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湃通信”窃取华为(海思)Wi‑Fi 6 芯片核心技术案中,主犯张琨是留学回国人员,并且已经加入美国籍。其他涉案人员均是受到张琨的利诱和蛊惑,参与偷窃华为的相关技术。 2025年7月,上海浦东新区人民法院的一份判决,让整个中国半导体圈都绷紧了神经。 尊湃通讯科技公司侵犯华为商业秘密案一审宣判,主犯张琨获刑6年,这起被业内称为“最恶劣技术窃取案”的事件,终于有了结果。 这案子的性质,说起来并不复杂,简单说,就是张琨带着团队,把华为海思Wi-Fi 6芯片的核心技术几乎原封不动地“拿”了过来。 专业鉴定显示,尊湃用的40个关键技术点,和华为的重合度超过90%,说是“复制粘贴”也不为过。 但它的危害可不止于商业层面,华为这边说,光是研发成本和市场损失就超了一个亿。 更让人揪心的是,涉案技术疑似和军事领域有关,要是流到境外,国家安全都可能受影响,也正因如此,这案子早就不只是企业间的纠纷,国家安全机关也介入了调查。 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得从几年前的策划开始讲起,2021年2月,还在华为海思当技术总监的张琨,和同事刘某没解除竞业协议就辞了职,转月,俩人就在南京注册了尊湃通讯。 张琨在芯片圈摸爬滚打多年,先在高通做过射频工程师,后来在华为海思干了十年,对华为的技术家底门儿清,他知道怎么挖人,用高薪和股权当诱饵,一口气从华为海思拉走了20多个核心研发人员,其中不少人还在竞业限制期内。 这些人没离职时,就被指使着用拍照、截屏、抄代码的方式,把华为Wi-Fi 6芯片的关键技术偷偷弄出来。 到了尊湃,这些偷来的技术直接就用在了自家芯片设计上,形成了一条“偷技术—做产品—融资金”的完整链条。 纸终究包不住火,2023年上半年,华为察觉到技术可能泄露了,赶紧内部调查,随后报了警,当年4月19日,上海警方联合江苏警方动手,一下子抓了14个人,其中4个主要嫌疑人当场逮捕,另外10个取保候审。 民警还查扣了7台服务器,里面全是原始技术资料,证据确凿,到2023年12月,警方正式通报了案情,再到2025年7月法院判决,整个过程一环扣一环。 判决结果出来后,各方的结局也都明了了,张琨被判6年,罚300万,5年内不准再做芯片行业,刘某这些骨干,刑期在3到5年,罚金从50万到200万不等,剩下的10个人大多判了缓刑,但也都得交高额罚金,14个人一个没跑。 尊湃通讯呢?公司被强制解散,账上9965万现金全被冻结,相关技术资料也被销毁,现在员工数量已经是0了,当初投钱的机构,像高榕资本、小米集团这些,也被推到了风口浪尖。 小米说自己只是“财务投资”,没参与管理,但这事儿还是让人议论,投资前就没查查技术来源吗? 华为这边,除了配合警方调查,已经提起民事诉讼,要追讨具体赔偿,公司内部把这事儿叫做“知识产权保卫战的决定性胜利”,不少员工都觉得解气。 这案子的判决,对行业来说是个明确的信号,法院不仅重罚了涉案人员,还冻结资产、销毁技术,把整个链条都清干净了,这说明,侵犯商业秘密绝不是小事,尤其是在半导体这种核心领域,法律绝不会手软。 对企业来说,也得从里面吸取教训,半导体行业缺人才,人员流动快,但核心技术集中,一旦泄露损失就大了,所以,保密教育得加强,竞业协议得落实,技术文件管理也得更严才行。 资本方也该醒醒了,不能光看公司发展快、估值高,就得先查查技术来路正不正,要是为了追热点,把钱投给靠偷技术起来的公司,最后不光可能赔钱,还得担责任。 从国家层面看,这案子能破,离不开公安部督办,公安和国家安全机关联动,这说明,咱们对科技安全越来越重视,现在国际科技竞争这么激烈,核心技术就是战略资源,境外势力总想来抢、来偷,咱们必须把防线筑牢。 说到底,这起案件不只是一个简单的判决,更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半导体行业发展中的问题,也指明了方向,保护好自己的技术,才能让创新走得更稳、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