昌之名,始于东晋。清代,宜昌被辟为通商口岸,设海关。民国时,属第六行政督察区。现在的宜昌,综合实力更是位居全省前三。
在漫长的城市发展史上,古老的宜昌,留给人们太多斑斓的难忘记忆。然而,岁月更迭,沧海桑田,宜昌的一些古老建筑和遗迹,却在时代的发展中逐渐消失了。
宜昌的山村
笔者有幸搜集到了一些民国时期宜昌老照片,老宜昌的印象如浮光掠影,让人回味悠长。这些照片,包含了老宜昌的建筑和人文风貌。不仅唤起了人们的记忆,更让人热爱自己的家园。老照搜集不易,值得珍藏!
宜昌,位于西陵峡出口,上控巴蜀,下引荆襄。自古就是一座码头重镇,航运业发达。
照片中是宜昌的江边码头,江面上烟波浩渺。码头边上,停满了大大小小的船只,一派繁忙景象。远处青山连绵不绝。
这是位于宜昌城东南长江北岸的天然塔。该塔始建于晋代,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重建。
天然塔为砖石叠砌,八棱七层,高约42米,层层出檐,塔身优美,古塔为"夷陵八景"之一。现存的天然塔,是清乾隆时这次重建的古建筑。
民国时期,站在高处俯瞰宜昌城。城内建筑鳞次栉比,远处有高大的殿宇和城楼。一名男子站在墙头上,画面顿时活跃起来。
宜昌民居,具有浓厚的土家民族特色。峡江民居建筑,是宜昌乡土民居建筑中最有特色的建筑群落。目前保存较好的这类民居建筑,以西陵峡两岸、香溪河沿岸为主要分布地。
民国时的宜昌南津关景象。南津关,位于西陵峡东口,可以说是三峡尾端的天然门户。
南津关是长江三峡的起点,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两岸地势十分险要,宽处2000米,最窄处仅有300米。照片左侧的水上建筑,就是当时宜昌南津关的海关站。
这是位于宜昌东山上的东山寺。该寺始建于唐代,历史悠久,规模和影响都很大。
山门上“东山寺”三个大字十分醒目。山门后面是“揽胜楼”。东山庙宇众多,香火鼎盛。著名的寺庙有:东山寺、慈云寺、东山草堂等。可惜的是,东山寺后来毁于日军之手。
民国时期的宜昌归州古城。归州城位于西陵峡北岸,外形像葫芦,又名葫芦城。三峡大坝蓄水后,照片中的古城已经沉入水底。
归州城背靠卧牛山,面临长江。古城有五座城门,被誉为“三峡咽喉、西峡明珠”。如今的归州古城,人文景点众多,有屈原故里、丹阳书院、大慈寺、宋玉宅等。
这是位于宜昌西陵山北峰的三游洞,背靠西陵峡峡口,面临下牢溪。至今,在西陵山下牢溪平台上仍留有六朝军垒遗址和城市遗迹。
三游洞位于崖壁之上。洞内十分开阔,深度有30米,宽23米,高约9米。洞内有欧阳修等名人题记碑刻。洞口有殿宇建筑。三游洞附近景色奇丽,被古人赞誉为“幻境”。
湖北宜昌濒临长江,优美的峡江风貌,令人震撼。照片中是著名的“崆舲峡”。
崆舲峡风光秀丽,两岸峰峦叠秀,环云蔼翠,飞瀑流泉。照片中,江水从两座大山之间奔流而出,岸边停着一艘帆船。远处,山峦起伏,云雾缭绕。
民国时期,位于宜昌城内的魁星楼。魁星楼高三层,跨街建造,街上人来人往。
拱形门洞上方“魁星楼”三个字十分醒目。魁星楼是中国北方著名的道教建筑之一,在中国人的观念里,魁星神能保佑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获得成功。
这就是著名的兵书宝剑峡。兵书宝剑峡,位于西陵峡的西段。兵书,其实是悬崖石缝中的悬棺,宝剑是崖壁上突出的一块岩石,外形与宝剑形似。
在兵书宝剑峡的对面,悬崖峡下有一岩洞,传说是诸葛亮当年屯粮的米仓,故又称“米仓峡”。照片中,峡江风光古朴又自然。
民国时期,宜昌街头几名理发师,正在为顾客理发。这种流动理发摊在当时很常见。
他们挑着扁担,扁担一头装着理发工具,另一头装着水盆和炉子。他们走街串巷,只要有人需要理发,他们随时可以停下来。
这是镇江阁,又名杨泗庙。镇江阁高四层,飞檐翘角,威震三江,有"天下第四楼"之称。
始建于康熙38年(1699年),目的是镇住洪水灾害。今建筑为上世纪80年代重建。奇怪的是,匾额“镇江阁”三字中的“镇”字,三横少了一横。这是为何?
