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
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
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
龙舟争渡,助威呐喊,凭吊祭江诵君赋。
感叹怀王昏聩, 悲戚秦吞楚。
异客垂涕淫淫,鬓白知几许?朝夕新亭对泣,泪竭陵阳处。
汨罗江渚,湘累已逝,惟有万千断肠句。 ——苏轼《六幺令·天中节》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
何 为 “端”?
端午从字面上还有“端五”、“重五”、“重午”等名称。“端”古汉语有开头、初始的意思,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
《风土记》里说:“仲夏端午。端者,初也。”每月有三个五日,头一个五日就是“端五”。古人习惯把五月的前几天分别以端来称呼,元代陈元靓《岁时广记》云:“京师市尘人,以五月初一为端一,初二为端二,数以至五谓之端五。”《燕京岁时记》记载:“初五为五月单五,盖端字之转音也。”
何 为 “午”?
古人纪年通用天干地支,按地支顺序推算,农历的正月开始为寅月,按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顺序推算,第五个月正是“午月”,而午时又为“阳辰”,所以端午也叫“端阳”。午,古人与“五”通用,故端午与端五同义。又因其月日数相同,人们又称端午节为“重五节”或“重午节”。
我们现在用的仍是夏历,夏朝的历法就是以立春为正月,地支配寅,称为正月建寅。
正月是一年的第一个月,是一年的开始,又称为岁首,确定岁首起于何时,是制定历法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正月建寅,立春为岁首,这样的安排最符合中国气候变化的实际,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四时变化的实际感知就是以正月建寅为最合适。
相关知识普及
一月一日:元旦。此“元旦”非目前公历的“元旦”,而是传统节日,代表一元复始,是新年的第一天。
二月二日:龙抬头。龙是中华民族的古老图腾,每年此时黄昏,龙角星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出现,故称“龙抬头”。
三月三日:上巳节。在农历三月的第一个巳日,也是祓禊的日子,即春浴日。相传也是黄帝的生日。
五月五日:端午节。
六月六日:天贶节。天贶节起源于宋真宗赵恒。某年的六月六日,他声称上天赐给他天书,遂定是天为天贶节,还在泰山脚下的岱庙建造一座宏大的天贶殿。
七月七日:七夕节,乞巧节。中国民间传说七月初七晚上牛郎、织女在鹊桥上相会。女孩们要穿针乞巧。
九月九日:《易经》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