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岁的国保水利工程,藏在浙南群山中,灌溉良田3万亩!

驴游记 2022-04-10 22:18:39

中国现有26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但有这么一座,她藏在浙南的群山中,拥有多项世界首创,世界上最古老的拱形坝体、世界上首座水上立交桥、世界上最早的堰渠法规碑刻等等,1500多年的岁月长河中,这座古堰灌溉了3万亩良田,千百年来造福了多少百姓?恐怕已经没人能统计得清楚了。

浙江丽水市,一座名副其实的城市,这里山明水丽,美景如画,群山环绕,绿水长流,除了优美的自然风光外,古桥、古塔、古寺、古窑散落在丽水山区,成为历史的见证者,而在市区西南25公里处的松阴溪上,一座古堰屹立千年,与之紧邻的还有一座傍水而生的堰头村,成为丽水市莲都区最有名的4A级“古堰画乡”景区。

进入景区,沿着古驿道前行,樟林穷尽处,平静的松阴溪突然间泛着白色的浪花。及近而看,一道堰坝矗立水中,显现出一条弧形的脊背,阻击着滚滚波涛,一股股激流飞涌喷泄。没错,这就是建于南朝萧梁天监四年(公元505年),距今1517年的通济堰。

1500多年前的碧湖盆地,松阴溪是条肆虐的“黑龙”,雨季时时常泛滥成灾,吞噬成片的庄稼和耕地。

天旱时,松阴溪水又白白地流失,大量农作物枯死造成绝收,无论旱涝,当地的百姓都叫苦不迭。于是,在松阴溪上建造一座水利工程,成为百姓最急切的渴望。

南朝萧梁天监四年(505年),在詹姓和南姓两位司马的率领下,历经千辛万苦,一座弧形的拱形大坝矗立在了水中,远远望去,如同一把弓弦将溪水射向农田。这两位司马叫什么名字,历史上没有留下记载,筑堰的过程如何,历史上也没有记载。

但这座长275米,宽25米,高2.5米的拱型堰坝,却成为了世界上的首创,科学的弧形设计减少了水流对堰坝单位宽度的冲击力,使其具有较强的抗洪峰能力,拱坝还改变了水流方向,减轻了对堰坝护坡、溪岸的破坏。

在离拱形大坝500米处,有一条名为泉坑的山坑,其水横贯通济堰渠道,每遇山洪暴发就挟带大量沙砾和卵石冲泄而下,淤塞渠道,使堰水受阻,需经常疏通,影响灌溉效益。

北宋政和元年(公元1111年),知县王褆按邑人叶秉心的建议,在通济堰上建造了一座立体交叉石函引水桥,俗称‘三洞桥’。

泉坑水从桥面上通过,进入瓯江,渠水从桥下穿流,两者互不相扰,避免了坑水的沙石堵塞堰渠,使渠水畅通无阻,不需年年疏导,这一设计,也成为最早的立体排水工程实例,被誉为最古老的水上立交桥。

当然,水利工程从来都不是一劳永逸,堰坝会被冲毁,也会被淤塞,所以自宋元至清,历代多次续建整修通济堰。

南宋乾道三年(1167年),41岁的南宋名臣范成大,出任处州(今丽水市)知州。第二年他便主持修整通济堰,带领民夫垒石筑防、浚淤通塞,并设置水闸49处,历时3个月完工。

修好通济堰后,他认为必须立章建制,在依规治堰的保障下,人人都自觉遵守,一渠之水才能融通调济,才能达到利民通博、济世千秋的大目标。

于是他挥毫书写《通济堰碑》二十条,记言十四行,以告来者。“文意赅简,书逼苏黄”,这二十条堰规沿用了数百年。这块其貌不扬的《通济堰碑》也成为世界上最早使用的古代农田水利法规之一,也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堰渠法规碑刻实物。

