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莫非的定律
编辑|莫非的定律
前言:
东方红一号卫星,这位中国航天事业的开拓者,已经在浩瀚太空中孤独地飘了54年。
不过中国航天事业的不断发展,天宫空间站早就建成,也有很厉害的机械臂。
那为什么东方红一号还在飘着呢?不能用天宫接回家吗?
信息来源:中国科技网-《一文读懂“东方红一号”的秘密》
多年的“游子”
东方红一号,这个响当当的名字,肯定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它当时在1970年4月24号那会儿升空的时候,我们国家就成为了第五个独立掌握人造卫星技术的国家。
这一天,中国人民第一次听到从宇宙传来的《东方红》乐曲,很多人都感到很骄傲。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东方红一号依然在茫茫太空中孤独地飘着。而且专家还说它还将继续这段漫长的旅程,或许还会飘上100年之久。
100年,对于人类历史而言,不过是沧海一粟,但对于一颗卫星来说,却是一段难以想象的时光。
这么多年过去,它的使命早已完成,但它的身影,却从未在夜空中消失。而这个漂浮多年的“铁疙瘩”本身其实也是非常的大。
信息来源:金融界-《“东方红一号”50周年:从筚路蓝缕到星辰大海》
它的直径只有一米,重量也不过区区173公斤。但是就是这么一个不起眼的小家伙,却承载很多中国人的梦想。
在它诞生的年代,中国的航天事业还处于起步阶段。为了让它升空,无数科研人员付出了很多心血和汗水。
那时候,中国还处于“一穷二白”的状态,为了研制东方红一号,科学家们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没有先进的设备,他们就自己动手造。没有充足的资金,他们就精打细算,能省则省。整流罩分离、三级火箭点火、卫星测控……
但就是在那种的艰苦的条件下,我们的科研人员硬是凭着一股子不服输的劲儿,啃下了一个又一个“硬骨头”。
为了给东方红一号做一个“衣服”,工程师们跑遍了大江南北,寻找合适的材料。
还有那追踪、测控的同志们,为了不漏接每一次东方红一号的“呼叫”,他们日夜守在机器旁,连家都顾不上回。
就是在这样的艰苦奋斗中,东方红一号终于有了起飞的“翅膀”,我们也完成了一次壮举。
到了现在,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东方红一号已经成为了一段历史,一个传奇。但它的意义,它的精神,却从未改变。
它的轨迹也改变的很少,那它这么多年的漂浮到底是因为什么呢?
漂浮的秘密
一般来说,地球周围不是真空,大气虽然稀薄,但还是有一定阻力的。绝大多数失去动力的航天器,最后不是烧毁在大气层,就是坠落到地面。
可东方红一号这位“老顽童”,却偏偏在太空待了50多年,还没有回家的意思。这到底是因为什么呢?
其实这跟它的飞行轨道有很大关系。
东方红一号可不是漫无目的地瞎飘,它遵循的可是严格的轨道力学定律。这颗卫星的飞行轨道,最大的特点就是倾角大、高度高。
而且它的轨道倾角达到了68度以上,在这个角度上,大气阻力已经小得可以忽略了。
这就好比在高速公路上开车,空气阻力虽然还在,但对车速的影响已经非常有限了。
信息来源:环球时报-《东方红一号在太空过50大寿 专家梳理“东方红”家族成绩单》
再加上东方红一号体积也不算大,整个卫星也就那么一米来直径,重量也不过区区173公斤。
这样的“小不点”,就算有大气阻力,受到的影响也不大,所以就能一直“随波逐流”。
不过这还不是全部原因。在东方红一号的身上,我们还能看到中国航天人的智慧和远见。
当时让东方红一号能在近地轨道长期飞行,这本就是它的设计目标之一。当年那帮科研人员设计的时候就是为了让它在近地轨道飞行。
所以,为了达成上面说的那个高度,研究人员也是用了不少的努力和心思。
那既然当年就想让东方红一号长期在轨飞行,为啥只给它配了28天的工作寿命呢?
