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均基于权威资料整理撰写,文末有文献引用来源)
1943年9月的一个黄昏,滨海县大西庄伪军据点的队长刘于造,接到一条紧急密报。情报显示,当晚獐沟区的抗日干部将在篆河乡乡长栾渭川家中开会。
刘于造带领二十多名伪军兴冲冲地向栾家滩进发,途中巧遇熟悉栾家滩地形的老汉栾永祥。
栾永祥被迫带路,内心却为儿子栾渭川的安危而焦虑万分。借助夜色掩护,栾永祥脱离伪军视线,飞奔到儿子家中通风报信。
最终在栾永祥与栾渭川的合力周旋下,刘于造一伙铩羽而归。

1943年9月17日黄昏时分,滨海县大西庄伪军据点内灯火通明。
原来,刘于造收到了一条紧急密报,獐沟区抗日干部陆迅行等人计划在当晚前往篆河乡乡长栾渭川家中举行秘密会议。
他当即召集二十余名精壮伪军,准备趁着夜色出发,直捣栾家滩,一举拿下这些抗日干部。
伪军们迅速整装集合,刘于造下达了准备出发的命令。士兵们腰间别着长刀,肩上扛着步枪,在据点内集结完毕。

刘于造环视四周,见部下已准备就绪,便一挥手,伪军队伍浩浩荡荡,朝着栾家滩的方向进发。
夜幕低垂,伪军队伍在黑暗中向前推进。刘于造虽然心急如焚,却也不敢掉以轻心。他命令士兵们加快步伐,同时派出侦察兵在前方探路,提防可能出现的埋伏或阻击。
一路上,只听见靴子踏在泥泞小道上的声响,偶尔夹杂着士兵们压低声音的简短交谈。
当队伍行进至上古尖附近时,前方的侦察兵突然发现一个行迹可疑的人影。
那人裹着白色头巾,正在夜色掩护下匆匆赶路。侦察兵迅速上前将其拦截,并拽到了刘于造面前。

"你是什么人?大晚上的在这儿鬼鬼祟祟做什么?"刘于造厉声质问道。
老汉见状,赶忙陪着笑脸解释:"原来是刘队长啊,实在对不住!我是獐沟镇上开杂货铺的老栾,不是什么可疑人物。"
刘于造盯着老汉,狐疑地问:"你认识篆河乡的栾渭川吗?他家住哪儿?"
"栾渭川啊,我认识。他就住在栾家滩东头那棵大槐树底下。"老汉忙不迭地答道。
他威逼利诱、软硬兼施,"说服"老汉为伪军带路,直捣栾家滩,誓要将抗日干部一网打尽。
老汉推脱不过,只得应承下来。

栾永祥虽然身处伪军之中,却丝毫没有慌乱。多年与日伪斗智斗勇的经历,使他练就了镇定自若的本领。
栾永祥深知,儿子栾渭川和其他抗日干部此刻正身处危险之中,容不得半点差池。
他必须想办法甩开伪军,尽快赶到栾家滩通知儿子转移。
为了避免引起怀疑,栾永祥装作对地形并不十分熟悉的样子,有意放慢脚步,时不时停下来,左顾右盼、沉吟不决。

刘于造见状,上前催促道:"老家伙,快带路,别磨叽!再耽搁时间,小心我对你不客气!"
栾永祥连连点头哈腰,恭敬地说:"刘队长息怒,栾家滩这儿港汊纵横,小路错综复杂,我也有些记不清了。要不,我先去前面探探路,免得带着大队人马走错了方向。"
刘于造狐疑地盯着栾永祥,半信半疑地说:"也罢,你去探探路。但你给我听好了,要是发现你有任何异动,我第一个就取了你的狗头!"
栾永祥唯唯诺诺地应承下来,随即借口探路,逃离了伪军的视线。
确定伪军没有跟上来后,他顾不得铺天盖地的芦苇和泥泞的路面,发足狂奔,朝着儿子栾渭川家的方向飞驰而去。

栾永祥气喘吁吁地闯入儿子的院落,恰好撞见栾渭川正与其他抗日干部商讨事宜。
栾渭川连忙上前搀扶父亲,关切地问:"爹,出什么事了?你怎么这副模样?"
栾永祥一边喘着粗气,一边断断续续地说:"大事不好了!刘于造那个伪军队长带人正往咱们这儿赶,说是要来抓你们!我刚才被他们拦住,威逼着给他们带路,好不容易才甩开他们跑回来报信!"
栾渭川闻言,脸色一凛。他当机立断,对在场的抗日干部说:"形势紧急,我们必须立即转移!各位与民兵会合,伏击敌人,我去迎击刘于造,务必要把他们引开!"
说罢,栾渭川带领几名心腹,拿起早已准备好的武器弹药,奔赴芦苇丛深处,准备设伏迎敌。
同时,栾永祥则引导其他抗日干部,从梁家滩的另一个方向撤离,与当地民兵会合。
栾家滩陷入了短暂的宁静。夜色渐浓,秋风萧瑟。茫茫芦苇丛中,伏兵已然就位,只待来犯之敌。

此时此刻,刘于造还不知道自己已经中了栾氏父子设下的圈套。
他带着二十多个伪军,在小路上跋涉着,企图找到栾家滩抓捕抗日干部。
然而,随着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老汉栾永祥却始终没有回来。刘于造心中升起一丝疑虑,莫非这老家伙是故意把自己引入歧途?
正当刘于造犹豫不决之际,芦苇丛中突然传来一阵异响。紧接着,几声枪响划破夜空,子弹呼啸而至,落在伪军队伍中间。

顿时,伪军阵脚大乱,惊慌失措地四处逃窜。刘于造这才意识到,自己中了埋伏,他大喝一声:"断后!所有人,跟我突围!"
然而,一切都已经太晚了。栾渭川和民兵们从四面八方涌出,将伪军团团围住。
枪林弹雨中,伪军节节败退,忙乱中甚至顾不上反击,只能举起双手投降。
草根英雄永存
随着刘于造和他的伪军被击溃,这场惊心动魄的斗争终于画上了句号。栾家滩的父老乡亲们从芦苇丛中走出,兴高采烈地围在栾氏父子身边,称赞他们的机智勇敢。
大家纷纷议论着,要不是栾永祥冒死及时通风报信,要不是栾渭川沉着应战,设伏痛击敌人,后果真是不堪设想。
参考资料:
1《滨海县文史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