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千年第一状元郎:章衡,被誉为“千年龙虎榜第一人”“科举史上的最强王者”,堪称传奇。当年那场考试主考官是欧阳修,他凭借《干为金赋》夺得状元,而他的手下败将里有苏轼、苏辙、曾巩这三位唐宋八大家。这场考试还出了九位宰相、二十四位被《宋史》单独列传的人物。[凝视] 嘉祐二年春天,汴京城又到了科举放榜的时节,这一年的榜单后来被史家称为“千年龙虎榜”,因为录取的388人中走出了苏轼、苏辙、曾巩等文坛巨匠。 但站在金字塔尖的状元郎,却是一个今天相对陌生的名字——章衡。这位来自福建浦城的读书人,在那场“神仙打架”的考试中,究竟凭什么力压群雄? 章衡出身于一个没落的官宦家庭,父亲是庶子,家境并不宽裕。史书记载他少时“家贫力学”,经常需要上山砍柴补贴家用。 据《浦城县志》记载,章衡曾在自家门前挖井取水,这口井后来被当地人称为“状元井”,至今仍存。这个细节虽小,却反映出他从小就有不服输的韧性。 拜师理学大家陈襄后,章衡不仅苦读经史,还练就了一手好箭法。这项技能在后来的外交场合派上了大用场,成为他人生的高光时刻之一。 嘉祐二年的殿试确实竞争激烈,热门考生林希因为在答卷中有不当言论,直接被宋仁宗否决。苏轼的策论文采飞扬,但主考官欧阳修因为避嫌(误以为是自己学生曾巩的文章),将其排在了第二位。 章衡的胜出并非偶然,他的策论开篇就提出“民者,国之根也”的治国理念,随后详细阐述了轻徭薄赋、整顿边防、改革财政等具体措施,切中了北宋当时面临的现实问题。 宋仁宗看完后当场钦定他为状元,有意思的是,章衡的族叔章惇因为名次不如侄子,竟然弃榜重考,两年后才中进士,后来官至宰相。 章衡的仕途生涯主要以实干著称,他在湖州任知州时,亲自勘察太湖水患,创新性地提出“分段筑堤配合水闸调控”的治水方案。 这套方法后来被苏轼治理西湖时借鉴使用,当地百姓为纪念他的功绩,将所修堤坝称为“章公堤”。 担任三司判官期间,章衡发现淮南路官员虚报军饷数万贯,他连夜查账,揪出了整个贪腐网络。虽然因此得罪权贵被贬汝州,但他毫不后悔。 在汝州遇到大旱时,章衡未等朝廷批复就开仓放粮,他说:“等批文下来,百姓早就饿死了。”随后带领灾民修渠垦荒,两年内让荒地变成了良田。 章衡最传奇的经历发生在出使辽国期间,在一次宴会上,辽国君主试探性地询问他是否会射箭。章衡当即展示了精湛箭法,连发三箭都射中目标,震惊了在场的辽国贵族。 这次外交成功不仅展示了宋朝士大夫的文武双全,也为后续的边境谈判创造了有利条件,回国后,章衡绘制了详细的辽国防务图,为朝廷制定边防策略提供了重要参考。 那么,为什么章衡相对不如苏轼等人知名呢? 首先,章衡的成就主要在政务实践上,缺少传世的文学作品,苏轼留下了大量诗词文章,自然更容易被后人记住。 其次,章衡编撰的《编年通载》虽然被宋神宗赞为“冠冕诸史”,但可惜大部分失传,只留下残卷,这也影响了他在史学史上的地位。 再者,北宋中后期政治斗争激烈,章衡因为性格刚直,经常得罪权贵,没有形成强大的政治派系为其宣传造势。 最重要的是,古代史书编撰往往偏重文人墨客,对于这些埋头苦干的实务官员着墨不多。章衡的事迹多散见于地方志和官方档案中,缺乏系统的传记整理。 章衡晚年辗转各地任知州,每到一处都要修水利、减赋税。去世时家中清贫,只有书籍和旧衣物。沿途百姓自发为他送行,连过往船只都降下风帆致哀。 他用一生诠释了什么叫“为政以德”,如果说苏轼用诗词给后人留下了精神财富,那么章衡用实干为当时的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福祉。 历史的有趣之处就在于此:写诗的人被记住了春天,做事的人让更多人活到了春天。每一个时代都需要苏轼这样的文学巨匠,同样也需要章衡这样的实干家。 你觉得在一个朝代里,文学家和实干家谁的贡献更大?如果你生活在北宋,更愿意做苏轼那样名垂青史的文人,还是做章衡那样默默奉献的官员?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想法。 信源: 澎湃新闻——“大宋背诵天团”考试全员输给了一个“无名之辈”?;北京日报——阅卷,起于“弥封”的千年评定
一甲三名里很难说谁高谁低,能点为状元要考虑年龄,颜值,风貌。游街时高头大马走最前面,是门面担当。外表是非常重要的参考因素。。。所以,可能是章衡长得相对较帅。
乐子
实干家哪有空天天诗词歌赋
用户10xxx95 回复 09-19 16:42
特别是苏轼他弟弟苏辙,一辈子就围着他哥转了。哥哥被贬,捞哥哥,哥哥又被贬,干事业升官后,捞哥哥,哥哥再被贬,再立功升官捞哥哥[裂开][裂开][裂开]一路循环。还不如他哥哥苏轼,被贬,伤春悲秋写诗词弄好吃的等弟弟捞,再被贬,继续写诗词弄好吃的等弟弟捞[滑稽笑][滑稽笑]
陈晨臣辰尘沉宸 回复 09-18 12:32
天天有空诗词歌赋的水平不也分三六九等?