其实卫星在轨运行和工作,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运行靠的是速度和惯性,只要不受大的阻力,它就能一直飞下去,但工作离不开能源的供给。
在东方红一号发射的年代,我们当时还没掌握太阳能电池板这些高科技。
当时,卫星上用的都是化学电池,也就是银锌电池。这种电池跟咱们手机、电脑里用的锂电池不一样,续航时间比较短,所以工作寿命也就那么回事了。
但它的重量轻、体积小,倒是刚好满足了长期在轨飞行的需求。这就是所谓的“短寿命、长运行”了。
所以在太空完成了使命之后,一直到现在它还是一直在漂浮着。
那这么看下来,漂浮的原因我们知道了,那到底是因为什么才不回收的呢?难道是因为技术原因?
背后的原因
其实不回收也不是地面“不想管”,而是有着一番复杂的缘由。
其中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当时那会儿技术方面确实有点局限。那时候,中国的航天事业还刚刚起步,别说在轨抓捕了,技术根本就达不到。
而且当时光是发射东方红一号,也是倾尽国力了这要是再加上回收的成本,确实是有点难。
而且就算现在真想把东方红一号带回家,也很困难。别看现在有了天宫空间站,情况也没好到哪儿去。
虽然我们的空间站就是专门在轨服务的,而且身上还有个机械臂,很多人都说这要是抓个卫星还不是轻轻松松?
但是实际上空间站虽然高,但和东方红一号比,那还是小巫见大巫。
东方红一号的飞行轨道是近地点400多公里,远地点2000多公里,这一高一低的,机械臂很难够到。
而且空间站和卫星的飞行轨道,从倾角到速度,哪一点都不一样,想要同步,也很困难。
两个主体的速度也是差距很大,东方红一号在太空里是“快如闪电”,空间站的速度一比较显得就很慢慢悠悠。
这种情况,保持同步速度就很困难,机械臂根本就没有出手的机会,所以机械臂这个方案确实很难实现。
不过除了机械臂以外,其实我们再17年那会儿的卫星抓捕技术其实早就已经有很大的突破了。
可问题是,这些技术,主要还是用在清理太空垃圾上。像东方红一号那样的体量,确实是很难抓到的。
信息来源:新浪军事-《中国卫星抓捕技术已解决7大难题 对美形成技术优势》
不过我个人感觉,对于像东方红一号这样有纪念意义的卫星,即便有能力回收,也未必去做。
回收一个失控卫星,肯定要投入很多人力物力,估计光是研制捕获设备,就得烧不少钱,更别说发射、测控这些环节了。
这么大的代价,就为了一个“退役”卫星,确实也不划算。
何况,让东方红一号继续在太空“流浪”,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纪念方式。
未来要是我们的孩子、孩子的孩子还是能观测到这颗“游子”,也会回想起曾经我们的努力。
不过或许到了那个时候,他们就有足够的成本去回收东方红一号了呢?
未来可能
其实东方红一号到底是继续在茫茫宇宙中“流浪”,还是终有一天,重返故土,安享“晚年”。
这个问题,其实并没有标准答案。正如东方红一号的发射,是时代呼唤、国家需要的产物一样,它的未来,也将取决于国家的意志和人民的选择。
或许在未来,我们国家需要它回归大地也很有可能。
但是这只是理论上的可能。要真正实现,还需要一个坚定的意志和充足的投入。
相信这么一路走来奋进这么长时间的国家,未来也是“车到山前必有路”,也会跨越现在的困难的。
而对于我们来说,每个人的人生也应该不定时的设置一个标记,拍张照片或者写个日记。
这样,每当我们怀念过去,每当我们重温那些美好的瞬间,内心深处总会涌现出一种满足感,一种幸福感。
而那些曾经的点点滴滴,都是我们成长的印记,都是我们人生的见证。
或许,有些记忆已经模糊了,有些细节已经遗忘了,但那种感动,那种温暖,却从未改变。
所以大家不如多观察一下周围的世界,或许就能获得意外的收获。
最后,你对这件事怎么看,欢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