弯路未必是远路,直路也未必是捷径,以曲为直,才是合于道的自然法则。
《道德经》有言: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意思就是说:树木长得卷曲不合规矩反而会免除先伐之祸;屈就反而伸展;低洼反而充盈;破旧反而生新;少取反而多得;贪多反而迷惑。
世间多数人都在追求完美,但真正完美的状态并非以完美的面貌呈现在生命之中,能够接纳所谓的不完美,才是“完美”本来的状态。
如果一个人不明白这个道理,拼命去追求人生的完美,容不得人生有半点瑕疵,在过分要求的基础上,必然使自己的言行背离常理,甚至有许多不近人情的举动。
而当一个人带着这样错误的方式去生活的时候,甚至会导致自己这一生都无法到达完美的状态。
过分贪求的人未必能满足所求,知道适可而止,圆润变通的人反而有意外收获,而这一份“意外”,这是合于道的自然结果。
汉代有一人叫公孙弘,小的时候家中贫苦,后来穷则思变,经过发奋读书之后,终于飞黄腾达,成为宰相。
但是成为宰相之后,在生活上依然保持简朴的作风,吃饭也只有一个荤菜,睡觉也是普通人家的棉被,甚至他家的仆人都感叹说,自己家的大人才是真正的清廉。
这虽是一个好的品质,但是在复杂的人情社会中,却未必能带来完全好的影响,正所谓说高处不胜寒,他的清廉也招致了其他大臣的忌妒。
有一个大臣叫做汲黯,他看不惯公孙弘的清廉作风,觉得是他虚伪。
汲黯跑到皇上面前参了公孙弘一本,说:“公孙弘已经位列三公,已经不像当年的生活一样,现在也有可观的俸禄,为什么还过着这么俭朴的生活呢,依我来看,公孙弘这样做,实质上就是沽名钓誉,为了骗取简朴清廉的美名而已。”
汉武帝想了想觉得有几分道理,有一天在公孙弘上朝的时候,就把公孙弘喊来说:“汲黯说你沽名钓誉,你的简朴是故意做样子给大家看的,你觉得是否属实?”
公孙弘听了本来觉得特别委屈,刚想解释,但是转念一想,汉武帝已经偏听偏信,先入为主地认为自己沽名钓誉,如果现在着急辩解,反而越描越黑,反正清者自清,也不是什么大的错误,不如承认了便罢。
于是就诚恳地对汉武帝说:“汲黯说得没错,在满朝大臣之中,他与我交情不浅,对我家中也熟悉,所以他说的问题正好切中了我的要害,我确实是假装清廉,沽名钓誉,倒是汲黯忠心耿耿为人正直,如果不是他提出来,我也不会听到这种批评了。”
谁都没有想到,公孙弘不仅没有辩解,反而把脏水再往自己身上泼了几盆,这样不仅没有人指责他假装清廉,反而让人觉得特别诚实谦让。
汉武帝听了之后也对他大加赞扬,并认为他“宰相肚里能撑船”,从此对他更加尊重了。
在生活中,名利是大多数人极其看重的地方,有的时候名声甚至高过利益,所以在生活中,甚至有的人会损失利益来成就自己的名声,足可见对名声重视的程度。
但是一个人如果容不得自己的名声有半点污秽的时候,反而会容易矫枉过正。
世间的客观规律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自高自大者反而难以长久的身居高位,能够低贱求全者,反而处处圆润通达。
所以《道德经》之中才说:“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
意思就是说:古人所说“曲则全”的道理,怎么能是一句空话呢。
不管是从世间辩证法的角度,还是从人性本来认识的角度出发,我们主观定论的捷径未必真的是捷径,我们以为的委屈,或许才会真正的成就圆满。
若能够主动放弃自己的姿态,从主观意识的局限之中摆脱出来,以上善若水的姿态修养自身,在事情的关键节点能够以屈为伸,最后反而有意想不到的成全,这便是“曲则全”的道理。
复杂的当代社会,所有鸡汤都将成为借鉴!
好像还有一段,说反了!
好 不过真的需要生活经历才能读懂啊
因而千万不要搞错了[呲牙笑]
[点赞]
受益了,希望多分享道家知识[鼓掌][鼓掌][点赞][点赞]
所谓的大道至简以及以曲为直不过只是自然之道而已尤其是当我们在此进一步地考虑到其次致曲以及周道如砥,其直如矢。君子所履,小人所视。眷言顾之,潸焉出涕之时[呲牙笑]
未读道德经,自己悟的!最高的学问:实践,无字天书,直接跟天道学习,观察,思考,悟!天就是我的老师
[点赞]
曲则全,有限度。观察天体运行,你能想明白?观察海之大旋涡,你能想明白?故,要得全,要无我,要得全,要无物一身轻。身极轻,御风飘摇上九天,宇宙空灵任我游。
合于道的规律即是修道。而道的规律就是阴阳互补,相互不融又相互补充。打个比方体外清气入体走个循环,体内浊气出体,就是一个环。所谓清浊无分好坏同是气。若能为而不恃养而不宰功成而不居即是无为,无为而无不治,呼吸皆与神合则曲全。说点现在人的话,无分别无联想无执着,即是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