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古称“播州”,地处贵州省北部。提及遵义,大家会立马说道“遵义会议”,这儿是“转折之城”,有着历史的厚重,也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遵义是个酒香飘荡的城市,著名的茅台酒就产自遵义怀仁市的茅台镇。有酒必有菜,作为“酒都”的遵义在美食方面可能过于低调了,只有亲临此地,才发现这儿到处都是好吃的,当地隐藏的美食家们口风还真紧!
遵义的火锅种类,味型丰富,可谓五花八门。遵义人爱吃酸,火锅以酸汤首当其冲。酸汤鱼、酸汤牛肉、酸汤猪脚,只要你想吃酸,都能放到酸汤火锅里。“家楼下夺夺粉·酸汤火锅”是一家开在景区附近评价颇高的火锅店,看着像一家网红店,等进店后看着食材上齐,新鲜的黄牛肉、大片的带皮牛肉、肥瘦相间的背筋、翠嫩欲滴的豌豆尖,我对网红店的偏见一扫而空。
黄牛肉在酸汤锅里烫到变色微卷,此刻正好嫩中带脆,若是再烫久会,就会变得难嚼,火候把握极其重要。店里贴着灵魂蘸水的调法:“烧椒酱、糊辣椒、蒜泥、折耳根、葱花香菜各一勺,木姜子油三滴”,刚烫好的牛肉与灵魂蘸水喜相逢,造就多层次的风味,嫩且弹牙的牛肉让人回味无穷。
带皮黄牛肉切成了薄片,本身也是熟的,往酸汤里稍稍烫一下即可。牛皮看上去很厚,但是横切下又极薄,不过丝毫不影响它橡皮糖般弹爽的口感,片薄点,只为更入味。
猪背筋是惊喜之作,瘦肉条中夹着的并非脂肪,而是肉筋之类,那种特殊的肉筋香味很足,滑嫩嫩的肉条中有着些许筋道,更要命的是,在贵州的很多餐馆都有着以背筋为主料的各种做法,不由感叹,贵州人真会吃。
脆哨炒饭炒出了一定的水准,脆哨并不能简单认为是猪油渣,经过贵州人的巧手烹饪之后,不论是五花肉,还是大肥肉,亦或是精瘦肉,已经成为了香咸脆爽的哨子了。炒饭亦是粒粒分明,上面再撒一把辣子酥,香味加倍。
如果说想在遵义吃顿相对清淡,但又极具本地特色的火锅,那非“豆米火锅”莫属。何谓豆米,即菜豆,也称四季豆、芸豆。“粒用菜豆”主要食其子粒,把菜豆熬得绵绵沙沙,这锅豆米汤就可以用来煮火锅了。豆米火锅是源于“豆米汤”,配不同料,决定了汤底是清淡一些还是酸辣一些。
大连路的“贵阳豆米火锅”,汤底就比较清淡,这家还有贵州另一种特色,剔骨鸭。69元的套餐实在太过便宜,不过要是想吃到更有代表性的荤菜比如牛肉和背筋,得另点。到了贵州,火锅店都很卷,卷汤底,卷甜品,连青菜都很卷,卷成了免费自助。看着满满的一冷柜青菜,各式各样的野菜,不论怎么样,这顿火锅可以吃得饱饱的了。
配菜在豆米汤底中走一遭,浓郁的“豆沙”附在配菜上,香甜中带有几分发酵的味道,蘸水我使劲地放了很多折耳根。神奇的折耳根,从最开始吃一口吐一口,到最后爱得深沉。总有一种感觉,没有体会到折耳根的好,贵州白来一半。
青菜牛肉在遵义挺火的,我是在很饱的状态下吃的。时间不够,但实在想吃,据说遵义电厂附近美食甚多,有点远,于是叫了个外卖,送过来的时候还挺烫手,看来是现炒的。
青菜是青菜梗,会比较脆口,牛肉切成了长条,炒得嫩而不柴,菜梗的脆,牛肉条的弹,汤汁沉浸在碗底,而滋味已入其中。就这么一口菜一口饭,一盒饭被我干掉,不小心把肚子撑成了球,一道家常菜,竟然炒出了如此功力,太会琢磨了。
