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潜伏在敌人内部的地下党员吴荣森,已经引起了特务的怀疑,他察觉到危险后

如梦菲记 2025-08-13 17:18:19

1949年,潜伏在敌人内部的地下党员吴荣森,已经引起了特务的怀疑,他察觉到危险后,正准备撤离时,却收到一份紧急情报!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49年5月下旬,青岛的夜色来得特别早,空气里弥漫着海腥味和硝烟的混合气息,黄台路51号的小院里,吴荣森正在收拾行装,每一件物品都被他仔细检查后放入包袱。   作为一名以送羊奶为掩护的地下党员,他已经在这个身份下潜伏了三年,但现在危险正在逼近。   最近几天,那些雪佛兰监测车出现得越来越频繁,车顶的环形天线像毒蛇一样在街头巷尾搜寻着电波信号。   特务们的巡查范围也在缩小,昨天还有人在他送羊奶的路线上询问他的身份,组织已经察觉到危险,安排他今夜撤离到解放区。   吴荣森检查着藏在怀表夹层里的紧急联络密码,这是父亲留给他的遗物,也是他执行任务时的护身符。   墙砖缝里的备用电码本已经销毁,床板下的联络名单也化成了灰烬,一切准备就绪,只等天色更深就能悄悄离开这座即将解放的城市。   就在这时,院门外传来轻微的敲击声,三长两短,这是紧急联络的暗号,吴荣森心头一紧,按计划他不应该再接收任何任务,他小心翼翼地打开门缝,交通员塞给他一个烟盒就匆匆离去。   烟盒里的纸条让吴荣森的手微微颤抖:蒋介石亲笔手谕显示,国民党撤离时间从5月25日推迟到6月2日,并且调集了15艘货轮准备转移青岛的重要物资。   这份情报的价值不言而喻,如果解放军不能及时调整攻城计划,国民党就有可能实施焦土政策,将青岛的工业设施全部摧毁。   时间紧迫,天亮前必须将这份情报发出去,但街上的监测车正在缩小包围圈。   吴荣森面临着生死抉择:按原计划撤离保全自己,还是冒着生命危险完成最后一次任务?他想起三年前在胶东根据地时的誓言:青岛不亮,我们就是灯。   吴荣森迅速改变计划,将发报设备拆散藏进装鱼货的木箱里,他要利用四方路菜市场的掩护完成发报任务,那里凌晨时分鱼贩云集,嘈杂的环境和浓重的海鲜味能够掩盖电台设备的痕迹。   他换上破旧的衣服,推着装满带鱼的小车,像往常一样混入鱼贩的队伍中,菜市场里人声鼎沸,各种叫卖声此起彼伏。   吴荣森选择了一个相对隐蔽的角落,将发报机伪装成秤杆藏在鱼篓下面,电波干扰器散发的焦糊味完全被海鲜的腥臭掩盖,这是他多年来总结的经验。   发报开始了,摩斯密码在他指尖飞舞,平时只需要几分钟就能完成的任务,今天却格外艰难,敌台的干扰信号像铁片刮锅底一样刺耳,而远处监测车的天线正在慢慢转动,搜寻着可疑的电波源。   汗水顺着吴荣森的脊背流淌,浸湿了内衣,他能感觉到危险在逼近,但手指依然稳定地在电键上敲击着,二十多个字的电报,每一个字符都关系着青岛的命运。   突然一辆监测车拐进了菜市场,探照灯的光束在摊位间扫来扫去,吴荣森没有停止发报,反而装作整理货物的样子,一边发送着最后几组密码,一边准备着应急预案。   当最后一个字符发送完毕,上级电台终于传来确认信号的那一刻,吴荣森迅速拆除设备,将零件塞进鱼肚子里。   监测车已经逼近,他抄起一条活蹦乱跳的鲅鱼,故意失手让鱼撞在电线杆上,精准地切断了监测车的天线连接。   在特务跳脚大骂的混乱中,吴荣森推着鱼车消失在晨雾里,他知道这份用生命换来的情报将改变青岛解放的时间表,让解放军能够在国民党撤离的最后时刻发起总攻。   几天后,当解放军的炮声在6月2日准时响起时,国民党连炸毁电厂的火药都没来得及点燃,青岛的重要设施得以完整保存,这座美丽的海滨城市避免了一场浩劫。   多年后,当人们在海军博物馆里看到那个锈迹斑斑的铁盒时,很少有人知道它背后的故事,那些藏在鱼肚子里的发报机零件,那些在生死边缘敲击出的摩斯密码,最终汇聚成了历史长河中最动人的音符。   吴荣森用自己的坚守诠释了什么叫做无名英雄,那份最后的电报不仅传递了情报,更传递了一代共产党人的信念与担当。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源:齐鲁壹点——黎明前的电波战

0 阅读:0

猜你喜欢

如梦菲记

如梦菲记

感谢大家的关注