但范成大修复的通济堰,还是不够坚固,其坝为木筱结构,松荫溪上游一发大水,水坝就被冲损,岁岁春节皆需进行一次大修,费工又费时。

南宋开禧元年(公元1205年),当时任参知政事要职的何澹,他为了使大坝千秋永固,免除劳役之苦,提高灌溉功效,就奏请朝廷,调兵3000,花了三年时间,对大坝进行大修重建。

重建的大坝用千株大松木作为坝基,松木在水中是不会腐烂的,是名副其实的“千年不烂水底松”。当时,人类还没发明混凝土,为使石坝增强整体性,就沿江筑起36座炼铁炉,将炼成的铁水铸到石坝缝内。此两项特创的筑坝技术,使大坝牢不可摧,至今历经800多年溪水的冲击考验,仍然完好无损。

后人又在通济堰源头的堰头村,在堰渠两岸种植了数十棵香樟树,这些香樟树苍劲挺拔,遮天盖地,绿树浓荫,散发出阵阵清香。

这些数百年树龄的香樟树与三洞桥、文昌阁、拦水大坝、龙庙连成一体,成为一处难得的自然美景。

古香樟群不但风景优美,还有很强的实用功能,树根深扎堰堤,纵横交错,牢牢卫护着堰渠,为防止洪水决堤,起了重大的作用。

千年通济堰所在的地方被称作堰头村,这是一座因古堰而生的村落,传承着护卫通济堰的职责,范成大建立堰规的核心,是建立管理机构,由堰首、监当、甲头、堰匠、堰司等组成,其中堰首的位置是核心中的核心。

堰首是通济堰的总管,由百姓推选地方上有名望、有品行、有能力、且有经济实力的人担任,任期两年。堰首的职责相当于指挥官,带领大家解决堰坝出现的问题,处理险情,组织救灾、防洪、冬季岁修、清淤、调节争水纠纷等等。

如今,担负堰首职责,并兼任水利管理员的是58岁的诸葛长友,他是家族的第三代守堰人,主要负责通济闸的开闭闸和定期清理等工作。

正是因为有了历代的修整,以及800多年前建立的一套规范管理制度,才使得通济堰历经1500余年,至今仍在发挥着作用,成为世界灌溉史上的奇迹之一。

如今的通济堰是一个叫做“古堰画乡”的4A级景区,由“古堰”和“画乡”两部分组成,除了堰头村的“古堰”景区,还可以坐船前往数百米外,龙泉溪南岸的大港头村“画乡”景区。

此处是松阴溪与龙泉溪交汇之处,水面宽阔,风景如画。

“画乡”景区古树参天,绿水环绕,景色不差于“古堰”景区。

码头连着鹅卵石铺就的古道,绿树成荫,漫步其间,犹如走进了历史的 记忆。

依水而建的小木屋,形成了“画乡”的主要街道,既然名为“画乡”,当然是定位了这里的文化特色,这里建有丽水巴比松陈列馆、丽水油画院、古堰画乡展览馆、古堰画乡分校等,还有专业美术写生创作基地“在水一方写生创作基地”,成为艺术写生的好去处。

古老与现代在此交融,实用与艺术在此交汇,在这么一处山水如画的地方,哪怕是什么也不干,只在香樟树下呆呆地坐上一个下午,估计也是美好难忘的。

每一座造福百姓的水利工程背后,都有些千古流芳的名字,因为都江堰,我们记住了李冰,因为槎滩陂,我们记住了周矩,而这座1500岁的通济堰,又让我们记住了詹司马、南司马、范成大、何澹等人,也许不只是修筑堰坝那么简单,更是那句“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承诺。

11 阅读:4970
评论列表
  • 2022-04-11 06:01

    我去过一次,确实美不胜收、名不虚传。

  • 2022-10-29 09:36

    可能是离的近,大概有30公里左右,经常路过,没有觉得美[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就是香樟树确实是不小

    驴游记 回复:
    很不错了,风景秀丽
  • 2022-07-24 23:30

    家乡美

  • asd
    2022-04-15 22:02

    第纳尔

驴游记

简介:自驾旅行、人文历史、古镇古村、美景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