民国时期湖北宜昌,码头边上有一个小吃摊。摊主是一对夫妻,他们配合默契,正在为码头上的工人做饭。锅中冒起热汽。
一个小吃摊,折射出昔日的宜昌也充满了人间烟火味。远处的江面上,有帆船正准备启航。
这张照片,拍摄于马牙山。马牙山位于陵峡南岸,风光旖旎。江水烟波浩渺,山峦起伏,云雾缭绕。马牙山上,有四块酷似《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众的巨石,活灵活现,令人称奇。
民国时期,湖北宜昌文庙内景象。照片中这座大殿,面阔三间,飞檐高挑,巍峨壮观。大殿前有一棵倾斜的柏树,用木棍支撑。有宜昌当地人回忆,大成殿在60年代被拆除,殿侧的庑房后来也被拆掉。
这张照片中,拍摄于黄牛峡附近。江水湍急,岸边乱石堆叠,一艘小船停靠在江边,不远处,当地人撑起的渔网清晰可见。民国时期的黄牛峡,峡江风貌令人赞叹。
这是一处陵墓,是宜昌镇总兵张忠孝的墓园。一座高大的三间四柱砖砌牌坊,看上去非常古朴。牌坊前矗立着几尊石狮子。穿过牌坊,后面的高地上矗立着很多石碑。
张忠孝,河南洛阳人。康熙二十八年,张忠孝擢升夷陵总兵官。张忠孝死后,康熙皇帝感念其勤于政事,敕命"祭葬",并加封太子少保。
照片中是天柱山,山峰笼罩在云雾之中,时隐时现。天柱山位于宜昌市长阳县。天柱山为道教名山,自唐开山设观系道教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之一。天柱山孤峰峙立,景色秀美。
宜昌江边码头景象。岸上有一座欧式建筑,是当时的“怡和洋行”,房顶上挂着英国国旗。
怡和洋行,是最著名的老牌英资洋行,远东最大的英资财团。在这座码头的不远处,就是“宜昌关”海关码头所在地。江面上一艘大船正驶往下游。
民国时期,湖北宜昌石门洞灵泉寺,又叫龙王洞。山门上“灵泉寺”三个字十分醒目。
石门洞,宜昌古八景的“灵洞仙湫”所在地。洞内建筑始建于宋朝,明太祖朱元璋时期修建了一众庙宇。照片中有灵泉寺、卧云楼、佑圣殿等建筑。
这是位于石门洞对面的笔架山,远看商形犹如一座巨大的如笔架,因此得名笔架山。山岩底部,竟然居住着一户人家,几栋房屋民舍清晰可见。如此境地,堪称绝佳的隐居之所。
民国时期,湖北宜昌镇镜山景象。镇镜山,一直是军事要地,因“镇一方之境”而得名。
宜昌镇境山不仅自然风光秀丽,而且人文历史悠久,被称为宜昌人文历史的名山。在这里,游客可以远眺葛洲坝,俯瞰西陵山上的嫘祖庙,美景宜人。
宜昌上石门风光。江水宽阔,青山连绵不绝,一艘帆船划过江面。江边,山石褶皱,更显沧桑,古色盎然,颇富异趣。峡江风貌美如画!
民国时期宜昌灵官殿,有可能在石门洞附近,这是供奉道教护法神王灵官的所在。清光绪末年,四川张道人扩建西陵山庙曾,建有灵官殿、正殿等大小房舍十余间。
寺庙的山门正对宜昌古城,门上石匾刻有“西陵山”三个字,为当时宜昌著名的寺观之一。抗日战争时期,宜昌沦陷,西陵山被日寇炸为废墟。解放后,西陵山庙遗址被辟为农田。
长江宜昌段风光。江边修建有高脚楼,一栋栋民房鳞次栉比。岸边码头上,停泊着很多小船。江面水平如镜,大小船只来往穿梭,一派繁忙景象。
民国时期的宜昌水府庙,墙壁上写着“中郎将董幼宰故里”,建筑前面有一座五层宝塔。
水府庙,始建于明末,供奉的石水神肖公。如今,水府庙周围的环境发生了改变,只有一座宝塔依然矗立在此地,诉说着当年的辉煌。
这是宜昌城外乡下一个村子。村子不大,只有几栋民居。村子外面是一处坟地,埋着几座坟茔。奇怪的是,村子里几乎见不到一个人。
结束语:回看民国时期湖北宜昌老照片,每一栋建筑,每一条街道,每一处风景,都浸润着历史的底色,包含着老宜昌人的深切记忆。如今的宜昌,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综合实力位居湖北省第三,百姓安居乐业。你去过宜昌吗?在你眼里的宜昌是什么样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