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钦州,古称安州,地处广西南部沿海,北部湾北岸。东连玉林,西邻防城港,北接南宁,南临钦州湾。钦州仅拥钦南、钦北区,下辖灵山、浦北两县。
听上去颇为低调,实则拥有众多美食头衔。集“大蚝之乡”、“香蕉之乡”、“荔枝之乡”、“水奶牛之乡”于一身,却以一碗“钦州猪脚粉”出圈。

前同事是钦州人,听说我要一探钦州,早就找长居本地的钦州人给拟了一份美食清单,有了本地人的推荐加持,我探店的信心更足了。

要说老城区,还得是中山公园一带,那里的一马路、二马路是老城区最活跃的地方。在广东广西,老城区都会有一条中山路,而中山路的一段,往往会发展成步行街。
在老城区闲逛,我最想吃的,就是那一碗“钦州猪脚粉”。

一整只大猪脚,先将皮烧制去毛,再先炸后煮。大猪脚炸好后泡入水中,泡出了虎皮的形状,从猪蹄到蹄髈,被切成了一块块的。蹄髈部位肉比较大块,蹄部位小一点,但是筋较多。
大块大块的猪脚放入锅中焖炖,加入多种佐料与药材,炖得色泽艳丽、肥而不腻、脆而不硬。

文峰南路的“陈七猪脚粉”,一大锅猪脚在锅中任选,去得早的人恐怕早早就挑走了猪蹄,剩下大块肉的蹄髈,入口皮糯肉弹,口感丝毫不输。
据说店里还有重量级隐藏大猪骨,没有写在菜牌上。一根猪骨连着硕大的带皮肉块,看上去相当诱人。
米粉通常有宽细两种,宽粉滑嫩细粉劲道,各有所好。

钦州猪脚粉仿佛没有什么历史典故,没有“哪个皇帝来吃过”,也没有“美好的爱情故事”,因此似乎并没有特别的标准,也没有哪家说自己是最“正宗”。也就是这样一碗朴实无华的猪脚粉,让钦州人爱得深沉。
“陈七猪脚粉”还有一张招牌:大肉云吞,据说肉馅丰富得能把云吞皮撑成“小透明”,这好像也是钦州风格,只是我太饱了,就没去尝试了。
钦州好吃的粉除了猪脚粉,还有牛腩粉。“九妹牛腩粉”是一家上了年头的老店,迁了地址,在附近五十米处,装修得还比较新。
牛腩配些许牛杂,口感非常脆弹,是难得一见的口感,汤汁比较原味,看似清淡实则内藏乾坤。

钦州有一特产:“海鸭蛋”,产蛋的海鸭,自然是餐桌上的常客。“海鸭饭”以其简单粗暴的味美,吸引着下班的食客。
海鸭以白切技法烹饪,在广西,万物皆可白切。在海鸭饭的店里,各类猪杂、鸭杂都可白切。
恰好在文峰南路经过一家名为“海鸭范”的店,这是一家我特别想去探,但“肚子容量”不支持我去探的店。因为我看到本地人居多,跟着本地人的脚步总会没错。

“大众牛肉馆”是一家本地人推荐的“清水打边炉”。看上去有点像“潮汕牛肉火锅”,但是里面的菜品,特别是海鲜便宜得令人发指。

火锅类:牛肉、大虾、大蚝、车螺等荤菜一律15元一盘,关键是上桌后,量还挺足的,让人可以吃个肚歪。

牛肉口感偏劲道,在火锅中烫的时间宜“读秒”把控;大虾肉质新鲜,蘸些许酱料,肉质颇为鲜甜。


大蚝个头饱满,肉质嫩滑;车螺鲜活下锅,煮到张开,完成从食材到美味的蜕变。虽然颇为“残忍”,但确实很好吃。


到了钦州的“一马路”,才发现这儿的糖水店是如此的豪狠。
一盆盆配料摆在摊位上,多的有几十种,看得眼花缭乱。
每人拿一个小盆,自选。选完再去打上牛奶、椰奶或者红糖水,这一碗配料丰富的糖水才四块钱,简直是地板价。

打糖水阿姨有时候看到拼命装配料的人也会说两句:“不要再打了,配料打得太满了,糖水放不下啦!”
这时有食客疑问:“这不是自助吗”?
“这是自选,不是自助!”阿姨再补充一句,“加不进去糖水不好吃的。”

听罢,我默默地把满满的配料压了压,再去加一瓢红糖水。


糖水铺通常还有一些油炸零食,诸如油条、麻团、油饼之类,不过大家都热衷于拼命塞配料,这些小吃倒是有点被冷落了。

我喜欢跑到油炸摊子上现炸一块“番薯巴”,一层糊糊裹着一片番薯,炸得脆脆,里面的番薯软糯香甜,这是广西人该有的“限定回忆”。


吃这么多油炸上火怎么办?满街的凉茶铺能解决这个麻烦。
倒上一杯凉茶,店铺门口立马喝掉,好苦!赶紧吃一块陈皮压一压。


不知是心理作用还是立竿见影的效果,清风徐来,立马觉得没那么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