遵义的火锅甚多,不可能一一品尝,总得留点肚子给小吃。街头巷尾和菜市场,是小吃的最佳去处。“一中付记红油米皮”就在这么一个菜市场里。
店里主打米皮和糯米饭,糯米饭会配一碗豌豆汤。这儿的糯米饭不是八宝饭那种糯度,而是介于八宝饭和白米饭之间,盛上一碗,上面撒些咸菜和辣椒,舀上一勺折耳根。豌豆汤可以单独喝,也可以用来泡饭,各有风味。
红油米皮的米皮是主角,经常吃米粉的南方人是能够很容易品出这米皮的细腻,软滑香的米香让人为之赞叹。红油一拌上,单纯的米香就多了许多色彩,一碗鲜香红亮的米皮下肚,摸摸嘴角的红油,余味悠长。
米皮店斜对面有一家肠旺面,肠旺面油重,猪大肠去掉了里面的肥油,所以会脆爽点,滑嫩的猪血与猪大肠联手让这份美食显得颇为重口。肠旺面的面比较硬,不软但很弹,看起来像橡皮筋,口感却是弹爽多了。
刚吃完肠旺面我就盯上了街头转角处这家“贵州土牛千骨粉面”,这是一家卖牛肉的店,做出来的牛肉粉肯定不会差。
切成小块的牛肉和牛皮,无一不展示着新鲜。
牛肉粉面店对面有卖米糕的,街上还有各种烧椒现卖,整条街逛下来,要不是肚子饱了,我还想多吃几家,看来菜市场的这些店,都是卧虎藏龙之辈,只有钻进这些地方,才能寻得当地烟火气。
写了这么多,遵义的重头戏也该出场了。在贵州有三大羊肉粉,分别是“遵义羊肉粉”、“水城羊肉粉”和“兴义羊肉粉”。在其他城市,常常看到“遵义虾子羊肉粉”,这个虾子并不是羊肉粉里面放了虾子,而是这个粉来自“虾子镇”。虾子镇在遵义的红花岗区,离市区有18公里。
在遵义市,哪家的羊肉粉都不会差,仔细挑挑,能寻得强中自有强中手。
“巷巷羊肉粉”,薄薄的羊肉片被一团红油油的辣椒搜包围,蒜苗、香葱、芫荽点缀其中,再撒一把花椒粉。
可选米粉或是米皮,米粉更吸味,米皮更鲜甜,二者各有喜好。我品到了汤的鲜,一碗下肚,舌头麻麻的,这就是花椒粉的功效了。
走街串巷的时候发现一家老夫妻开的“老牌遵义虾子羊肉粉”,在解放路菲伦酒店对面,他们家的羊肉粉就稍显温和一些,我加了份羊肉,不得不说,这羊腰烫得很嫩,嫩到我现在都很难忘。
遵义的豆花面,实际上是豆花+面条的组合。“习水手磨豆花面”就在老夫妻开的羊肉粉店隔壁,我看店里除了豆花面,还有各种小炒,这种随街随便找到的店,才更有着当地的烟火。
一个大碗装着豆花和面,小碗则是蘸水,有油辣椒的香味,漂浮着薄荷叶。将面条和豆花过到蘸水碗里吃,吃起来有点像云南的“过桥米线”或是陕西的“蘸水面”了,各地美食多有相通之处。
洗马路的“老牌蒋家三鲜粉”,三鲜里面有肉片、黄花菜和海带,再加了些豆芽,汤很清新,喝起来倒是鲜味十足。
我更喜欢他们家的糯米饭,特别是把汤泡进去,简直是“平民的恩物”。
遵义的“捞沙巷”是一条很窄的巷子,本来就挤,进去走一趟,吃胖了走出来,更挤了。
烤豆腐,豆腐会带点发酵的微臭,但是吃起来很香。豆腐里面很嫩,但是跟云南的包浆豆腐还是有点点不一样的。
刚出炉的白糖烤饼可以来一个,如果没碰到刚出炉的,也就作罢。这种烤饼,是最注重“时效性”的。
遵义的美食实在太多了,若是跟着我这份攻略吃几天,包你胖三斤。
不知所终
遵义那么多吃的,你左一个夺夺粉(安顺)右一个贵阳豆米火锅[哭笑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