麦城
干实事的人根本就没有时间写文章流传世界,只有天天不干事实的人才有时间天天想着写文章
用户10xxx95 回复 09-19 16:43
苏轼颇有政绩打哪儿论的?有是有,颇有就说大了。他弟弟苏辙还差不多。
奔腾年代 回复 09-18 14:57
古人尤其有理想有抱负的能人讲究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著书立说、教化天下就是立言的方式。三者都做到了那就是圣人了,古人也就王阳明做到了,范仲淹接近。所以说有才华有能力的人都愿意写文章来劝谏君王、阐述理想、教化世人。做事和写文章并不冲突。
梦回唐朝
错了,舞文弄墨的不需要太多,实干家需要一大批,越多越好!
1111
章惇也是牛人,历史上唯一两次中进士的人。他虽然辈份是章衡的叔叔,但实际年龄更小。
金龙旭阳
有谁知道章衡,苏轼、苏辙、曾巩却无人不晓。
霸道 回复 09-19 11:20
稍微学点历史就知道章衡这人有多强,文武双全。文采方面,能让苏轼佩服到说出,百年无出其右者,这种话。武艺方面,出使辽国,和辽国一众将领比试射术,技压群雄
慢悠悠的猪 回复 09-18 18:13
小说名字是什么?
独一VS无二
他根本就不在乎自己能不能名垂青史,就是一心一意的为人民服务。
影动
晚年才混到知州,相当于市长级别,还得是当年的状元身份才会到今天还有人提一下,就那政级真的没亮点。
殇 歌 回复 09-17 15:14
你阅读理解肯定不及格,你读了这段话是觉得他提出民为本才是厉害之处?然而我说的是他提出来并且自己在当官时躬身去做才是他厉害之处!哪怕他不提民为本,但他在任期间做到民为本他就不是你能蛐蛐的?懂?
影动 回复 殇 歌 09-17 23:58
跟你真的是说不通,我说他没什么突出的,亮点,你说至少他努力过了。
用户10xxx19
不是说欧阳修以为苏轼卷子是他弟子曾巩的吗?故意往后压一压,放到第二名,结果打开不是曾巩,是后来的苏轼苏大胡子呀,有幸在博物馆看过他《潇湘竹石图》和《治平帖》一画一书真迹。展览的绝对C位,前后题跋和画像的全是名人,赵孟頫还在治平帖题跋里写他鉴定为真的理由。
用户87xxx10 回复 09-17 04:41
但问题是,那年前三没有苏轼,前十也没有,前百也没有,前三章衡窦卞还有一个姓罗的
用户10xxx19 回复 09-16 14:53
没说殿试,说的是会试呀,不然怎么可能是主考官定名次呢,那会儿只是贡士而已。最后殿试后才真正定下进士榜单,一般是殿试阅卷大臣们选出前十请皇帝排名,因为必须钦定前三名一甲,后面都是二甲三甲,对皇帝来说差不多就行了,后面就看工作能力了。
几千年还是那样
在古代经常吃喝玩乐的人才会写诗词歌赋,苏轼李白王维柳咏贺知章等等,就算济南女诗人李清照也经常独自小酌几杯。
雨落人间
这些当官的很牛逼,为什么北宋很快亡了。
为辰护航1992 回复 09-18 07:18
160年,在封建王朝里存在时间算可以了
不畏天地桑落落 回复 09-18 09:51
问题是赵构也没有´子嗣,也断了
殇 歌
最近看了一个穿越小说,男主不卖弄诗词,而是一个劲的实干发展生产力……有一句说“诗词乃小道尔”。我觉得非常好。
一碗西湖氺 回复 09-17 14:14
宰执天下?
盛开 回复 一碗西湖氺 09-20 02:19
肯定不是, 宰执天下 应该是10年前的书了吧
Yeyueyan
这老兄的经历充分证明会写还是多写点吧,干什么实事,不专门写你,人都不知道你这么厉害又低调
猛兽大哥
神宗朝令夕改摇摆不定宰相走马灯的换,所以会出那么多的名臣,所以他的神,神逼叨叨的神
墨雨狼烟
朱熹之后的儒家就真的是手无缚鸡之力,一心只读圣贤书。。
qiuling209 回复 09-16 12:33
王阳明未出世吧?
是态度也好
有文才,不一定有将帅之才。像曹植,李煜,文才都很好,但不一定是个好的领导者…
莫忘
这么牛逼一定振兴了北宋,打败了辽国,统一天下了吧[抠鼻]
用户13xxx72
大家可能不知道他,但大家一定知道他
lost
[狗头]等朝廷赈灾的批文百姓要饿死 他带领开荒
炁源
那不应该是看钱吗,以物易物
用户14xxx69
你可以百度的
皧茬吶哩┈┾
连中六元的六首状元黄观不牛逼吗
用户13xxx88
这是个牛逼份子!![滑稽笑][滑稽笑]
用户53xxx91
状元和主考官有很大的关系。
冥月松间照清泉尸上流 回复 09-16 11:39
殿试主考官是皇帝,所以天子门生,前面的才是主考官
神猪
再重新考,也是个学弟了啊!
集雨轩主人
奸臣传--吕慧卿
神经刀
苏轼。。。。美食家。文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