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霙:一生演绎伟人的特型演员

司徒夜本人 2025-02-23 10:02:49

2023年8月的杭州殡仪馆,白菊簇拥的灵堂里循环播放着《开天辟地》片段。荧幕上的“毛泽东”正站在橘子洲头吟诵《沁园春·长沙》,而水晶棺中的王霙面容安详,仿佛仍在揣摩下一个镜头的表情管理。这位塑造了四十余次伟人形象的演员,最终以76岁之龄谢幕。

浙江艺术学校的练功房内,12岁的王霙压腿时总爱偷瞄隔壁越剧班的排练。三年后他如愿转入越剧班,却因变声期遭遇瓶颈。老师发现他模仿领导人讲话惟妙惟肖,便推荐他去试镜《开天辟地》。

接到试妆通知那日,王霙骑车四十里路赶到上海电影制片厂。化妆师给他贴上标志性痣时,全场寂静——镜中倒影恍若青年毛泽东再生。为精准还原伟人神韵,他闭关三个月研读《毛泽东选集》,甚至专程到韶山学习当地方言。

1992年拍摄《秋收起义》期间,妻子成郁馥带着女儿探班。五岁的小姑娘看到灰布军装的父亲,吓得直往母亲身后躲。王霙为此特意保留戏服,每天收工后穿着陪女儿玩耍,直到孩子能坦然面对“两个爸爸”。

这段维持十六年的婚姻解体后,他在《日出东方》片场遇见化妆师贺亚琳。某次补妆时,贺亚琳突然落泪:“王老师,您刚才那个挥手的姿势,和我爷爷珍藏的主席照片一模一样。” 两人相知相恋,低调走过二十二年。

离世前三个月,王霙仍在参与纪录片《换了人间》的补拍。剧组人员回忆,他在39度高温中穿着羊毛呢制服连续工作八小时,中途仅以浓茶提神。收工时还调侃:“主席当年在窑洞写《论持久战》,条件可比这艰苦多了。”

意外发生在杭州某酒店浴室,滑倒导致的颅脑损伤让这位老艺术家猝然离世。追悼会上,合作过的导演集体献上湘竹制成的教鞭——那是他调教年轻演员时的随身物件。遗照选用了《井冈山》剧照,画面中的“毛泽东”目光炯炯,恰似星辰永耀苍穹。

从越剧小生到伟人特型,王霙用半世纪光阴践行着“形神兼备”的艺术追求。正如他在最后一次访谈中所说:“每扮演一次主席,都是对初心的朝圣。” 如今斯人已逝,但那抹湖南口音的“人民万岁”,永远回荡在光影长河。

1 阅读:52

评论列表

善诚舍

善诚舍

2025-02-23 12:52

[祈祷][祈祷][祈祷]

司徒夜本人

司徒夜本人

欢迎关注,获取更多有态度、有温度的优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